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的艺术与艺德

当社会进入到平台主导的泛娱乐时代,流量才是王道,背后实则是资本一贯的高效催肥快速收割的商业逻辑,粗暴的野蛮式的生长。

平台与流量明星相互利用,做大粉丝经济蛋糕,快速分肥。顶级流量带了令人眩晕的、难以置信的商业利益,粉丝们的消费能力大到令人叹为观止,粉丝们盲目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超出理性的范围。

也许,面对如此庞大的年轻群体,理性是一个艰涩的词语。娱乐圈巨大的名利与关注度原本就让明星们有了无以伦比的影响力。更何况顶级流量明星,在涉世未深的群体中简直有了帝王般的存在。这种盲目与疯狂给流量明星带了足够的资本,就像很多老戏骨诟病的那样,台词可以念数字,动不动就用替身。业务不下工夫,露露脸就拿走大部分的钱,你还别不乐意,投资人抢着请。

市场的盲目追捧让流量明星们失去了敬畏之心。

简言之,这般捧,这般惯,翻车是早早晚晚的事。

当潮流带到走到疯狂追逐流量的年代,艺人们立身之本的核心却严重忽视了。比如你是一个演员,业务也即是演技是你在这个行业的立足之本。而现在的逻辑是:你是一个写畅销书的,有了流量,然后便可以演戏、当导演。然后你还可以写字、作画,简直是通才通吃,随便碾压那些专业人员。没办法,粉丝们爱屋及乌嘛。想一想,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的还没熬出来,这样的榜样,如何让年轻人沉下去学习和打磨基本功。

流量打造的粗制劣造IP只是昙花一现,收割一波,永远不可能出现经典。粉丝们拉得动一时,拉不动长远。当流量明星的粉丝群长大以后,当他(她)越来越理性之后,他时代也就无可挽回地过去了。作为平台的扶持出来的一部分,平台的迭代一定是极快的,必须按新一代人的口味打造。下一个时代是新的流量明星和他们的新粉丝了。

流量时代的明星很难持续的影响力,五年十年之后,即便是曾经的粉丝扎大约记不起他来。

艺人这个职业自古有之,帝王多蓄俳优以娱声色。汉武帝最著名的莫过李夫人与其兄李延年。那首著名的: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便出自李延年之手。艺人们靠近帝王,取富贵容易,取祸也容易。李氏一门都没得到好下场。

艺人们之中的出类拔萃者被选出来取悦王侯将相,接近权力,容易受到追捧,然而梨园行整体地位是很低的,处在社会的末流,受很多限制,尤其子孙不能进行科举考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民国。那些著名的京剧大师名动公卿,大受追捧;不知名的艺人则在天桥撂场子卖艺谋生。不管服务上流社会还是服务底层百姓,艺人们心里清楚,第一玩意得好,便是成名已久,登台也不敢大意,演砸了饭碗就砸了;第二基于梨园行的整体地位,要想一直吃这碗饭,非得谨慎小心。传统艺人们把观众当做衣食父母,体现出最早的服务意识。

当社会进入到商业社会的时代,艺人是诸多职业的一种,理论上说与其他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由于这个娱乐行业天然地带着传播属性,成名的艺人们更容易被公众关注和熟知。

明星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有的国家表现的对等与理性;有的则不对等与非理性。由此带来明星和他们的粉丝对各自不同的定位。

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小明星外出阵势极大,保镖众多,前呼后拥。处在这种阵仗的中心明星们,是不是很容易产生唯吾独尊的感觉,粉丝们还是衣食父母么?更何谈职业道德和操守?

流量明星翻了一个又一个,表面上自作孽不可活,从根源上看。我们还要深思这种非理性追逐流量的根源。不可否认,流量明星长成之前,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难道这个行业只能是一代又一代的通过流量更替,各领风骚三五年?传统艺人对技艺和品行的自我严格要求便会由此中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艺人   艺德   衣食父母   梨园   对等   出类拔萃   美文   帝王   盲目   流量   理性   粉丝   职业   艺术   明星   社会   时代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