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小学研究生

〔散文〕小学研究生

文 | 白开水

在那个小学只要读五年的时代,我却读了整整七年,掰着指头数数,我应该算是个小学硕士研究生了。

我的母校叫温塘坳学校,一个村办学校,离家不到十分钟。

学校有小学五个班、初中两个班,每个班十几二十个人,全校大概一百个学生,都来自周围的六个生产队。那时初中读两年,小学毕业可直接上初中。

“乡办高中、村办初中、小学办到家门口”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几乎每个村都有自个的学校,所以师资力量奇缺,绝大多数老师要从生产队里抽调,以至于发展到小学毕业的教小学、初中毕业的教初中。这些老师,也称之为民办老师。

在全民办学的狂潮下,教育观念滞后、教学能力低下,相当普遍,尤其是农村。有人说,当时的全民办学,“有学校,却谈不上有教育”,说得很深刻。

并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负责任,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寄望硕果累累、桃李天下,但条件摆在那,“有心灭贼,无力回天”。

现实,总是残酷的。

〔散文〕小学研究生

我就是在这种深刻而残酷的氛围中,启蒙读书,手里握着母亲煮的一颗红鸡蛋,开始了如火如荼、波谲云诡的求学生涯,一发而不可收拾。

因为没有教室,我们一年级的课桌便摆在大队部老旧的戏台上,我们就是在那,学会了123和aoe,歪歪扭扭,吞吞吐吐。戏台外的土路边,站了一排的村民,背着手,静静地看着,满面笑容。

二年级我们搬到了新学校,两层楼的教室,还有操场、厕所,焕然一新,喜气洋洋。

教育的本质,原本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在那个时代里,我们周围似乎没有树、没有云,灵魂也是我们自个的,孤零零地游荡,所以即便搬了新学校,我们也诠释不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三年级的时候,学校初中部撤销了,屈指可数的乡中学和县中学,接纳不了这么多小学毕业生,我们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便怀揣着温塘坳学校最高学府的一纸文凭,脸朝黄土背朝天。

读书与否,跟未来的人生,好像没什么关系,这是我们亲眼目睹、无可辩驳的事实,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宿命。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充其量只是时间上的不同,结果是一样的。所以撤销初中部,对我们并没啥冲击,该干嘛干嘛。

〔散文〕小学研究生

下课我们就去爬操场旁的大树,排队到校门口的陡坡跳沙堆,把象棋放在棋盘上比大小。还有折纸飞机、玩玻璃弹珠、滚铁环、抓石子、打陀螺、打弹弓、打烟盒、丢沙包、跳房子,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文化课我们并不感兴趣,要学什么、能学什么、学会什么,反正也是一本糊涂账。

我们最高兴的是劳动课,帮林场种花生、挖红薯,给学校摘松球、砍竹子,为大队修水库、挑土方,一干就是好几天。

劳动课是体力活,大汗淋漓、腰酸背疼,但我们乐意,因为不用去学校,不用做作业。

其实放学回家了我们也不做作业的,一是不会做,二是没时间做。

山上有杨梅、猕猴桃,有成群结队的鸟,田里有泥鳅、黄鳝,河里有虾米、小鱼,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玩到天黑。吃完晚饭又相约在晒谷坪里丢手绢、捉迷藏、打枪战,不亦乐乎。

时不时我们还会被父母叫去放牛、砍柴、扯草、挑肥、担水,这么点有限的光阴,实在无法分配给做读书和作业。

我的课外书,只有一本《世界文学》,那是二哥的。那本书我从来就没看懂过,都是些苏联文章,深奥得很,每个人的名字都一长串。我看《世界文学》,纯粹是为了壮胆和催眠,因为晚上我一个人睡楼上,而乡下夜晚黑魆魆的,安静得可以听见鬼叫,真的怕。

〔散文〕小学研究生

稀里糊涂的五年,一晃就过去了,中学的大门,没有向我敞开。那时的我,个头和年龄都还够不上挣工分换粮食,父母于心不忍,让我再去读个五年级,懵懵懂懂我就去学校报了个名,结果可想而知,又名落孙山。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但在一个与知识毫无关联的环境中,知识从何而来?命运又如何改变?能改变的,大多属于偶然,或者说是天赋。可惜,这两样,我都不具备。

新学期又开学了,我厚着脸皮到学校去报名,白头发的老校长看见我,微微一笑,“你来了?”我点点头,不知说什么好。

第三个五年级,我庆幸遇见了两位任课老师,教语文的叫中兴、教数学的叫华柱,都是高中毕业生,正备考民办转公办,白天上课、晚上自修,勤奋而刻苦。

陶老先生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有两位年轻老师的言传身教,传道授业,一年后,我被县二中录取,还有两个同学考上了乡中学,但班里大部分人,要么继续复读等待命运之神降临,要么回家扛锄头就此结束学生生涯,没有第三种选择。

现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孩子们再不用担心上不了中学,初中毕业了还可进职业学院学特长,高中毕业可上大学继续深造,像我们那样的小学研究生,永远地成为了历史。

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幸福的。

〔散文〕小学研究生

休假回家,我特意去母校走了走,学校早已废弃,荒草丛生。前几年新建的小学也因为生源不足,改成了村委会。

村里的学龄儿童都去了一个好远巴远的学校,低年级的每天坐中巴车上学,或者由家长骑摩托接送,高年级的就住在学校里。

“现在的小孩子,上学好难咧!”村里人跟我说。

资料显示,1975年全国有小学105.7万所,2018年只有16.18万所,“背井离乡”上小学,成了农村孩子读书的新问题,这还不包括硬件设施落后、培训经费不足、编外老师多、教师负担重、教育观念陈旧等老问题,所以现在流传一句新俗语,“寒门难出贵子”。

农村的基础教育,可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山长水阔知何处?”

〔散文〕小学研究生

〔散文〕小学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修水   沙堆   和县   劳动课   村办   小学   戏台   母校   美文   散文   灵魂   研究生   初中   老师   中学   学校   知识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