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转载事先联系,否则视为侵权

导言

有些经历,我们以为自己忘记了,其实它一直都存在。

40多岁的A女士,因为没有朋友而异常焦虑,她说很想和人说说话,却找不到人。

问她:为什么会没有朋友?

她说了好几条:年龄相差大、总搬家、缺少共同兴趣、谈不到一起……

这些理由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很难达到的要求:她需要一个年纪相仿、品味相同、兴趣爱好相同、观点感受相同的人,而且最好形影不离。

事实上,她来寻求咨询,也是希望心理咨询师是这样的人。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倾向,便需要问问自己:这种近乎完美而贪婪的渴望,是怎么来的?

当咨询渐渐深入,A女士开始呈现出深深的痛苦:她害怕别人离开,害怕别人不要她,害怕别人无法感受和理解她的痛苦。

在她的身份认同上,写着两个字:痛苦。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一书中说:在我们的生命中,那些曾经经历的挫折、疾病、变故、职业转折、惨痛损失、以及丧亲之痛,都会激发剧烈的情绪动荡,从而改变我们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身份认知。

结束痛苦命运的唯一方法,就是改变。

而改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01

改变,为什么这么难?

要改变,就是走向未知的东西,我们可能会感觉自己跳入了虚空中,担心失去控制,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驾驭新的运作方式--《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我们常常期待别人改变,甚至是恨铁不成钢,而那个人依然故我;我们也曾无数次下决定改变自己,最后却无疾而终。

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最根本的原因是:改变是痛苦的,甚至是恐惧的。

这种恐惧感并非一开始就会出现,而是在当事人清楚地明白自己要舍弃什么,并已经准备好放弃,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时才会出现。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年轻的小B,说自己在感情交往方面存在困难,她对男性态度轻蔑,这让她很难维持与男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可她又抑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咨询过程中发现,小B在进入青春期时,对异性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她对男生极度羞涩,为了克服这种不舒服的体验,她开始走向反而,养成了虚张声势、硬充好汉的个性。

这在心理学上,称为"反向形成"。

她明知这种性格会影响自己的亲密关系,可又害怕表现出真实的一面,会招致嘲笑和伤害;而后者,显然让她更加恐惧。

对于很多站在十字路口的人来说,"改变"意味着熟悉的确定状态即将被打破,而新的状态尚未可知,而唯一能做的,就是冒险前行。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02

改变,需要一次顿悟


我们并不是因为事件而受到伤害,伤害我们的是事件激发的东西,以及我们没有能力在心理层面上处理事件带来的影响,无法为其赋予意义--《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与前男友分手后,小C一直走不出来,她恨对方在这段感情中滥用了她的信任,更恨自己居然在伤害中忍受了那么久。

而她与新男友的交往也不是很顺利:一方面她非常害怕他会厌倦并抛弃她;另一方面又很抗拒结婚做母亲,所以在这段关系中有所保留。

在讨论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心理时,她说心里充满恐惧:感觉自己不够好,害怕被抛弃,害怕做母亲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一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

自己在一架小飞机上,和父亲在一起,他们很高兴地要去迪士尼乐园。


当飞机飞跃游乐场上空,她发现一切都很破败,只有一些残破不堪的游乐设施。但她还是很开心,因为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实现了自己孩子时的梦想。

这个梦里有很多信息:父亲(没有母亲)、破败的游乐场、儿时的梦想。

梦的解读让小C落泪了,她说:我无法离开前任,是因为我不想打破一个美满家庭的梦想,我的父母在我年幼时就分开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重蹈覆辙。

这是一次意识层面的觉醒:当小C看清了自己的处境,改变便开始发生。

就像蝴蝶的翅膀,微微动了一下,就会引起"改变"的连锁反应。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03

改变,慢即是快


那些未经思考、未被感知、未被内化的东西在身上留下了痕迹,当进入一段关系时,这些痕迹会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

改变,应该是正常的、自发的、流畅的。

但有时,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中,如羞耻、恐惧、内疚、愤怒、怨恨等,会倾向于抑制、忽略或压抑这些情绪,让情感与思维的整合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而当我们允许情绪自然浮现,放弃"我必须完美"的期待,改变就会悄悄发生。

1,改变的前提是被接纳与自我接纳

负责情绪的右脑是改变发生的主要动力,它将人与外部环境接触时被唤醒的身体感受聚集在一起,以触发情绪,并对身体感受做出回应。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一书中,将这种互动称为"主体间的相遇"。

相遇的旅程能否有收获,取决于个体是否感觉到被理解、被支持、被允许犯错、没有被评判的顾虑、以及安全和放松。

一个不敢拒绝的人,可能特别讨厌心里那个"畏首畏尾"的小孩,希望他马上自信起来;然而,只有接纳自己脆弱的一面,并真心地去爱护它,那个可怜的小孩才会被治愈。

这是一种深深的理解:我知道你知道我的知道,我感觉你感觉到了我的感觉。

觉悟是需要过程和勇气的:只有倾听自己的内心、停止与自己和痛苦作斗争,接受痛苦的存在及包含的意义,才能真正的改变。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2,改变建立在"允许不改变"的基础上

大部分原地踏步的人,不是不想改变,而是既想改变,又想维持现状。

沉浸在自我批判和内疚中,只会更加停止不前;正确的方法是:帮助两个矛盾的想法和解,让改变成为自由意愿的选择。

30多岁的小D,多年来不工作,呆在家中啃老。所有人都劝他要自食其力,道理他都懂,可他就是不行动。

直到咨询师和他说:看上去你在用"不工作"证明自己的力量,证明自己可以对抗所有人,你可以继续保持这种力量,等将来你想去做其它事情,也可以用同样的力量实现它。

半年后,这个年轻人开始找工作了。

改变是一点点形成的,有时候走得慢,反而到达得更快,因为中间没有挣扎和对抗。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有个故事,说一位精神病患者每天蹲在地上看石头。

有些事,看上去没变,其实正酝酿着变的种子。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结束语


《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一书中说,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都是以某种方式促进了情感和认知的整合,这意味着新的神经回路得以确立。

探索的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心理折磨会达到一个人的承受极限。

健康心理,是一种容纳痛苦情绪的能力,因为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无法被完全消除。

在与痛苦相伴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并接纳了自己的真实情绪、明白了它存在和发生的机制,让真实自我呈现出来,便会跳出痛苦的围栏,让改变自然发生。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改变,要借由关系才能发生。

每一次全新的,甚至极其微小的接触、相遇和体验,都会改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自身。

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潜能。

有一天,当我们不再被动地承受过去,成为了自己真正的主人。

注释:《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是加拿大心理学博士莫妮卡·布里永从业40年的沉淀之作,全面解析了心理治疗的本质与精髓,适合心理咨询从业者,以及想从痛苦中改变的人。

改变这件事,慢即是快:《心理治疗如何改变人》,跳出痛苦的围栏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打赏留言,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心理治疗   痛苦   都会   围栏   游乐场   恐惧   害怕   情绪   父亲   母亲   发生   感觉   关系   梦想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