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根据联合国的划分标准,我国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决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活动能力,二是物质条件,三是品德个性。这些因素都不是年老时骤然有的,而是从年轻时开始逐步形成的。因此,为了年老时能享有快乐的生活,并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从年轻时做起。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主要表现为体能与智能。老年人要有快乐的生活,首先必须有日常生活方面的活动能力。叔本华说,“健康是一切快乐的源泉,缺少了健康,无论外在有多少好处,都没有任何意义。”“一个健康的乞丐可以快乐地生活,而一个染病的君主却难逃病痛带来的折磨。”笔者探望过一位因患肠癌做了切除手术的同事,他在术后仍经受病魔的长期折磨,因而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现在就是送给他一座金山,或是一个国家总理的职位给他,他都没有兴趣。此外,老年人要有快乐的生活,还必须有比较强的思维活动能力。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迪昂(法国)在《脑与意识》一书中提出,“尽管我们大部分的脑系统和其他物种相同,但是人脑的独特之处在于,人类能够使用复杂的思维语言来联合这些脑区”,“使得我们能够思考复杂的想法并与他人进行分享”。 叔本华指出,一个人到了老年,尚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就是思维能力。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如文学·历史·哲学等)的思维活动,使自己在这一方面能展现自己的所能,做到最好,就会发现自己是快乐的源泉。没有这一点,生活境遇会有些可怜,玩纸牌会成为主要的娱乐。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老年人的物质条件主要表现为财产上的积累有房有车有钱的人和没房没车没钱的人,其老年生活的质量是不一样的。农民的老年生活,有一部分人因为缺乏物质条件和家庭社会的关心,生活是悲惨的。2008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燕舞带队到农村调查,最终完成《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报告中指出,农村一些老人自杀,有的因为孤独,有的因为无用,有的因为无人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企业退休职工的老年生活,有一部分人在物质资源方面也还是比较欠缺的。一位企业退休职工写了一首《调整退休金有感》的诗,其中说, “想来企退真是惨,哄哄涨钱大半年,公式列了一大串,总是纠结元角间,百位千年永不变,若想基数突破千,唯有多活几十年”。企业管理者,事业单位的员工,国家机构的公务员,退休后都有一定的经济积累,还有较高的退休金,一般都具有养老的物质条件。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老年人的品德个性主要表现在利己利他与习惯性的反应方式上。这一点对老年生活是否快乐,能否活出生命的意义,关系重大。品德主要表现在利他还是利己上。如,面对利益,有的人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甚至不择手段,伤天害理,这种人在日常生活中,问心有愧,心里不安,在生命的最终时刻,想到的也许不是上天堂,而是下地狱。这样的老年生活是可悲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在《论老年》一书中指出,老年“最合适的武器”,“是在各个年龄层都讲究的人品与德性的实践”。即使是你生命最终时刻,“也因为意识到一个过得好的生命与有许多善行的回忆,是件最令人愉悦的事”。个性主要表现在习惯性的反应方式上,表现在对外在事物的感觉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如,有的人把获得人生的快乐主要寄托在外在事物上,包括地位,钱财,亲人,朋友,社会等,退休后,这些东西慢慢失去,快乐也就失去;有的人把获得人生的快乐主要寄托在自身,做些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事,内在充实,因而能获得精神上的快乐。西塞罗认为,年老时能做“早年热中的事”,“依然在学东西的人”是快乐的。我的身边有不少这样的退休人员,老同事陈昌华退休后一直从事诗歌的创作与编辑,一直在做“早年热中的事”,他的老年生活是快乐的;老同学范翠娥退休后一直从事绘画学习,他的老年生活是快乐的;有一位学生退休后一直从事摄影学习,有不少作品获奖,他的老年生活也是快乐的。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年老时的活动能力源于年轻时的生活方式和学习训练。我们常说,人老了,气力变弱了,什么事都做不成了。西塞罗却认为,老年人气力变弱仍然可以做很多事,如从事律师,演说家,文学老师,教导年轻人等工作,甚至可以进入高级机构充当顾问或参谋。“无论你做什么,要与自己的力量相称 ”。西塞罗还特别指出,气力的不足常常是由年轻时的错误所造成,而不是老年时的错误,是因为年轻时纵欲不节制导致老年时身体枯竭。此外,一个人要适度地运动,只吃定量的食物与水,以使体力恢复,而不会被折损。“只要你运动和节制,即使是老人,也可保有他某些原有的气力”。年老时的思想活动能力源于年轻时的学习和训练。叔本华指出,人在身体衰老之后,唯有思想能力尚存。思想能力欠缺或没有得到训练的人,只能维护渺小的安逸,因而会使自己陷入枯燥,恶劣的生活。虽然他们周围自然的美,艺术的美,思想的杰作星罗棋布,但这些对于他们而言却犹如艳妓之于衰老者。“纯粹追求安逸生活目标的人只是以时间论长短,无聊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归宿。”

