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案”能重复使用吗?

发表于《教育时报·课改导刊》“课改笔记”

徐永生

学期末,学校按照惯例在检查教案时发现了两种特殊情况:一些教师把一两年前已经用过的教案,略加修改和完善交了过来,还有一些教师的在新教案簿中夹杂有往年已经用过的“老教案”。这一现象引起了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并在全体会上作为典型问题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这些教师写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然而,却引起了相关老师的强烈不满:“老教案怎么不能用了?我的教案不是完全重复原来的一套,已经过重新删改和补充!”“已经成熟的教案如何不能用!非要重新再抄一边算是合乎要求?”“学校是关注我们的教学效果,还是搞形式、摆花架子?”“教案是自己上课用的,还是应付检查的?”等等。

这场争论展示了学校常规管理和部分教师之间在教案编写认知层面上的矛盾。从学校来说,每期都要有几次教案检查,这是常规管理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出台有教案检查标准、要求和量化检查指标,检查结果要和奖励补助挂钩;而且明确规定,不允许用“老教案”。校方的意图非常明显:要通过教案检查,督促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升华教育理念基础上,反复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备课,教案做到常写常新,从而促使教师专业得到快速提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教师来看,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应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而教案是自己上课用的方案和依据,更何况自己写的“老教案”已经做得比较完善和成熟,现在稍做修改和完善就可以很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何苦再不厌其烦地抄一遍呢?

这场争论,一方面暴露了学校在教案检查管理上的弊端:用习惯的集权主义理念,追求大一统而整齐划一的形式主义,排斥灵活多样的自由主义教案;用机械的科学主义的标准,追求僵硬的教案编写框架和模式,排斥灵活实效的个性化教案。这样做,既方便管理,又便于应付上级检查:这是多年来在我国学校教育管理上形成的一个痼疾。当然,一个学校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思路和模式也是不行的,问题是这个“大一统”的“禁锢”能否少一点,给教师更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学校教案检查是必要的,但能否更着眼于教案的实效性?另一方面,从教师来看,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思想和压力都相当大,学习新课标、更新理念、改变教法、钻研新教材、查阅资料、教学实验、效绩评估等等,每走一步都几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迈错一步,造成终身的遗憾;每备一课都查阅大量的资料,教案是反复斟酌,几经修改,最终成型。这其中包含着他们对新课改较深刻地认识和体会,凝结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方案已趋于成熟,那么,这样的教案又如何不能再用呢?正像一些教师所说的:“我非得把原教案再重新抄一遍,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一定要看到老师整天忙着写教案,而且搞得焦头烂额,心里才舒服?”“我们是精心搞课改,还是忙着写教案应付他们!”

我们认为,旧教案是可以用的,问题是该如何用。当然,我们也不是唆人偷懒。教师绝对不能以忙着搞课改为由,随便用“老教案”应付学校检查。用“老教案”应该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所编写的某一章节(或课时)的教案,当初下了一番苦功夫,确实比较精美、完善和成熟,而且实践证明课堂效果确实很好。即便是这样,原封不动地用“老教案”的做法也是不足取的,原因是:其一,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逐渐深化,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也在不断深入,对新的教学操作模式、手段、方式的探索和运用也逐渐趋于成熟,必然促使教师会在更高的教育思想、审美和功用价值层面上重新审视“老教案”的精华和“糟粕”,从而进行增删或调整,使之进一步做到尽善尽美;其二,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在学习基础、个性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方面不可能完全一致,总要表现出一定的或较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从特定的学情出发,从新审视课程目标,制定切合学情的最佳的教学方案。即便是在上述两方面点没有大的变化,教师的上课也会受种种相关因素的影响,教案自然也应该出现相应的变动。教师完全重复使用整册教材的教案的情况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不应该的;这种试图通过“一劳永逸”,来免除编写教案劳苦的做法,既不利于自己专业的成长,更有害于课堂教学质量。上课必须写教案是教师的“天职”。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一定要加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自己的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抱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在编写教案时,一定要慎重、认真,追求科学和实效,不能胡乱应付检查或 “走过程”。在使用“老教案”的问题上,更要慎之又慎:“修订教案”可以用,但不是为了偷懒或应付检查,而是确实有必要,而且用有实效;也可以写“活页教案”(保存在电脑里最方便),这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其中的一些章节不断地丰富完善或调整,使之成为“精品”,然后才能适当地“重复”使用。

总之应以追求课堂教学质量的最高境界作为自己编写和使用教案的总目标。学校检查教案,应该在新课程的理念关照下,逐渐转变已经僵硬化的管理思想、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和套路,重新制定科学、务实、人性化的教案检查的标准和量化指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新课改的积极性,指导老师要打破传统的教案编写模式,创造适合自身教学风格的教案编写方式,提倡写个性化教案;要宽容并允许已经“修订”的“老教案”或已经定型的“精品教案”的使用,只要确实适当,并且用有实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教案   实效   新课程   僵硬   美文   课堂   确实   理念   成熟   教材   模式   教师   方案   标准   学校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