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守与突围:高考作文亟待破解的难题

本文发于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2期。全文约8000字。

 特级教师 徐永生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近30年,其中大多时间任高三语文课,对学生的作文状况,尤其是近几年语文教师的审美趋好,学生的写作倾向比较了解。当前学生应试作文的总体特征是:构思模式化,内容空洞化,情感虚假华,语言奢靡化,文风浮华化。而且此文风一时弥漫开来,几成“时尚”。用文言写作的高考满分《赤兔之死》(一说为抄袭之作)红了大江南北,被专家和师生誉为中学生作文的摹本,而且经久不衰;满分作文《题乌江亭》在网上广为流传,那华丽大气而又难以掩饰逻辑错误的语言经常出现学生作文里,“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我看到了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满分作文《独上高楼》使众多的学子茅塞顿开,趋之若鹜,于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屈原、陶园明、嵇康等文化大师的生命轨迹、精神追求和文化遗产,成了学生作文中备受推崇的素材,动辄将几位老先生还原一下,搪塞一下难以破解的作文题,甚至出现了专写文化大师的学生,而且其作文在高考中频频得高分、满分;满分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以独幕剧的形式构思,经阅卷专家大力推介之后,使众多学子纷纷模仿,于是,学生远离了社会和人生,回避现实的矛盾和痛苦,漠视青春的渴盼和骚动,隐蔽了抒情主体的独特的感受和情感,比葫芦画瓢,邯郸学步,一门心思钻进这个“怪圈”里寻找自慰。于是各种构思怪异、奇招迭出的作文一时纷沓而至,而且频频在高考阅卷现场“闪亮”……此种现象愈演愈烈,越闹越怪。

看看目前学生作文的奢靡、浮华而又虚假的文风状况,又忧心忡忡,甚至彻夜难眠。这是当前中学语文的一场大灾难,一场浩劫。因此,常作杞人忧天之思,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之深渊”。

所幸的是,这种虚假浮夸的文风已经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纷纷撰文痛斥此种现象,并从更深层次上探讨形成的原因,指出解决的途径,寻求“突围”之策。近两年,湖北语文高考作文阅卷开始下大力气“纠偏”,“华而不实”的作文不再受宠,相反朴素实在的作文受到了青睐,阅卷点选出的满分范文均是“有着实质内容的文章”。该省阅卷负责人说,“浮华”作文不再有市场,朴实的文章得分迅速攀升。高考作文在返朴归真:写议论文,看重的是学生对观点的证明过程,要求层层剖析、有说服力;记叙文则要求考生寓情于事、于景。朴素的文字、真挚的情感符合高中生的生活特点。09年和10年,江苏省在作文阅卷问题上,针对这种浮夸的文风,更是采取了更具体有效的因应措施,下大气力纠偏:其一,评分标准及细则,按议论文体和记叙抒情类两大类分别划定评分标准,每大类分五个档次,散点拉开,严格评分;其二,评分坚持以立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其三,坚决打压奢靡浮华的文章,肯定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清新质朴的文章。从该省09年所选出的满分作文来看,确实是清新质朴刚健的文章,读来如清风拂面,令人振奋。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此种“突围”收效甚微。从各省所选出的为数甚多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中,却捡拾到为数甚微的真正清纯、刚健,独抒性灵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还很幼稚,文字技巧和观照世态人生的方式还很稚嫩,严格意义上说,还算不上真正的“优秀作文”,只能算“拨乱反正”时期的“产物”。其余的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多无足取,都残留着浓郁的浮夸文风。另外,从各地教师备考情况来看,大多教师仍然是热衷于引领学生写此类“浮夸”文章。

在一次省级高三语文备考经验交流会上,与会老师在谈及指导学生备考作文之道,绝大多数经验仍然是离不了上述“套路”。问之,则曰:“学生整日呆子学校里,几乎与社会隔绝,不读书、不看报,你怎么让他书写真情实感?没办法,只好投‘人’所好,比拟葫芦画瓢!只要能得高分,过了高考关就行,以后的事我们也管不了了!”作文“突围”为何这样难呢?学生的作文为何困守“围城”而“突围”如此之难呢?

