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发现问题,进行刻意练习

原以为思维导图很简单,但真正写起来时,才从厚厚的一本书中提炼出能让听众听明白的思维导图,还真是费劲。

对比一道一道老师的思维导图,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但归纳起来有以下3点。

1.在写思维导图时不懂得取舍。

看完一本书之后,觉得书中所写的都是精华,想把每个方面都讲出来,哪一个都不想放弃。

其实老师说,抓住主要部分就行了,有些内容就是书里辅助讲解的。如果没有这些内容,也会不影响整本书的核心,读者也会掌握解决问题提供方法。

这部分内容可以让读者加深理解,但对于听众来说,有些多余。

听众毕竟是在听书,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会有那么多专注的精力,来听太多的内容。

2.不善于总结和提炼。

当书中内容比较多时,想通过简单的观点进行描述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

为了讲清楚一个观点,一不留神就会写得多,要么就是顾此失彼,漏掉一些重要内容。

在阅读的时候,不能从书中发现这些观点的一般规律,提炼不出来核心。

特别是对一些章节之间比较散乱的书来说,更是如此。遇上这些难题时,就会放弃,会随便找一些观点来应景。

3.不善于站在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自己阅读了全书的内容,当然明白书中的内容,而听众没有看过书,你知道的听众不知道。

如果不站在听众的角度考虑,提炼出来的观点就会让听众不知所云。

用户思维就是自己在写作时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让听众听得明白,从中能够清晰地获得相应的价值,解读才有意义。

以上这些问题的原因,还是自己理解不到位,对文章打磨得太少。有些关键点想不出来,就会硬拼凑。

思考和琢磨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需要自己有足够的耐心来进行。对不善于思考的我来说,有此难,但是难就不做了吗?难是难,如果不难,怎么能进步,还是要迎难而上,继续思考,不断琢磨。

学习本身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对自己的难点不停地思考和练习,才能有所提升。

对比自己的目标,找到薄弱的地方,通过刻意练习,掌握写听书稿的基本方法才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

为自己加油!

通过对比发现问题,进行刻意练习

通过对比发现问题,进行刻意练习

通过对比发现问题,进行刻意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迎难而上   顾此失彼   书稿   散乱   不知所云   美文   听众   善于   角度   思维   观点   核心   读者   过程   发现   方法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