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在全社会拼爹、拼妈、拼孩子、拼家境、拼人脉、拼资源、拼择校、拼分班、拼分数的教育怪圈里,形成了教育竞争的恶性循环,这对教育发展而言,与孩子健康成长而言,并非好事。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教育的初衷到底是为了谁?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拼来拼去的结果,导致孩子们是孤单的、孤独的,孤单的让他们不能集聚和吸收他们周围人的能量。试想,一个无法从他人那里获得自身成长与发展能量的孩子,如何会成就更好的自己呢?如此说来,教育更应关注什么?

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一位小学老师,教育路上的追梦人。

回归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教育

一个小学生晚上十一点还在写作业,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起床;一个中学生晚上十二点睡觉,第二天五点半起床;他们的睡眠足吗?他们的休息时间够吗?白天他们的学习效率高吗?一个在操场上连正步都不会走,不会一项运动技能的孩子,他们的身体真的棒棒吗?我真不觉得这是成功的教育,说不定会是一个教训。事实是,一个孩子的持久性、忍耐力和长期保持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忠贞,才是教育所需要的。一句话,孩子需要体力,孩子要有精力,而这一切源于孩子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生命在于运动-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富有生命力的孩子们。

回归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

今天的孩子心理真的很脆弱,脆弱到经受不了老师的一句质疑,脆弱到承受不起家长的一句正面说教。人最根本的不是自己有多么聪明,而是要学会如何忍受失败的考验,以及碰到挫折时的如何应对。于从容淡定中客观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要有承认自己欠缺与不足的勇气,具备克服困难与失败时的抗挫力。凭什么世界都是你的呢?你不可能以渺小的自己的意愿去要求整个世界。所以,心理健康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成就居里夫人的,不就是几千次的失败吗?换言之,她能忍别人所不能忍的。

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教于言,行于做-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

回归关注孩子精神健康的教育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什么是体面的、有尊严的,人格高尚独立又会尊敬他人的生活意义;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怎样才能避免消极的悲观,怎样才能克服人性的缺失与堕落;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怎样才能避免内心的茫然与无知;是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克服精神上的空虚与无助。因为,成功的教育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有一股学做人的精气神,有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勇气与担当。教是为了不教,一件小事,一个点的瞬间,能让人扑捉到教育的亮点,此乃教育的幸事。只有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本真的自我,他们的生命才会生发更大的潜能与价值。

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精神的可贵-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的孩子。

回归关注孩子本真朴素的教育

当下,教育竞争涉及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学段,从幼儿园开始上辅导班,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竞争使儿童的生活到他们青年人的每一个阶段,其生活中的时间都被强行地挤压与规范化。因为家长们之间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默契”,存在着一种你我之间没有“硝烟”的竞争,那就是在无所不在的学习竞争丛林中,自家的孩子必须在规定的每一刻胜出方可才能胜出。如果有所闪失,必将前功尽弃。这对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而言,是何等的悲凉与悲哀?竟争使他们轻视和忽略了教育是全人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教育,是孩子面向未来、应对未来挑战的、本真的、朴素的教育。

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教育的本真与朴素-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的孩子们。

我想,教育的初衷应该是回归教育的本源,回归本真、朴素、自然的、全人的教育。同样,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把孩子们一个个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终身学习的人,服务社会的人和优雅生活的人。教育的任务,是把自然人培养成有用的社会人。不提竞争固然不对,可倘若让恶性的教育竞争无限循环、无限放大、乃致无休无止,那最终会使校长的办学理念陷入迷茫,教师教学思想的形成困惑和在竞争面前不知如何应对。还有,就是拼得爹妈拔苗助长,拼得他们无可奈何,拼得他们独孤求败。再有,就是拼得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自理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过早“夭折”,一朵朵花儿过早凋谢罢了……

回归本真朴素的教育,乃减少教育竞争之危机,别让花朵过早凋零

教育就是静待花开-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

娑婆若水---2021-05-2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本真   居里夫人   朴素   普格县   竞争   全人   美文   初衷   心理健康   可贵   花朵   脆弱   危机   能力   老师   精神   孩子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