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教学权威理论缺失, 使当前的中学作文陷入极度混乱和高度自由状态。作文是什么?我们作文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要教作文?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作文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这样的争论一直存在,教学理念没有形成统一的,更没有权威的文献从理论上对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刻的阐释,对作文教学的整体规划、阶段性的任务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进行策略性指引,广大语文教师都是在懵懂的状态下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里,按照自己的理解和体悟进行大同小异的耘作。往往是新学期伊始,几位老师简单上商量后拿出一个不成熟的写作训练方案,然后但凭个人的修为进行高度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训练,两周一篇作文,写作时间少于管理,作文收交后,教师完任务式地进行简单批改之后,返还给学生,顶多再加一个简单的讲评。整个训练程序由于缺乏科学理论强有力的支撑、科学策略指引和技术性导向,显得极度混乱和高度自由。虽然有些资深、有名望的老师,凭着自己对作文教学的较深刻的体悟和认知,进行指向性较明确的,较系统、较科学作文训练,而且也颇有成效,但他们的经验、策略和技术往往极具个性化,不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能成为其他教师进行写作教学的准则和规范。大多数教师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随意而为,从高一到高三,都这样训练学生,那么高考作文有这样一个结果,就可以理解了。虽然新课标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功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在“表达与交流”层面也进行了较全面的阐释和规范,但这种纲领性的文件,同样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具体的策略和技术的指引,又因为缺乏宏观上的监控,作文教学同样处于极度混乱和高度自由状态。广大老师同样在写作教学中感觉处于尴尬境地,在实际操作层面也往往不尽人意。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深切的感受到,作文教学状况和学生的作文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改变,高考作文仍然一团糟。不要说学生,即便是部分语文教师对好作文的审美标准都模糊不清,焉能进行科学的作文训练,引导学生写出好文章?

2.极端功利化的指向,使作文的本质被严重异化。长期以来,受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驱使,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人文价值的作文变成枯燥无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将以树人、育人为旨的写作活动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如此做的结果是,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的流失。作文教学的失衡和异化现象颇为严重。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的学生高中毕业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好文章,不知道怎样写文章,提及中学的作文教学,感到痛苦而茫然。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了十几年语文,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上了大学还要补语文课。此畸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从孔子《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开始,到曹丕把文章与“经国”、“不朽”相提并论,古人认识到文章不仅具有“独抒性灵”、“美教化、美人伦”、“言志”、“尚用”的功能,而且具有治国安邦的作用。现代作文教学理论认为,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回归本真,放飞思想,通过写作来涵养品格,荡涤心灵,使写作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基础,通过写作陶冶情操,并启发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的智慧,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而我们学生的作文现在竟然沦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为了“金榜题名”,将来混个一官半职,能解决生计问题,衣食无忧。写作的本质被完全扭曲和异化。其具体表现为:⑴教师参照高考优秀作文的模式,抽象出一些所谓规律性的问题,并将之转化成学生写作的模式和规范,譬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并在高考作文中得到充分展示的几种构思的模式、崇尚奢靡浮华的语言风格、取材历史文化、苛求历史人文内涵、排斥诗歌和记叙文体,大搞文体歧视等等,都是写作严重模式化的明证。有些老师甚至从文章的命意方面也进行了一番梳理,规定所有的高考作文视具体情况要往规定的名义上努力,绝对不允许“旁逸斜出”。更有甚者,一些资深教师煞费苦心地编写出了“万能写作公式”,按文体的不同将文章的写作思路程式化、公式化、模式化,甚至规定什么文章采用什么模式等,这更是受功利主义的趋势,将作文教学推向一个形式主义的极端。笔者和某名牌中学的名师在座谈时,谈及当前的高三作文备考,该老师非常有把握的说:“我年前一般不搞作文训练,高考前三个月,按照一定的写作模式进行强化训练,收效明显,大多学生的作文都能得高分!”⑵学生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从头到脚,全部被老师进行了“包装”,苍白虚假、浮华、虚伪,“声音”完全失真。 如此做的结果是,学生扭曲了真实个性,失去强烈真诚的情感冲动和思辨冲动,失去了本真的情思和心灵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伤痕累累了,精神家园已经荒芜了,他们的人格个性已经折损了。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由作文的虚伪最终滑向人格的虚伪,从言不由衷的同一的话语滑向双重人格。于是,把追求人性的完整舒张与生命潜能的开掘为最高鹄的教育,悄然间似乎已经将自己原本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神圣职责永远地固化为迷人但不可及的“乌托邦”。  

