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凡于它仅仅是各行各业里的职业之一,不平凡于它是育人的职业;是普通中的不普通,普通于它是社会人中的一类,不普通于它树人的师者。作为平凡而又普通的老师,也许在其有限的教育生涯中干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校园里,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乃至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对未来世界的认知。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一位小学老师---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老师传给孩子的知识,会成为孩子的力量

老师给力,首先要认真解读国家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教材,时刻了解国内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趋势,时刻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韩愈的《师说》中有这样的话:“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室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道场”,是师生生命互动的阵地,是师生生命灵动、律动与乐动的精神“家园”。教师不仅要研究课堂,研究教材,更要研究教学设汁,研究教法学法,研究作业批改,研究多元评价,全方位搞教研,深层次去探究,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有特色,才会使自己变成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好老师。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老师传给孩子的知识,会成为孩子的力量

老师讲给孩子的道理,会成全孩子的认知

老师给力,在于明理,在于崇德,在于尚学,在于修为。老师给力不是时时把道理喊在嘴上,而是当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困惑的时候,能够及时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恰如其分的、准确无误的、由浅入深的、有礼有节的、拿捏好分寸的把道理讲明白说清楚。对孩子讲道理万万不可随心所欲地讲,万万不可不分场合地讲,万万不可夸夸其谈地讲,万万不可高深莫测地讲,万万不可高高在上地讲,而是把握好火候,掌控好尺度,在孩子们十分需要的时候讲。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老师讲给孩子的道理,会成全孩子的认知

老师给予孩子的鼓励,会点燃孩子的心火

老师给力,在于激励,在于艺术,在于助力,在于鞭策。老师给予孩子的鼓励,就是给孩子赋能,就是给孩子鼓劲。人都是感情动物,老师的情感不能受到教育的伤害,孩子的自尊更不能受到教育的伤害。 老师需要鞭策,孩子有时需要适当的批评,批评不是处罚,而是提升孩子的抗挫力与明辩力。教师要于守住内心的安然恬静中,以对职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珍惜,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去唤醒孩子们做人的良知,点然孩子们求知的心火 ,让孩子们时刻感知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教师给予孩子们的这种存在感和安全感,正是源于教师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老师给予孩子的鼓励,会点燃孩子的心火

老师给予孩子的点拔,会成为孩子的边界

老师给力,不是制服学生、搞定学生、摆平学生,把自己和学生之间对立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对老师充满敌对情绪。昆明丑小鸭中学詹大年校长说。:“教育不是控制生命,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该成为实现某种价值的工具。尊重生命,就包括尊重生命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知道,孩子的有些‘问题’,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长状态。”教育最大的忌讳,就是孩子不能被教育所伤害。同理,教育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的那份淳朴与善良,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点拨下,逐渐变得聪明起来。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老师给予孩子的点拔,会成为孩子的边界

管理、课程、课堂构成了学校工作的主线,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但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更重要。只有老师的世界是光明的,孩子的心中才是温暖的;只有老师的世界是绚丽的,孩子的内心才是丰富的。只有老师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在孩子失意、孤独、无助需要帮助时,能及时激励孩子;在孩子寒冷、孤单、受挫时,能适时温暖孩子;在孩子出错、犯错、失意时,能及时帮助孩子;才会显示出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这就是老师以最温柔的伟大,在成全每一个孩子的当下;这就是老师以爱的接力,在在点亮着孩子的世界;这就是老师于平凡中,引领着孩子的明天;这就是老师于高尚中,成就着孩子的未来。

重构新型师生关系,需要老师给力,方可点亮孩子的世界

昆明丑小鸭中学:做学生依恋的老师

娑婆若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比删。)2021-05-3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老师   孩子   心火   昆明   世界   鞭策   丑小鸭   美文   认知   师生关系   道理   平凡   时刻   生命   教师   职业   学生   方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