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成功”

此文发于2010年3月《语文周报》(河北师大主办)

徐永生

一位教师在外地借班上新课程示范课。上课之初,面对陌生的学生,这位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可以提出任何不同的认识,甚至可以批驳老师的观点,并说:“即使大家说错了也是正确的!”“错误”也是一种“成功!”这让在场众多听课的教师听了颇受启发,感触良多。

首先,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就一定要唤醒、激励、鼓励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质疑辩难,自主探究,从而获得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知识结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自然会参差不齐,因此,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如果怕学生出错,那么课堂将是一片沉寂,只有教师一人跳“独杆舞”了。正因为学生的出错,才会有教师的解惑、释疑,才会孕育出学生创新的火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错误是成功学习的前提。

其次,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一个班有几十人之多,所提出的见解会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其中不乏距学习任务相去甚远,幼稚可笑,荒诞不经的认识,但无论怎样的认识和见解,都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结果,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甚至赞赏,切不可有丝毫的鄙夷神态和嘲讽的恶言,也不能置若罔闻,敷衍搪塞,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的“暴露”自己的“错误”,师生、生生之间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的对话。

再次,学生的错误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科学地妙用。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往往富于幻想,思维更具情感性、发散性和灵活性。因此,学生往往在幼稚、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中闪烁着智慧的灵光、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珍视学生的多元感悟、独特体验,科学点拨、巧妙引导、智慧地妙用,既要去伪存真,又要善于洞察学生认识中的“真知灼见”,相机引导,努力培养学生生命的增长点,或许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胚芽”。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真正发挥出“错误”的价值。一般的教师怕学生课堂发言出错,而优秀的教师往往对此怀有一种殷殷的期待,这实际上是在寻觅、捕捉、等待师生之间心灵碰撞和最佳的情感交流。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出错的最好战机,充分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慧,培养能力,张扬个性,成就课堂上“无法预约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敷衍搪塞   卡尔   错误   去伪存真   学生   妙用   美文   见解   师生   课堂   幼稚   教室   思维   智慧   能力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