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最近这几年,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就是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解决问题的高手,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这个时代,只要你能帮别人解决问题,那么你“卖”自己的能力就越强,自然你的价值就会放大,是还是不是呢?


所以,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必须拥有“卖”自己的能力,通过演讲、写作还是其它形式,这非常重要。


不会“卖”自己,在这个时代正在失去核心竞争力,还是生活在过去时代的人。


因为:分享意味着链接,链接意味着机遇。


我们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离不开2个东西。


第一:买;第二:卖。


你选择“买”,产品也好,知识服务等也好,都是别人帮你解决问题;你选择“卖”,卖知识,卖产品或者服务,卖自己等,都是你在帮别人解决问题。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人的商业价值取决于ta能解决多大问题或者为多少人解决问题。


那什么是解决问题呢?


书中的定义是: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要有的一个正确认知是:有知识不等于有能力,有学历不等于有逻辑。


那我们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呢?


在《给职场人的5堂逻辑思考课》这本书中,全球十大逻辑思维管理者,教你如何成为解决问题的高高手。


接下来,上干货了,我将从4方面为你分析:


1、如何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2、告别犹豫不决,快速做决策

3、如何培养创造力思考法?

4、让善于思考成为你的武器?


1

如何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


可能对于一直工作的人来说,思考这件事可能是家常便饭。


话是这么说,但是很多时候大多数人的思考只流于表面,总是进入不到思考的“高潮”。


那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别急,我们先来玩个游戏,A代表你,B代表我。


A:请你围绕“数字”思考一分钟,内容不限,计时开始。


B:啊啊?我可能这时就懵了,没有一点头绪,使劲想,我不知道你要我思考什么数字,是公司报表数字?还是数学数字?还是成绩数字?


A:你这不行啊,再来,进入第二个问题,请你思考你喜欢的数字是几?请思考一分钟作答。


B:不到一分钟,我说是9,因为我的生日里面最多的数字就是9,所以我喜欢的数字也是9。


A:那你觉得刚才你在回答哪个问题时是认真思考的?


B:这还用问,当然是第二个问题呀,因为第二个问题有我感兴趣的主题,所以让我可以轻松达到自己想说的终点。


这时,我想聪明的你心中也有答案了吧,要进入“深入思考”,就要先确立一个具体有价值的主题,还要为这个主题设定一个终点,不能是一个“无解”空洞的主题。


大白话讲,就是我们的思考是“有始有终”的,不是漫无边际的。以终为始,先确立目标,也就是确立终点。


高效能的“逆向思维”究竟是什么?


其实,“逆向思维”指的就是“以终为始”,先确立目标,然后从终点开始倒推逆向思考,这能快速解决你的问题。


比如,我们在做数学题时,我们要先确立解题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在倒推解题步骤,一步步达到想要的结果。


那我们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呢?


书中提到,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依据的进行思考,思考就像“点、线、面、体”一样,我们先要从点到体开始思考,而逆向思维就是从体到点开始思考。


比如我要月入10万,好,那月入10万的目标,拆开一天就要赚3400,那一天我要如何赚3400,打磨一个340的产品,然后一天卖给需要的10个人就行。


建立标价逻辑体系。


举个栗子,别人要花钱买你一天,你觉得定价多钱合适呢?


可能10万,一万,1000等等,这时这个定价就跟你的个人价值联系到了一块,也就是说有的人一天,ta的个人价值就值10万。


你会运用“三段论”吗?


书中提到的“三段论”思维方式,就是说如果A是B的规则。


如果A是B,且B是C的话,组合上述关系可得 A是 C。


就是看起来就像有线在中间连接一样。


所以说逻辑思维指的就是‘用线连接’的思维方式。


举个栗子,我是理科生,在和我交谈时,你把我想成A,把数理化想成B,把理科生想成C,然后把A、B、C三者用线连接起来,得出结论我是理科生。


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三段式”演绎型思维方式。


再比如,写作主要是用文字表达思想,那表达思想需要有逻辑思维,所以写作需要有逻辑思维。


那什么是归纳型思维方式呢?


书中提到是:归纳型思维是指基于多个依据进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你要买一台电脑,然后你就到京东上去找卖电脑的店,然后看下面的销量,评价等,但是你还是拿不定主意,不知道哪个牌子,什么型号比较好。


结果你听说你的朋友也是在这家店买的,并且质量啥的,都很好,然后你得到一个结论,这家店的电脑质量也是没有问题的,然后就下单了。


这种归纳型思维在生活中也是非常普遍的。


2

告别优柔挂断,快速做决策


在开始说之前,还有我前一篇文章提到的“整理思维”,学会用做笔记,来整理自己,也非常重要,如果忘了可以看看。


来,我们为什么会优柔寡断?


做个假设,如果毕业后有个高薪工作,办公环境都很好,离家近,但是工作对个人而言有很大天花板,成长空间小,可能自己也不是那么热爱;另外一个工作薪资低,办公条件一般,但是个人发展成长空间非常大,离家远等。


很多人这时做决择就会优柔寡断。


为什么呢?


因为大学毕业找工作,选择太多了,因为选择多,反而人就会更迷茫。所以,在做选择时,自己要有一个评判标准,也就是自己心里要有“一杆称”。


那在没有标准参照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判断?


