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多有疾病被诱发,除了服药稳病情,还需注意这点

秋天是万物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落叶纷飞、万木凋零的季节。此时,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开始内收,阴气渐长,整体呈现一个“收”的姿态。因此,此时的养生也当注意养“”。

自古逢秋悲寂寥,多有疾病被诱发,除了服药稳病情,还需注意这点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肺属金,为阳中之阴,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七情中“悲”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时候,人们除了容易“秋燥”,也易产生伤感的情绪,表现为凄凉、苦闷、悲伤的情绪,我们也习惯称之为“悲秋”。“悲秋”导致的情志变化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尤易由此产生抑郁症。此时期养生当注重如下2个方面:

情志当收敛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自然界的各种动物都在忙着储存食物和能量,为即将到来的严冬做准备。人体在秋季时,阳气逐渐由表趋里,气血运行减缓,新陈代谢相应减慢,腠理汗孔开闭有时,汗液排泄减少。人体亦如秋收一样,气机逐渐由夏季的滋长转变为收敛,使正气存于体内来抵御秋日的肃杀之气。故而秋季调神的重点在于收敛,以应秋气。在秋冬之时,由于万物敛藏,人们应顺其自然,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抗病延年。秋冬季节是人体阳消阴长的时期,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开始缓慢,逐渐进入了养藏时期。故此秋冬之际应注意顾护人体的阳气,不要让秋冬寒凉之气伤害到人体;同时,收藏阴精,秋冬养阴注意保持情绪乐观,不要过分悲忧。通过情绪的调节、舒畅,来保持肺气的清肃正常、肾精固藏,以顺应秋冬季节“收”“藏”的自然特性。

因而,归结秋季的特点,便突出一个“收”字,养生也就要从“养收”着手。顺应秋季自然界的这种气候变化以及人体的生理变化特点,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起居,才有利于我们的养生保健。

自古逢秋悲寂寥,多有疾病被诱发,除了服药稳病情,还需注意这点


情志当安宁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人应当保持情志安宁平静,收敛向外宣散的神气,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

除了顺应秋气,让情志收敛,还需要做到保持内心的平静。秋季特点是阳消阴长,阳为动而阴主静。秋季开始阴气渐长,使阳气渐渐收敛,入于阴气之中,得到阴气的荣养,以备来年阳气生发。所以秋季也当保持情志的安宁,若情志急躁则容易引起阳气妄动,不能收敛,同时由于环境温度的降低,阳气已经渐渐入于阴气,若此时阳气妄动也极其容易导致阴气被伤,从而导致阴虚而不养阳,甚者更导致冬季阳气不充,春季阳气生发不足等相关疾病的发生。所以老一辈的人讲究在秋季吃一些益气润燥的食物如冬瓜、百合、枸杞等养阴润肺防“秋燥”,就是为了符合秋季特点,来辅助情志和气机的收敛安宁。

此外,中医五行学说中,秋属金,“金曰从革”,即描述了秋的特性具有“肃杀、沉降、收敛”之意。从五脏角度来说,肺属金,与秋气相通应,故每到秋季当特别注意肺的保养,使情志安宁,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

自古逢秋悲寂寥,多有疾病被诱发,除了服药稳病情,还需注意这点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多有疾病被诱发,除了服药稳病情,还需注意这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阳气   肃杀   阴气   神气   新陈代谢   自然界   寂寥   学说   病情   安宁   秋季   秋冬   秋天   情绪   季节   时期   人体   疾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