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圆桌派》有一期是谈“家庭教育中怎么跟孩子沟通”的。

节目中,蒋方舟和马未两人都表示:

小时候,因犯错被家长打过。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自古以来“棍棒教育”都被家长们奉为教育圣经。

思想家韩非子都曾说过“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还有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针对“棍棒教育”的推崇之语。

但如今打开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大家对“棍棒教育”却几乎是一边倒的质疑。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让人不禁会问:“棍棒教育”真的过时了吗?

恐怕不然。

当有人质疑“棍棒教育”太过残酷时,也有人在肯定它在教育中的必要性,礼记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三字经》里也说:“子不教,父之过”。

自古以来,我们可能没真正领会,什么才是真正的“棍棒教育”。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棍棒教育”是适度管束

有一期《锋味》中,谢霆锋看着用水果都可以弹钢琴的周杰伦,不禁羡慕,后悔当初没“听妈妈的话”练钢琴。

其实周杰伦小时候练琴也曾经说要放弃,周妈妈不仅为此打了他,还在他练琴的时候,拿藤条站在那里看着。

节目中,周杰伦告诉谢霆锋,练琴被妈妈管束的时候是很痛苦,但自己有如今的成就,真的很感谢妈妈。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孩子喜欢一件事情,很容易三分热度,适当的管束可以让他们懂得坚持的意义。周杰伦的成功,离不开小时候周妈妈有理有度的“棍棒教育”。

朋友小爱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用的文具书包都是姐姐用旧的,有一次同桌跟她炫耀自己新买的企鹅橡皮,她看着好看,于是趁同桌不在的时候,偷偷装进了自己的书包。

结果被发现了,老师当场叫了家长,回家后妈妈狠狠地打了她十个手板,并告诉她:

不问而取是为偷,偷东西是很可耻的一件事。

小爱说至今都记得十个手板抽在手上那种钝痛的感觉,但也正是那顿手板,让她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是不能随便拿的。

相声演员于谦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被问起,学艺时有没有被师傅打过,他说没有,但也一直认为:

打在一定条件下是对的,是科学的,因为肌肉是有记忆的,有时候光凭脑子记不住。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就像小爱,彻底记住了偷东西是不对的,就是当年十个手板给她留下的肌肉记忆。

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适时的约束真的很有必要。

让他们从小懂得,对的事情需要坚持,错误的行为要及时纠正,“棍棒”的作用就是在他们意志松散、不辨对错的年龄,帮助他们快速深刻的记得这些。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棍棒教育” ≠ “家庭暴力”

现如今,反对“棍棒教育”的人虽然很多,但在管教孩子时奉行“棍棒教育”的家长也不在少数。

在此,想提醒各位家长,“棍棒教育”绝不是“家庭暴力”,一定要谨慎区分。

杭州做保安的张某,发现11岁的女儿小莉抄作业,拉到车棚一顿毒打致死。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湖南岳阳一男孩做坏事不悔改,其父一怒之下把他绑在木梯上,反复压入水中呛水。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江苏常州15岁男孩不堪忍受父母时常打骂,离家出走。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像以上这些对孩子身心构成严重伤害的行为,就已经是赤裸裸的家庭暴力了。

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可能适得其反,给孩子造成一辈子都不能挽回的伤害。

演员陈乔恩之前接受采访时曾透露,小时因成绩不好,常常被妈妈打骂扇巴掌,甚至用一捆枯树枝打到流血。

后来《旋风孝子》中也曾说自己从小生活在恐惧中,很怕妈妈,觉得妈妈的脚步声像魔鬼的步伐,一听到就觉得完蛋了。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这种给孩子造成童年阴影的打骂,已经完全超出了“棍棒教育”的正常范畴,精神上的惶恐会影响孩子一生。

“棍棒教育”重点在于教育,而不是棍棒。

这里面是需要有父母之爱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教育的方式重在引导,适当的惩戒只是辅助手段而已。

太多的父母错把暴力当成“棍棒教育”的金科玉律,孩子一旦犯错,只会简单粗暴地一顿打。

只打不教,是家长最无能的表现。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适当的惩戒,需注意这几点

1.适度、及时,雷声大雨点小

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对错误产生敬畏之心,作为震慑手段,打不打,怎么打,都在家长控制之中。

所谓“雷声大雨点小”,就是表面上要形成一种气势,下手的时候要把握一个度。

窦文涛说起小时候父亲打自己时,采取的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策略,既起到了震慑的作用,又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实质性伤害。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马未都说,打孩子是要有度的,而且是要有技巧的。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棍棒式”教育除了要轻用,还要尽量少用,教育也要注意因时、因地制宜,而且有错应该当场纠正,切忌秋后算账,千万不要给孩子造成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感觉,会留下阴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2.事先制定规则,让孩子明白对错

蒋方舟虽然小时候也被父母打,但她的父母会事先制定一个规则,只有她触犯了这个规则才会挨打。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在事先约定好的规则下,孩子潜移默化就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当孩子违背了这个规则时,大人适度的管束就会起到作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伤害。

当然,家长制定规则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其合理性,自己也要坚决遵守。

3.注意隐蔽,保护孩子的颜面

广东卫视社会观察类节目《你会怎么做》中有一期是关于在公共场合惩戒孩子的,节目中孩子妈妈的行为,被周围人侧目,还引来一位旁观大哥的阻止,很明显大家都觉得作为家长,这样当众惩戒孩子的做法是不对的。

按照心理学所说,“羞耻心”是一种以自尊心为基础的道德情感表现,孩子从三岁以后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羞耻感。

因此,在教育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要时刻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和心理健康,注意关起门来解决问题,不要把孩子的错误示于大庭广众之下。

《圆桌派》蒋方舟谈挨打:一味反对“棍棒教育”,好吗?

曾在知乎看过一句关于“棍棒教育”的话:

“罚必有法,罚不可辱,法必周知,法必有理。”

深以为然。

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严格区分“棍棒教育”和“家庭暴力”,孩子犯了错,要带着爱去管束,适度惩戒,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毕竟,有爱的教育,“棍棒”里都透着温柔。

棕妈:初中英语老师,10岁男孩妈妈;读书达人,每年阅读书目200+;电影狂人,每年贡献票房2000+;心理学感兴趣,小毛头hold得住;人类灵魂的小裁缝,擅长自黑的不辣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棍棒   目的   手板   家庭暴力   周杰伦   孝子   圆桌   家庭教育   美文   小时候   家长   父母   规则   错误   作用   妈妈   孩子   蒋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