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当下,在一些学校有一种低段年级学生家长替孩子值日的现象,尽管这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学校工作的最大支持,但这在学校管理中是不科学、在孩子成长中是不完整的育人方式和管理方式。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2013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活动。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简明清晰地明确了劳动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通过学生热爱劳动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娑婆若水——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变家庭包办为孩子的学会劳动

无论是家长偶尔去学校替孩子值日,还是家里大事小事由家长包办,都有悖孩子的成长规律,这是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溺爱现象的集中表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家庭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就是培养孩子的主人翁精神,让孩子对家的主人感、责任感从模糊的、无意识的状态上升到清晰的、有意识的状态,这是父母要做的首要工作。家长要在家务活的安排中,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让他干,父母又在干什么家务活。父母应该公开安排家务,让孩子参与家务安排,并与之商量,再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从而帮助孩子树立劳动创造美的意识。无论是家长替孩子值日,还是学校雇佣保洁工,就会使我们的孩子变得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就会出现孩子上了大学不会洗衣服,用快递把衣服寄到家里,由母亲洗完之后再寄回大学的怪现象。所以,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已是家庭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变家庭包办为孩子的学会劳动

变被动劳动为孩子的主动劳动

劳动创造美,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这是时代的需要,这是个人的需要,这是现实的需要。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靠劳动创造。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劳动能够树德,劳动能够增智,劳动能够强体,劳动能够育美,劳动能够创新的道理。要想使这些如同口号般的话语落到子女教育的实处,需要家长在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的同时,帮助孩子自小树立对家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劳动做事所带来的改变和取得的成绩,当孩子认为自己的劳动获得了家长的认可,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往后的劳动活动就会更积极、更努力地去做。安排孩子进行适当的劳动锻炼,坚持培养他们热爱的劳动习惯,认识家务劳动是“生活的小百科全书”,这对于子女的智力增长,思维训练、体质增强和建立健全孩子的良好生活品德都有积极的引导意义。在给孩子布置劳动任务时,不仅要考量他们的体力,还要注重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能干、会干、巧干和创新精神。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时,除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劳动外,还要增加一些临时性的劳动,对培养孩子劳动的适应性和兴趣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尤为重要。

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变被动劳动为孩子的主动劳动

变学校代劳为孩子的热爱劳动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办学经费的不断提高,一些学校开始雇佣保洁工,这从一定程度上让校园卫生环境得到保障,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就是剥夺了孩子的劳动权利。学校劳动教育,应该建构于孩子的成长规律,建构于孩子的年龄阶段,建构于孩子的心理特征,建构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公民,建构于学校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劳动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研发,建构于校内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劳动的三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的关键在于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孩子自主选择、自己决定、自主实践,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功能,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做事的预判能力、选择能力和决断能力,这对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和女孩子的灵秀之气十分重要。开展劳动教育的初衷就是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

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变学校代劳为孩子的热爱劳动

变仪式劳动为孩子的常规活动

当下,相当多的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着赶时髦、作秀、应付检查等成分,如何把学校劳动教育做的真实有效?近期,在我所支教的学校,连续几个中午我去了班上看孩子吃午餐,这里的劳动教育虽然没有什么学生劳动基地,但每天午饭时间全班同学秩序井然,在班长和生活委员的组织下,他们从食堂把饭菜、餐具有序搬入到教室门口,然后由专人值日分餐,学生按组有序取饭,吃饭时津津有味,饭后餐盘是光盘行动,课桌上没有饭后的痕迹,紧接着他们不需班长和劳动委员吩咐,拿起卫生用具扫地、拖地、搽桌子,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自觉,每当此时此刻,我心里总有一股暖流,也充满着感动。孩子们的劳动已是生活的常规,而不是一日中的任务了。由此说明,学校劳动教育在于帮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在于劳动教育得法而有法、在于具体而真实的生活细节、在于踏踏实实地把事情做真做实,无需作秀罢了。

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变仪式劳动为孩子的常规活动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人民教育家于漪说:“劳动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所以,建议家庭和学校要给孩子一个劳动的机会,要给孩子一个劳动的空间,留给孩子一点劳动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全面成长至关重要。人类历史的发展史首先的劳动生产的发展史,是劳动让我们的祖先学会了直立行走,是劳动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学生的劳动应该以学习为主固然不错,但学习之外的劳动更是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权利和义务,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教育的缺陷。只有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效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养成热爱劳动和坚持劳动的良好习惯,是每一个人从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有机的组成部分。

给孩子一些有效做事的机会,就是还孩子强身健体、怡情增智的权利

劳动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精神。

我是娑婆若水,一位工作在凉山州的一线乡村支教教师,感谢你的关注。欢迎阅读并留言指导,你的评论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2020-12-2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劳动教育   孩子   德智体   家务活   强身健体   家庭教育   全面发展   美文   家务   常规   权利   家长   习惯   能力   精神   机会   家庭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