第一,简单思考。


当然选择准则不唯一,就会迷茫。


比如拿刚才的例子来说,比如你既想拿高薪,还想离家近,还要成长空间大...


无论你选择哪个标准,都能立刻做决定,如果你只想拿高薪,那你会立刻做决定选择高薪的那个工作,这个还是因人而异。


有时候,我们就是会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导致产生迷茫和焦虑,从没有考虑过一些深层面的东西。


在没有正确的答案世界里“决策”。


在我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你知道吗?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追求那个“正确答案”而把自己束缚住了,不管职场中或者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只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已。


就像书中提到: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单位时间内的成果这两项指标在不同工作中的重要性也不同。


所以,商务世界里没有正确答案,可能正因为没有正确答案,所以拥有果敢的决策力才显得格外重要。


如何在别人步步紧逼中给完美还击?


在我们做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一些说服力,因为决策这个行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就能拿定的,当然工作是需要每个人协同推进,必须要有合情合理的依据才行。


利用表格和数据来帮助做决策。


比如毕业找工作,你要比较两家公司哪家适合你,你就需要把两家公司基本信息和数据绘制成表格,进行比较,不断优化,作为你决策的依据,最后做出判断与决策。


因为有理有据,才能做出决定。


譬如,在一个活动中,有的团队能够迅速作出决定,也有犹豫不决的团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


原因在于“是否基于逻辑进行思考”。


前者基于逻辑进行思考,所以做出判断具有一定依据,并且能够自信地做出决定。


后者相反,他们讨论内容毫无逻辑依据,讨论的都是表面的现象,结果也就不能很快作出决定。


就像书中提到:能否基于逻辑进行思考甚至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工作速度。


3

如何培养创造力思考技巧与方法?


可能有人会问,如何培养那种前所未有的创意呢?


书中提到一句非常经典:反其道而行之。


而像一些大型广告公司,没有一定创意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放到个人或者创业上也尤为重要。


那“反其道而行之”是啥意思?


比如,团队要有一场马拉松活动,需要从5个参赛选手中选出4个代表参赛,有几种选择?


你可能还得长时间反应,才得出结论:5种。


但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迅速得出结论。


你可能会说,你又在说大话。


你思考下,从问题中,它“反其道而行之”反面意思是“在5个参赛选手中,选出1个不能参赛的”,是吧。


那自然是5中选择啊。


所以,我们另辟蹊径,背道而驰的思考,这就是创意。思考这种行为就像书中提到的,灵活运用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做到可以切换自如。


反常识,学会质疑。


反常识,可以帮助我们从那些条条框框中挣脱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把“只要埋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作为常识,但每个人都在努力,少数人在“正确的”努力着,所以少数人最后成功了。


往往大部分人,每天努力着,依旧很平庸。


所以,不要被所谓的“常识”限制自己,只有违背常识才能活出不一样的你,不要只顾着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


不断创新,让自己不断迭代,也无可替代。


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质疑“常识”中,突然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造就不一样的你。


如今,我想很多人有的一个常识就是“相信权威”,当然我绝不是说让我们不要相信权威,但是权威不一定说的都是对的,正确的。


就像《持续行动》作者scalers说:虽然说结果说明一切,但是也不要忘记,结果可以伪造。所以,有的时候有人告诉你,要听有结果的人话,你要记得看一下,这个结果,是不是加了硅胶。


就像书中说:比起用线串联的思维方式,有时候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自由飞翔的反常识思维也很有必要。


4

让善于思考成为你的杀手锏


譬如,公司老板有一个大项目,现在要让离自己最近的3位助理来接这个项目,3位助理平时、业绩表现都不错,但是要做到公平,凭本事接住这个项目。


作为老板,你怎么办呢?


3位助理暂时用A、B、C来表示哈。


于是老板来亲自面试挑人,那老板就会这样想,第一位先上来的都不予录取。也就是说不管是A、B、C,3位中的哪位助理,第一位出场的都不予录取。


然后第二位参加上场的助理就是关键,第二位的人如果比第一个人能力强,可以直接决定录用此人,这样至少决定这个人的能力优于第一个人,很大可能这个人的能力是3位助理里最强的那个人。


因为在我们的常识中,第一位上来的人都有可能被录取,就是打破这样的常识,谁都不会想到不管是哪位助理,第一位上来的都不会录取。


是不是,这样的老板好厉害,好聪明,套路很深呀,哈哈哈。


聪明人都是怎么思考的呢?


譬如,你有一件产品,课程产品的价格是699元,你这样去卖就可能有点吃力,所以,你要有“送礼思维”效果会更好。


你看,能不能这样思考,你的课程产品699元,你有一本纸质版课程资料是399元,还有一本自己总结的课程笔记199元,当别人买你的课程时,你把课程+纸质版课程资料+课程笔记,一共699元,打包送给为你付费的人。


这样是不是别人觉得你的课程非常值呢,买你课程的人就多了,并且对你这个人产生了信任和好感。


所以,最后,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摒弃常识,思考有逻辑,用创新思维去生活和工作,才会活的有趣且有价值。


毕竟,会思考并能解决问题的人,一定不会过得太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反其道而行之   创意   终点   逻辑思维   美文   正确答案   结论   逻辑   思维   常识   老板   目标   课程   高手   数字   工作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