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即为自尊

众所周知的,中国是个人情社会。


我们打小耳濡目染的大约就是人情世故哲学,即使成年,长辈还不放心,动不动耳提面命,生怕这方面出了篓子,授人话柄。在人际交往中,做人做事常常相提并论,甚至做事之前先看做人,假如一个人业务能力很强而人情不够老练,他不一定能吃得开;反过来,一个处世老道的人、各方面照顾得周全,他一定会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呢。


与人情社会对应的,我们的社会是集权社会。世俗社会有着典型的权力社会的特征,世人有着强权社会的典型心理结构。战国时著名的人物苏秦寒微时,游说帝王未成,狼狈归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及其富贵: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问: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感叹:“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汉武帝时,朱买臣的人生际遇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贫贱时妻子嫌弃,富贵时故旧蜂拥。故,后世之人奋力功名莫不因此。

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亲戚故旧,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都会寻着门路过来。因此人际之间又会有各式各样的圈子,同乡、同年,同门诸如此类。以期互通气息,彼此关照之类。


由是在人际交往中,尊卑之别很容易就显露出来。在官场,献媚上官的,奇穷绝巧的,比比皆是。拍武则天面首张易之什么莲花似六郎的的一点也不新奇。魏元照为宰相时,身体不爽,有下属竟然尝其粪便来断定他身体有无大碍。魏是一个有风骨的人,恶心得不行,逢人便说。换个人也许就体谅这份拳拳的马屁之心,却之不恭了。


孔夫子认为:无欲则刚。可谓洞悉人性。无欲则刚,那么严子陵仍旧可以把当了皇帝的刘秀当同窗旧友,共眠时还可以照样把一只脚放在老同学的肚皮上。倘若要攀附富贵,那是覆掌之间的事情,不过就得对皇帝存着畏惧之心了,而且势必陷入权贵之间争宠的倾轧中。就没有这份飘然而去的自由了。同样,梁武帝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远离权势,而能与权势为友。至于高蹈的隐士。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其志趣自与凡夫俗子不同。


普罗大众,饮食男女,奔波劳苦,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富足的生活是人的天性,也责任所在,追求世俗认定的成功无可厚非。因此在人际交往常由于各种心态,表现急于攀附或急于利用等等行为,也就不足为奇,毕竟史书上不绝如缕。


说起来还是孔子他老人家伟大,巨眼如神,洞照至今。一部论语即是中国人处世的宝典。亲疏有别、尊卑有序、仁而爱人。人际谦谦有礼,每个人懂得一定的揖让分寸,彼此感觉舒适。


年轻大了就越发认同夫子对人际交往的教导。就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来说,真有这么几个朋友,在一起交往是不是很舒适呢?不然都一门心思惦记从您这儿得到什么或占点便宜,您心情怎么会痛快起来呢?


那位说,做销售的、做市场工作的,都照此一条,那还不得饿死!那就是假和尚念歪经,经典被曲解了。被论语浸润着的传统商业的智慧比之现在自是朴拙,处处先出其厚道之处,先高明地替别人考虑,所以慢慢地就会有了一生忠实老主顾。


人际相交,身份位置不同,尊卑有别是既定事实,无可回避。或表现出倨傲,或表现出谄媚,或怒或奴,都是心理上的失衡。


我自己则喜欢庄子说的入则鸣,不入则止。不入则无以养家糊口,鸣之不已,则失之于躁。在有用和无用之间,可以守也。


恰到好处即为自尊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苏秦   侧目而视   论语   富贵   故旧   尊卑   无欲则刚   人际交往   权势   恰到好处   美文   畏惧   人情   世俗   亲戚   人际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