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生气

该文发表于《教育时报·课改导刊》2010年10月27日“创见”栏目

徐永生

我刚从中原一个县级市调入沿海一个开发区学校工作,面对新环境、新学生感觉很不适应。特别是每天检查学生的读背和书面作业,感觉很糟糕,想发火,又认为不适当,只好强装笑颜,耐心了解学生完不成作业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完成作业。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一个学生笑嘻嘻地问我:“老师,我们完不成作业,你咋不生气?”我听了一愣,感觉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故意问:“我为什么要生气?――以前你们完不成作业老师总是发火吗?”学生说:“对呀!老师一发火,我们就害怕,就赶快完成作业了!”我接着问:“你们喜欢老师发火吗?”学生说:“当然不喜欢了!我们是因为怕老师发火,所以才赶快完成作业!”我听了沉思良久。

学生完不成作业,老师生气,这好像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反应;而且一发火,学生的作业就能很快完成,这好像也在情理之中。我在内地学校也经常这样做。经学生这一问,到引起我对这种做法的反思:

其一,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完成作业也应该是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是不是折射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或者点拨、讲解不到位?布置的作业是否过重?在此情况下,教师发脾气施压,只能使学生呼乱应付或抄袭作业。表面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了,其实却留下了严重的隐患,这是教师不容易觉察的。

其二,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中可能有一部分学习能力较低的“后进生”,虽然尽力去做却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这种情况下,面对教师的威严,他们会心生畏惧,害怕学习,为了不挨教师的责骂,只有抄袭作业,其结果是越来越落后,最终会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

其三,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的,面对这类学生,教师的责骂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只能使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甚至会出现对立情绪。

其四,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是在学习的层面上结成对话式的伙伴关系,它要求教师一定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让学生充分地发现自己,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如果老师经常对学生发火,是再次凸现教育霸权意识,把刚刚构建起的新的师生关系逐步颠覆了;学生见老师就畏惧,不敢和老师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师生关系归到传统的状态,这就真正违背了新课程的宗旨。

基于上述思考,我就给自己提出要求,学生完不成作业绝对不能发火。经过审慎考虑,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首先,面对每天完不成作业的学生,一定要心平气和,面带笑容,走到这些他们面前,了解情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待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努力的学生,要相机诱导,帮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然后适当地提出希望和要求,要表现出老师的殷切关怀之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善意、关心和希望,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羞愧之意,激发他们生命的求学上进之潜能。对待一部分学习能力较低的“后进生”,更要倍加呵护,了解他们学习的困难所在,在布置作业的量和难度上降低要求,让他们能和其他学生一样体会到按时完成作业的愉悦;加强面批次数,尽心帮助其逐步克服困难,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然后逐步提升作业的量和质,使之最终能追赶上优秀生。

其次,真正放下教师的霸道作风,经常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征求他们在布置作业方面的意见,尽可能讲究布置作业的适度性,以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经过上述努力,我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明显改善,很少再出现作业完不成情况。不仅如此,学生的整体成绩也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县级市   生气   作业   新课程   美文   畏惧   师生关系   后进生   害怕   为人   态度   感觉   老师   情况   教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