3.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越来越变得面目狰狞、凄厉诡异,竭力与考生为敌,已经失去了其健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走向初衷的反面。高考作文命题由于其特殊的甄别功能和选拔功能,当然要增加一些限制和条件,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区分度和难度,这当然无可非议,但应自然、亲切、质朴,表达对广大考生的关爱,便于考生能在尺幅之内尽情挥洒自己的才情,这从建国后历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可以鲜明的体现出这一特点。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开始走向诡谲和凄厉,先后出现了限制性很严的材料作文、伪开放的话题作文、新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材料加命题式的变种作文等形式,而且还增加了诸多的限制和条件,让广大的教师和考生眼花缭乱、无所措手足,稍不留心作文就会出现审题失误,甚至跑题。无怪乎有些语文教师戏言:“高考作文跑题是正常的,不跑题是不正常!”从作文命题的特点来看,命题者往往耍一些小聪明,或布下“迷魂阵”,让考生眯眯瞪瞪,彻底走向迷失;或部下一个小圈套,诱使学生纷纷中箭落马,命题者却躲在一旁“掩嘴胡噜而笑”;或走向虚飘浮华,让学生的在云山雾罩中走向飘渺和虚幻,从而彻底失去自我;或者设计一个冷僻、怪异的题目,让考生思路枯竭,穷尽心力无法应对,最后彻底“缴械投降”。从作文命题的内容指向来看,全国和分省高考作文均没有一个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精神和价值目标,往往是东躲西藏,玩“空手道”,打“太极拳”,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却偏爱在考生思维和知识储备缺失的地方命题。如今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越来越变得面目狰狞、凄厉诡异,竭力与考生为敌,已经失去了其健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走向初衷的反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09年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该作文题要求考生在互相关联中进行多向性、思辩性、多元性思考,思维难度之大、头绪之繁多为历年来高考作文题中少见,稍不留心就会写偏,其审题的指向性连有关的专家和资深教师都争执不休,更遑论学养不高的莘莘学子。在当年的某省的阅卷现场(作者曾参与当年的考阅卷工作),要不是专家组心存仁慈、刻意降低审题标准,恐怕该省的80℅的考生的作文都会按跑题或偏题处理。所以,当今的学生最怕作文,更怕审题失误,因此厌倦作文,怕作文,正像一位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高中时间已发表20余篇的文章)说:“我感觉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一看见作文题头脑就发胀!”有如此可悲的结果,恐怕与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不无关系吧!

4.受高考各学科的挤压,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被日渐蚕食,已处于十分逼仄的生命领地,写作活动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渐行渐远。当前,虽然各省的高考模式各有所异, 考试科目也有差别, 但语文、数学和外语都是必考科目,有的省在语文、外语学科的高考中增加了分值,这本来是件好事,高考有意引导考生重视语文和外语的学习,然而事与愿违,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被日渐蚕食,已处于十分逼仄的生命领地,写作活动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渐行渐远。究其原因,首先是,语文学科的学习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其提升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不可能短时间凸显学习成效,不如其他学科提升的快,而且成效明显,于是学生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在学习语文成效不理想的情况下,就注重学习提升快的学科。其次,中学阶段,从家长、学校到学生,重视数学、外语的学习,淡化语文学习,这好像是一种风尚,这两门学科相对而言比语文学科容易提升,因此,学生把大部分课下时间都用在在这两门学科,另外,节假日请人给学生补课主要也是补数学与外语,却很少有学生补语文。次之,受学校学科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的影响,各任课老师都怕自己所教的学科成绩落后而影响自己发展,因此,都在千方百计增加作业量、抢时间等,受高考各学科的挤压,语文学科处境危艰,日渐被学生冷落。因此,语文课堂上学生随便听老师讲(有的学会上语文课在做着其他学科的作业),下课铃声一响,语文课本赶快合上,去做其他学科的作业。有权威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中生在校时间每天用来学习语文的有效时间(含语文课、自习课、早读和晚自学)约为48分钟,远远少于外语学习时间(约为146分钟)和数学学习时间(约为153分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语文课本学习马马虎虎,新课程标准指定的名著阅读篇目很少有人读,报纸杂志几乎不看或者很少看,各种文学活动、文化活动很少参与或者不参与,写作更成了“望天收”,两周一次作文,学生不感兴趣,随便应付,于是,写作水平低下。到高三了,要参加高考了,语文教师出于无奈,就给学生因发点范文,让学生读背;提供几种写作模式供学生模仿。受学生基础的制约,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不求学生能得高分,但希望其语文成绩不严重滞后,不影响其升学。如是而已。

“突围”之策:

