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020的前半年,我和所有的教育人一样,经历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推迟开学、延迟开学和疫情向好后的复课复学,经过了举国上下以生命第一为宗旨的抗击疫情的不平凡。2020年的下半年,我经历了一年中属于自己人生的第二个不平凡,我来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成为了一名教育脱贫攻坚之路的支教教师,实现的自己心中多年的支教愿望,在“新学校、新岗位”和我的战友、同事们书写着自己的教育人生,感受着凉山州脱贫攻坚之路上的每一份感动,接纳着做幸福老师、从事幸福教育的收获,每天以自己的微弱和渺小承担着教育的任务,思考着教育到底是未来什么?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娑婆若水——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教育,教育中有生活。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培养他们的学前生活自理能力远比让他们在升入小学前学习汉语拼音、简单数学计算和学习外语重要的多。在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让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地自己去处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情,比如学会穿衣,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做饭,不需大人唠叨自己吃饭、勤洗手、勤洗脸、正确刷牙、自己洗澡等卫生习惯,自己睡觉、自己收拾床铺和房间,学会根据家庭和个人合理需要去购物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交给孩子突发事件面前的应急处置能力等。当孩子走进校门开始了他们的教育生活之后,就不会因盲目而显得无所适存,孩子就有独立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这对孩子开始接受文化课教学和知识的学习积累与储备,尤为重要。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

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一代伟人说过这样的话:“野蛮其体魄,文明其行为。”运动能力是指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每个孩子有自身的特长,有的孩子擅长跑步、有的擅长球类、有的擅长游泳、有的擅长弹跳、有的喜欢爬山,这都与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喜好密切相关。但不管怎样,一个喜欢运动、一个会运动的孩子一定有一副好身板,一定是热爱生命的好孩子。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孩子总是显得活泼好动的,他们奔跑跳跃、爬高钻低,常常弄得满头大汗,一身泥尘,有的孩子平坦的路不走,偏要去走高低不平的地方,有的孩子还会扯烂衣服,甚至划破皮肉。这让家长、老师因为安全而担忧和过分干预孩子的运动兴趣,就连孩子喜欢的运动项目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支持。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需要家长和老师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支持他们、配合他们,让他们在运动中出出汗、甚至磕磕碰碰,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基于日常行为的规范,基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基于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若想培养并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首先需要一个身体倍儿棒的好孩子。如果一个身体倍儿棒的孩子缺乏自我学习、自觉学习、自觉劳动的能力,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孩子的学习能力包括专注能力、记忆能力、言语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自省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合作组织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学习中遇到挫折是的抗挫能力、专注自信的独立学习能力、独自承担学习任务的困难克服能力和创新向上能力等各个方面。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要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和科学的时间安排与实践分配,一个在学习上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孩子固然是好,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结成学习共同体能力、建构学习竞争机制能力同样不能忽视。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

教育既要多维度、多元性的去评价孩子,更要通过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来提高他们的评价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发现能力,这是提高孩子学会观察的第一步;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们通过大脑识别来正确地区分事物;培养孩子的辨识能力,让他们通过心理辨析来区分好坏;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让他们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以此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水平;关注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成长中保持自己先天的、原始的、该有的特长;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让他们从小以阳光的心态,能够独自承受各种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关注他们的发展方向,为孩子未来的人生奠基。这一切不仅是家庭教育的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而提高这些具体的能力,靠的是持续培养孩子自身的评价能力和教育本身对孩子的评价能力。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培养孩子的评价能力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孩子最终要走上社会,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形形色色的事,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宜早不宜迟。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社会能力可概括为两个部分: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技能适应性行为包括:独立工作的技能、体格发展、言语发展及学业能力等等社会技能包括:与他人交往的行为,如接受权威、谈话技巧、合作行为等等。提升与他人交往的行为细则,如接受生活挑战的心态、与人交往中的谈话技巧、与人相处和发展中的合作行为等。这一培养过程中,既要注重孩子与自我有关的行为,如正确的情感表达、良好的道德规范、对自我发展的积极态度;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孩子的参与行为、深度与广度,任务完成的好与坏、快与慢;还要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使自我认知能力有效地转化为认识自我的能力,准确了解自我能力在团队合作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应发生的作用;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因为,社会认知能力为他们了解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他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十分重要。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孩子总是在一天天长大,最终他们会脱离大人而步入社会,独自去承担属于自己的一份工作或事业。所以,在教育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孩子的综合能力还要注意他们的适应未来的创造能力,要用心呵护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要容许并鼓励他们异想天开;要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因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计划安排,自己的目标自己制定确立;要及早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帮孩子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的能力,比智力或学习成绩更能影响他们的未来,更能影响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用能力解决问题是教育的活路。

真正决定孩子能走多高、行多远的不是分数,而是能力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孩子的能力,用能力解决问题是教育的活路。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工作在凉山州的一线乡村支教教师,感谢你的关注。欢迎阅读并留言指导,你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2020-12-24

参考文献:百度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凉山彝族自治州   能力   孩子   好孩子   多远   活路   疫情   美文   认知   分数   家长   技能   独立   身体   自我   评价   未来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