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文 欣然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创作不易,侵权必究

导言

有没有一个时刻,你感觉百口莫辩。

明明是自己占理,却变成了被孤立的一方;明明说的是赞美话,别人听来却感觉像是讽刺;明明苦口婆心,对方却没听进去一个字。

马东在《奇葩说》中有句名言: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而我更喜欢李诞的升级版:被理解是沟通者的使命。

正如他那句著名的“人间不值得”,被各种场合搬运,最后解读成了这样:人间不值得努力,人间不值得拼命,人间不值得好好过。

其实这句话的原版是这样的:“开心点朋友,人间不值得”。

意思是:你做了该做的事,如果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那就开心的活着。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自己想要表达的,与别人理解的南辕北辙;更郁闷的是,别人压根就不想听你说。

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可结果大不相同:有的人,交流后感觉神清气爽;有的人,说半天说不到点上,让人厌烦;还有的人,说话是在拱火,越听越生气。

心理学有句话: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正如《换位沟通》一书中所说只有对方把话听进心里,才算沟通。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01

换位思考是沟通的地基

什么是换位思考?

初学心理学时,老师拿了一张纸,问大家上面画了什么?

大家回答说:是辆红色的跑车。

老师说:不对,明明是个女人。

大家横看竖看,怎么都是辆车,说老师你看错了,不是女人。

老师依然坚持,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她叫了个同学来到她身边,那位同学一上台就笑了,原来在纸的另一面,画着一个女人。

有些事,怎么看都觉得是对方错了,其实只是没看到对面的世界而已。

而换位思考,能让我们体会和感受到对方的真实处境,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从而拉近彼此的距离。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求职是个技术活》某期,出现了这样一个讨论题:上班族是否可以有兼职?

在场的各位老板和管理者们,一边倒地持反对意见;只有一个人表示支持,这个人叫唐一菲,是一名演员。

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这是个“站位”问题:老板考虑的公司业绩,员工考虑是个人价值;角度不同,结论就不同。

正如每个硬币都有正反两面,任何事只有一个持方时,矛盾就会被激化。

对此,《换位沟通》中提出了一个方法,叫做 “双面思考”,即从正反两方面去做辩证分析。

想要说服对方,就要使用对方的逻辑。

关于不同角度的沟通效果对比,请看下图: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02

自我中心是沟通的绊脚石

小A最好的闺蜜失恋了,情绪很低落,每天都来和她哭诉:

小A有点心烦:“一个渣男有啥可留恋的,争点气行不?”

闺蜜更伤心了:“你根本就不理解我”。

小A十分郁闷,她做了所有努力,对方却不理解自己的苦心,费力不讨好。

问题出在哪里?

小A做的所有事,自以为是为了闺密,其实都是站在自己角度上的思虑,比如:

她认为闺蜜男友是个渣男、认为她很可怜、认为她需要振奋。

其实对于失恋的人来说,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告诉她那人有多坏,也不是忙着分析建议,而是在艰难的日子里,有人陪伴的那份力量。

抱抱她,听她说,陪她做她想做的事,在时间的洗礼下,等待新欢出现。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为何我们总是忍不住,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去给予呢?

因为:人,生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当我们还是婴儿,全世界都围着我转,什么都不用说,吃的用的自然送到嘴边。

可如果长大后,还在延续这种习惯,在心理学上,就叫做“退行”性行为,是拒绝成长的表现。

一段成熟的关系中,前提是“放下自我”。

无论是老板与员工、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以及邻居、朋友、闺蜜,想得到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做的,是放下“必须说服对方”的执念

否则,你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解释自己的观点和行为,让沟通变得低效冗长。

你是个自我中心的人吗?可以试试下面的表格: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上表中,符合度在3项以上者,就需要转换思维了。

因为很可能,你与他人的沟通,都是“无用功”。


03

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

1,明确沟通目的

小B是个逻辑性很强的销售员,可是订单寥寥。

客户反馈说:小B总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很难感觉到他的热情。

在这个沟通中,小B表达得很完整,对方也听懂了,只是没有被打动。

问题出在哪儿?

《换位沟通》一书告诉我们:沟通有5大功能,在不同场合下,侧重点不同。

这5大功能分别是:

小B的问题,出在“接受和说服”层面,没有将“被动了解”转化成“主动意愿”。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2,如何让对方理解你

沟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时,我们会因为紧张而不自觉地话多;有时,会因为没想好要表达什么而抓不到重点;有时,会因为太在乎他人感受,表达过于委婉,导致沟通低效。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对方听明白?

书中列了好几种方法:比如简洁法,内容先行法,三角脚本法,四部分构成法等等。

这里重点介绍两个:

方法1:1分钟意识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沟通效果与时长成反比。

人的注意力,在1分钟之后就开始分散,以3分钟为限;时间越长,信息量越大,越难被记忆和理解。

按照一个人的正常语速,1分钟大约可以讲200字左右,说者没有紧张感,听者没有压迫感,是最舒服的状态,相当于半页稿纸。

如果是15-20分钟的演讲或者汇报,又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按照“总分总”的方式,将每个小观点以时间分段:形成1分钟、2分钟、3分钟的组合,以避免注意力分散造成的信息衰减。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方法2:AREA表达法

AREA表达法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沟通方法,在欧美广泛流行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

首因效应决定了,前10秒内要有效点题;而近因效应决定了,最后30秒要观点重申。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3,非语言沟通决定第一印象

有些人,天生就招人喜欢;有些人,见第一面就反感;这种好恶是从哪里来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麦拉宾指出:当人们面对面沟通时,影响效果的因素不只是语言,更重要的是态度和感受。

三者的比重分别是:

由此可以看出:即使你表达流畅,如果肢体语言不佳,沟通也很难有效进行。

所以,想传递美好的第一印象,请务必管理好自己的表情包。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结束语

有位盲人,在繁华都市的街角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个瞎子,好心人请给点钱吧。

街上人来人往,没有人注意到他,以及那个牌子。

一位姑娘走过,她拿起牌子,在反面写了一句话。

很快,盲人便听到碗中传来雨点般的硬币声,瞬间就被装满了。

牌子上写着:春天来了,可我看不到。

如果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被理解就是沟通者的使命”,用真诚让对方感同身受,才是最高的沟通技巧。

《换位沟通》凝结了作者30多年的沟通培训经验,是一套风靡日本的人气沟通教程。

书中配有生动详实的图表,并附送一本实用性很强的进阶练习册,手把手带你成为沟通高手。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我是欣然,为大家分享心理知识,如果某些话题引起您的思考与共鸣,请关注打赏,感谢您的认可与支持】

你以为在沟通,其实只是在说话:1分钟意识,用对方的逻辑说服他

换位沟通:掌握关键对话的沟通必修课 ¥2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逻辑性   语速   牌子   逻辑   角度   说话   观点   意识   人间   老板   自我   效果   语言   感觉   代表   时间   方法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