1. 时代呼唤权威的适合中国中学教育现状的作文教学理论。⑴能从宏观上令人信服地科学阐释作文教学的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作文是什么?我们作文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要教作文?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作文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对作文教学的整体规划、阶段性的任务以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步骤进行策略性指引,并能使之化为广大教师自觉的行动理念和行动策略,规范并科学指导教师的实践活动。⑵能够科学解读和诠释新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教学的价值目标、情感的审美指向,写作和训练的行为方式以及行为策略,使广大教师能正确并深刻认知课程标准的实质,规范并科学的制定写作训练计划,优化训练策略,摒弃个性化经验和技术,为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⑶能从理论上揭示中学作文的发展规律、优秀作文的审美特征以及学生作文的努力方向。

2.广大教师应淡化功利主义思想,科学施教,倡导健康、清新的文风。有人将当前作文的弊端完全归罪于当前单一的高考选拔和考试制度,此说未免过于偏激。不错,当前的作文弊端与当前单一的高考选拔和考试制度不无关系,但不是关键因素,主要是在当前教育和考试制度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缺乏科学的写作训练目标、行为策略和行动技术的指引,广大教师缺乏科学实效的指引,因而只有从功利主义出发,搞一些规范,制定一些套路。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在这方面,很多教师都深有同感。高考作文和平时的写作训练并不是对立的,应该是和谐的统一。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立足于学生的写作实际,参照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典范的文学模本,遵循写作规律,制定科学的中长期训练计划,引导学生回归写作的本源,倡导健康、清新的文风。主要做法是:⑴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认识人生,理解家国,多角度观察,注意积累真实素材;⑵引导学生多读经典作品,丰富学养,并能从中提炼出写作的技术手段,譬如标题技术、构思艺术、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情节艺术、提炼主题的艺术等;⑶引导学生打破条条框框,灵活采用多种表达方式来独抒性灵,书写真情实感;⑷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回归本真,放飞思想,通过写作来涵养品格,荡涤心灵,使写作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基础,通过写作陶冶情操,并启发应对和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的智慧,让学生在写作中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升华他们的生命价值。诚如是,当前流行的浮华的文风就能得以摒弃,学生的写作就能回归健康、清新的文风。

3.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应摒弃狰狞、凄厉、诡异德面目,命制健康、清新和纯朴的作文题。高考作文的命制者应在充分考虑到在高考选拔和甄别人才的背景下,从人文关怀出发,命制健康、清新和纯朴的作文题。⑴命题的价值指向应明确,要有连续性,让考生训练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不能一年一个样,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让学生如坠十里迷雾;⑵内容指向要分考虑到学生在这一方面有较丰厚的生活积累,有真情实感,使学生有话说,或者能能充分表达学生的写作才能,不能玩“空手道”;⑶命题形式要做到真正的开放,而不是“伪开放”,少些限制和束缚,不“设伏”,不捉弄学生,不误导学生,不与学生为敌,使学生能自由畅达地书写自己的心志;⑷作文形式应该清新、朴素、自然,不搞花架子,要把考察的目的和指向,明确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不受题目愚弄的情况下,放心大胆地写作。

4.在当前特殊的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强化责任感,一定要守住自己的语文阵地,科学有效的进行写作训练。受高考各学科的挤压,阅读和作文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被日渐蚕食,已处于十分逼仄的生命领地,写作活动离学生的学习生活渐行渐远。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形成的原因也很多。我们在无力改变当前的教育环境的情况下,只有努力改变自己:⑴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各学科的竞争,要采取有效手段守住自己的语文学习阵地,尽可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投入有效的适量学习时间,这方面成果的实例很多,我们可以借鉴;⑵要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写作规划,辅之以科学的训练策略和手段,按照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分期、分重点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阶梯式提升;⑶要采用多种语文学习形式,如文学社团活动、写作比赛、请名家讲课、演讲、名著赏析等,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⑷举办专题讲座,系统的给生讲解文学之道,写作技巧,使学生写作有据可依;⑸彻底摒弃浮华的文风和各种模式套路,倡导学生健康、清新的文风。

5.期盼各省阅卷专家组能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引领健康、清新的文风。无容置疑,省阅卷专家组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审美趣好对中学多文教学的影响巨大,其导向是无可比拟的。因此,呼吁各省阅卷专家组都能像湖北省和江苏省那样大力倡导健康、清新的文风,那么我么的作文教学回归正道,将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高考作文   文风   浮华   美文   命题   考生   学科   难题   语文   清新   形式   模式   教师   时间   科学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