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利立意一鉴开,材料作文活水来——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妙招

本文发表于《高考金刊》(理科版)2012年

河南省语文学科带头人 禄彦海

特级教师 徐永生

新材料作文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可简称为“四自”。给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特点之二是严格的限制性,即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可简称为“三不”。在近几年高考作文中,这种新题型受到了不少省市命题者的青睐。2012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此类题型就有16道。成为最亮丽的风景。面对这种新题型,如何准确地去审题呢立意?下面就文字材料作文推介几个审题立意妙招。

文字材料是指材料用文字叙述的材料,一般有寓言性材料、评述性材料、事件性材料、文学性材料、情景式材料、背景式材料、情感式材料等。对文字材料审题的妙招是:吃透材料,凭借“抓手”,提炼观点。下面举例详述之:

(1)寓言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寓意的语句。寓言材料常有故事性,针对寓言材料,除了要抓住主体形象的特征分析其寓意外,还要抓准隐藏寓意的句子,以此为“抓手”,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如全国卷一的作文材: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这则寓言故事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人才培养问题,材料中隐藏寓意的句子是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的话:“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抓住了这些话,就抓住了寓意,以此为“抓手”,选取其中任何一个角度,仔细斟酌,可以提炼出材料的观点,即寓言的寓意:从评论家青蛙的话切入,强调的是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从思想家仙鹤的话切入,强调了广泛的学习,要多掌握适合自己发展的本领。

(2)评述性材料,“抓手”即是议论抒情语句。 在评述性材料中,议论抒性的语句常常在叙述性文字之后,也有时在叙述文字之前,形成夹叙夹议的一种行文方式,对此类型材料的审视,关键是抓住议论抒情句,因为此句是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对叙述文字的评论或内容的概括,以此为抓手,就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比较顺利地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观点。因为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这类材料审题的关键。2008年全国卷一为评述材料作文。材料在叙述各级领导、解放军及教师等抗震救灾的事迹后,有一句精辟的议论:“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如以这句为抓手,就抓住了材料的关键和核心,提炼观点也就容易了。例如2012年天津高考作文试题的材料: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是一则典型的评述性材料,其议论性句子是材料的最后一句:“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以这一句为“抓手”,仔细品味,你就会提炼出观点:珍惜幸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3)事件材料,“抓手”即是揭示因果的语句。有些叙述事件的材料往往没有议论抒情的语句,审题时如何抓准角度,选准角度?其方法是:重点抓住揭示事件结果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进行分析,以此为抓手,提炼观点。请看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作文的材料:船主让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船刷油漆。修船工涂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这则材料,揭示结果的语句是:“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如从事件结果的角度立意,提炼出观点:懂得感恩。揭示这一结果的原因的语句是:“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通过分析,我们不难提炼出材料的又一观点:勿以善小而不为。

(4) 诗歌材料,“抓手”即是“由此及彼”,想到社会与人生。就是对给的材料,通过联想,把材料中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找出其中的相似点,然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如北京市高考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鲜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请根据你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首先理解诗句,对这两句诗描绘的意境做一番想象:春天里,在广袤的田野上,细雨濛濛,落英缤纷。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行人湿衣,幼苗得到滋润。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看不见”,“听无声”是审题的重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应想到:“大爱无声”、“默默奉献”“无名英雄”等。又如2010年安徽作文题:吴兴杂诗 (清) 阮元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菱、水稻、荷花的品种不同,其所需的生存条件就会不同,由自然现象联想到社会现象: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如下面一首卞之琳的小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是一首精粹而富有哲理的现代小诗,没有故事性,但诗意盎然,富有哲理,其中“你”、“别人”这两个形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主、客体互为相对、共生、双赢的哲学观念。在审题时,通过对诗的解读,“由此及彼”,想到社会与人生,提炼出观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实现双赢。

(5)名言警句材料,“抓手”即是体现内涵的语句。如2012年山东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惟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审好此类题的关键是理解名句,吃透精神,把握句子的内涵。此句的内涵为:担当责任,坚持理想;面对困境,永不退缩。由此可从不同角度立意:①坚定理想,勇于担当;②成功应有理想;③勇于面对困境。

再如2011年上海卷作文题: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首先理解这两句名句,把握内涵:“两句铭文”,第一句是“一切都会过去”。细细思考,究竟哪些东西“会过去”呢?容易想到的有:悲欢离合、财富与地位、战争的输赢、王朝的盛衰……第二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里的“一切”同样充满变数。不妨如此考虑: “一切都不会过去”反映了人们对自我生命、宇宙生命的执著,对人类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珍惜。以下是参考立意: ①无论忘记过去还是记住过去,都是为了更好地活在今天。 ②直面过去,需要的是冷静理智,需要的是自强不息。 在新材料作文审题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挖掘,会提炼出不同的观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是正常的,提炼的观点虽多,要去粗求精,去伪求真,不片面,不肤浅,不一知半解,要相互比较切磋,由表及里地剖析材料,巧借“抓手”,抓住材料的思想核心,真正提炼出切合材料主旨的独特的“这一个”,真正提炼筛选出能反映材料意蕴的核心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立意   由此及彼   船主   材料   铭文   抓手   活水   妙招   寓意   新材料   美文   寓言   议论   语句   兔子   游泳   角度   观点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