年老时拥有的财产源于年轻时工作所得的积累。一般来说,年轻时能够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获得更加高深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为他人创造更高的价值,也就能够取得更多的收益,积累更多的财产。相反的,获得的收益会比较少,积累的财产也会比较少。财产积累的多与少,会直接影响到年老时生活质量的高与低。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年老时的品德个性也源于年轻时开始的心灵修炼。例如,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越来越逼近死亡,老年人要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这一方面的心灵修炼。西塞罗指出,“因为我们一定会死,但何时死并不确定,因此一个终日担心害怕死亡将近的人,何以能够心定?”他认为,每位最有智慧的人带着一颗最平静的心死去,每一位最愚蠢的人带着一颗最不平和的心死去。面对死亡应“拥有宁静的心灵”,而要达到这一境界,须“从年轻时思考死亡”。 他说,老人的死“好比树上的果实,成熟则落地”,“这是智者所必须沉静地承担的事”。他将越来越逼近死亡看成是“在一长途航行中我看到陆地,过些时候会到达港口”。 他相信苏洛拉底,柏拉图,色诺芬等哲学家提出的“灵魂不朽”的说法,认为“当死亡到来,肉体与灵魂分离,各有归属,全都回到它们的源头”。灵魂虽然看不见,但灵魂“无法被分割”,“不会毁灭”,“雀跃的灵魂总是注视着后代”。 他还说,“若我在这个观点上错了,我甘愿错且不希望这个错被夺走”。为什么呢?因为当他想到去世之后,灵魂不朽,能回到它的源头,能总是注视着自己的后代,能去见自己的先辈和那些之前提及的人,他会“心感愉快”。假如他想到的是,去世之后,肉体和灵魂都毁灭了,不能回到它的源头,不能注视着自己的后代,也不能去见自己的先辈和那些之前提及的人,他会“心感悲惨”。他希望自己活着时“心感愉快”,而不是“心感悲惨”,故即使错了也不希望这个错被夺走。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再如,失去“肉体的快乐”也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也需要在年轻时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心灵修炼。西塞罗认为,老年人失去“肉体的快乐”不是可悲的,而是可喜的。索弗可利斯说得好,当他因年纪而体衰时有人问他,是否还有性爱的享受,他说,“老天不准!”“确实我已经逃离那些性爱的愉悦,就像逃离一野蛮疯狂的主人”。他还说,老年人“可免于盘碟堆砌,杯影晃动的宴会与餐桌,甚至免于饮酒,消化不良及失眠”,这也是可喜的。西塞罗认为,无节制追求肉体的快乐会伤害一个人的“理性”, 也会伤害一个人的“德性”。当一个人被如此多的肉体的快乐所激起,只要他能以此方式感到快乐,他可不用理性追求任何事物,不用理性及思想学习任何事物。在肉欲的主宰下“德性”完全无法存在,为了肉体的快乐的欲望,人们会做出拙劣与邪恶的行为,发生背叛祖国,破坏公共事务,及与敌人密会之事。


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

综上所述,决定年老时的生活是悲惨的,还是快乐的,有三个重要的因素,一是活动能力,二是物质条件,三是品德个性。这些因素是从年轻时开始逐步形成的。因此,为了年老时能享有快乐的生活,并活出生命的意义,我们必须从年轻时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老年人   悲惨   快乐   气力   品德   美文   年轻时   肉体   财产   老年   物质   灵魂   条件   能力   思想   生命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