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伤身体,找准病因来治疗

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多,糖尿病已经是一种常见病,即使年轻人,如果饮食不节,生活规律不佳,身体的血糖也会一直处于高水平的状态,最终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

血糖升高伤身体,找准病因来治疗

糖尿病主要可分为1型和2型,以往将1型糖尿病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是由于胰岛β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1型糖尿病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测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部分患者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患者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患者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此外,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自身免疫反应并无关联。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知识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古人就对糖尿病有所认识,称之为消渴、脾瘅、消中、消瘅等。目前中医界仍用“消渴”这一病名,从名词的字面上看,与症状较明显阶段的糖尿病相近。但也有许多学者将其用作糖尿病的中医名称。

血糖升高伤身体,找准病因来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为关键。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消瘅》中指出“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现代中医认为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有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等,对消渴的病机与治疗方法和方药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开拓了用活血化瘀法等治疗消渴的思路。

消渴常见证型与处方

(一)肺热津伤

临床表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剂选用消渴丸加减。

(二)胃热炽盛

临床表现:多食,容易饥饿,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剂选用玉女煎加减,或清胃散加知柏地黄丸合用。

(三)肾阴亏虚

临床表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润燥止渴,方剂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四)阴阳两虚

临床表现:小便频数,混浊如膏,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滋阴,补肾固摄,方剂选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血糖升高伤身体,找准病因来治疗

消渴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在治疗本病的同时,积极治疗并发症。现代中医认为消渴多伴有瘀血的病变,故对于上述各种证型,尤其是对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或代者,可加用活血化瘀的方药。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血糖升高伤身体,找准病因来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血糖   酮症   方药   活血化瘀   尿频   酸软   方剂   胰岛素   病因   肥胖   糖尿病患者   临床表现   糖尿病   患者   中医   饮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