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行动,才是你改变的开始

脑中走过几万里,醒来却还是在原地。

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想要成长,变得越来越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梦转千回,最终得到的也只是想想。

脑海里浮现出无数个美好的念头,转过头却又拿出手机开始追剧、刷屏、熬夜。

怎样破局?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呢?

答案是,行动。

也许你会说,废话,我也想要行动,可就是动不起来,每次总像是被磁铁吸引了一样,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认知觉醒》这本书,教了我们几个方法。

一是目标清晰。当我们在头脑中只有一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是不会行动的。

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想成为一个身材好看的人,想成为一个能够演奏音乐的人。

这些全都是模糊的想法,根本不具有执行的力量。

你想要拥有哪方面的知识,具备这些知识的人要看哪些书?有什么具体的实践吗?

身材好看的标准是什么?是体重多少?还是三围多少?你怎样做才能实现?

演奏什么乐器的音乐呢?钢琴?古筝?抑或是吹秦笛子、萨克斯?要买什么样的乐器?你想要怎样学习?自学?或是报班?

如果这些你都没有想清楚,那一切就还只是停留在想法上,想法永远变不成现实,而且会成为心中时不时对自己抱怨的根源。

所以你的想法和目标一定是清晰的,你才有行动的可能。

二是做一个不计得失的“傻瓜”。

有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想要确定有明确的结果才行动,或者是想找到最优的方案后再行动。如果不是最优的方案,那就再等等,直到找到最优。

这样才是“聪明”人的做法,谁愿意去做那些不确定又费时费力的事情呢?

可是有很多成长的开始,就是从我们某一个“傻瓜”行为开始的。

比如《认知觉醒》这本书的作者周岭,2016年9月,在“得到”上订阅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中路》专栏。

之后,他做了一个看似很“傻瓜”的举动,把文章全部用键盘重敲一遍,包括重要的留言。一年52周,每周4天,每天2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他极为认真地思考了维度、价值、复利、耐心、元认知等一系列概念,以及对写作的认知。

这些看似没有什么明确结果的行为,为他以后的成长和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看到明确结果就开始的“傻瓜”行为,没有停留在思考结果如何上,只是开始行动了而已。

而且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不断成长,就需要大量做这种“傻瓜”行为,为成长默默蓄力。

三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还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不会行动。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有一种天然的错觉,好像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掌握了其中的精髓,然后自然而然就会用了。

下单买书那一刻,就好像自己已经掌握了书里的知识。

听了一门课,就好像已经学会了一种技能。

其实从知道到你能够掌握,中间还有很多路要走,那就是需要不断地刻意练习。

如果不进行刻意练习,你在脑海里想千万遍游泳的姿势,到水里你依然不会游。

其实,我们的大脑在学习技能的时候,本质上都是神经细胞在建立连接。

通过大量重复的练习,大脑中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受到反复刺激之后产生强关联,这些神经元关联之后,学习的知识技能才会变得牢固。

想要让知识和技能成为你自己的,不仅仅是买一本书听一门课那么简单,它需要长期大量的练习。

制定一个清晰且具体的目标,做一个不知道结果的“傻瓜”,改变你认知,不断地行动,让你的梦想,从空想变成一个个具体可执行的事情,想不成功都难。

高尔基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

行动起来吧,那个你想要成为的人正在向你靠近。


《认知觉醒》——行动,才是你改变的开始

《认知觉醒》——行动,才是你改变的开始

《认知觉醒》——行动,才是你改变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高尔基   认知   神经元   美文   乐器   傻瓜   好看   想法   身材   技能   清晰   事情   现实   概念   目标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