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某地于一周前结束了全市初三学生毕业暨高中升学考试的体育体能技能项目测试。项目分男生和女生两大类:男生体能必考项目包括1000米跑、引体向上、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共计40分,男生技能选考项目包括足球30米运动绕杆(秒)、篮球半场往返运动上篮(秒)和排球40秒对墙垫球(次),共计10分。女生体能必考项目包括800米跑、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跳绳、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共计40分,女生技能选考项目包括足球30米运动绕杆(秒)、篮球半场往返运动上篮(秒)和排球40秒对墙垫球(次),共计10分,每个项目都有严格的达标标准。据说,为了保证测试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经主管部门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由第三方来完成测试。这不由得让人想到,开一门体育课,便是增加了一门考试,这种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思维来决定和评价学科、知识或者素质的位置,究竟对增强学生健康体质有多大的作用和意义?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一位小学老师---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体育不仅要追求考取高分,更要保护学生的运动天性

常言,生命在于运动。提到学生的健康,自然会让人联想到体育。在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大背景下,近年来,体育确实被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而且是自上而下的,各级文件的叠加。但是,这让人又不得不追问:把体育简单而又机械的放在一个学科领域,本身就显得以偏概全,因为体育已经由原来的体育修正为体育与健康了;把体育放在测试或竞赛层面,通过某个类别或项目去给它打分、发奖牌,就真的是重视体育与健康了吗?说实在话,体育不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它对今天孩子是否能够健康的成长与生活至关重要。关键在于怎样定义和定位体育与健康这件事,包括怎么分配时间,选择什么方式,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去评价它?以此来保护属于每个学生的运动天性。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体育不仅要追求考取高分,更要保护学生的运动天性。

体育不仅要追求人人达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让体育与健康进入考试范围,要求人人达标,并以分数来评价,足以说明体育与健康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学生群体中大量出现的“小眼镜”“小胖墩”“小糖人”在冲击学生体质健康的同时,让孩子面向未来的体质健康充满着诸多变数和不确定性。好孩子,好身体,注重人人达标固然是好事,这种现象确实带来了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诸多的新变化。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同样是体育与健康评价和改变的无奈之举。学生体育测试人人达标固然重要,但日常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持之以恒的开展很重要;学生体质人人达标无可厚非,但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质健康的可持续保持与发展更重要。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体育不仅要追求人人达标,更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不仅要发现特长兴趣,更要捍卫学生的健康权利

正如有人喜欢读写,有人喜欢算数,有人喜欢琴棋,有人喜欢书画,有人喜欢运动一样,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刘翔擅长跨栏,但不适合扣篮;姚明擅长扣篮,但不适合跨栏;这是客观的、真实的、无可辩驳的事实存在。就体育项目而言,学生群体中,有人擅长球类,有人擅长竞技,有人擅长田径,有人擅长游泳,体育项目有特长生,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群体中有速度力量型,有耐力型,有表现塑美型,有技能准确型,有隔网对抗型,有同场对抗型,有格斗对抗型,还有综合型,这便是人的体育特长。而培养一批运动尖子生,发展这些体育特长生,必须建构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基础之上,必须建构于维护学生的健康平等之上。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体育不仅要发现特长兴趣,更要捍卫学生的健康权利。

体育不仅要训练项目队伍,更要保护学生的健康尊严

2017年,甘肃定西的考生魏祥在高考结束后,当他得知自己有望圆梦清华大学求学时,给清华大学写了一封《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请求信,信中请求清华大学给自己和母亲提供一间宿舍,方便完成学业。当清华大学得知身患重度残疾的魏祥,父亲早逝,和妈妈相依为命,高考取得高分时,清华大学招生办在给魏祥的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中说:相信你早已具备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我们代表清华园欢迎来自甘肃定西的你。在“无体育不清华”的清华大学那么一个培养高材生的地方,他们历来是把体育看得如此重要,但清华人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的健康尊严的敬畏,正是对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精神的最好诠释。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体育不仅要训练项目队伍,更要保护学生的健康尊严。

体育不仅要追求运动奖牌,更要助力学生的健康人生

在某地,由“市长杯”“县长杯”“校长杯”带来的各种夺杯竞赛氛围中,校园足球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拿到奖牌参与其中的仅仅是一个学校的男子代表队或女子代表队。试问:学生全员参与了吗?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一年,蔡元培到天津去参加张伯苓的一个活动。上了主席台,蔡元培见了张伯苓,就说“伯苓,我给你道喜来了”,伯苓问,“喜从何来?”,“才听说你们南开的球队输球了。”张伯苓还没弄明白他这话什么意思。蔡元培接着说,学校的体育不能是十几个人的专业队,把他们变成体育尖子、变成专业,而多数人都成了看客,去看他们表演,说这不是我们学校要干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校不能把少数的人变成专业,占用了学校的体育资源,甚至到了伤害了身体,而让多数人缺乏体育锻炼,变得不健康了。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体育不仅要追求运动奖牌,更要助力学生的健康人生。

只有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穿上球鞋跑到操场上去,才是我们体育资源的真正的价值,也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是顾拜旦的观点。由此我想说:没有全人的体育与健康是愚昧的,也是不理性的;没有人文的体育与健康是冰冷的,是不敬畏生命的。我们的家庭也好,学校也好,老师也好,教育主观部门也好,社会层面也好,还要更多的从人文、从情感上去思考这一问题。 教育,应该是先培养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只有保证每一个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我们才有资格谈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因为,一个缺乏终身运动习惯的人,一个体质单薄的人,不管他将后的事业发展有多好,势头有多强,在脱离了身体健康是本钱这一先决的条件和前提之下,一切都是一地鸡毛。

当体育变成应试时,能产生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效应吗

只有保证每一个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我们才有资格谈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

娑婆若水---2021-06-0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定西   体质   清华大学   体育   学生   健康   甘肃   敬畏   奖牌   体能   美文   效应   评价   测试   学校   项目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