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难忘粤北紫云英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吴 幼 坚 广州老知青

  春天,自然而然忆起青春的岁月。1968年11月,在粤北群山之间,在那个名叫阳山的穷县,我们28个来自广东广雅中学的知青,开始像农民一样秋收冬种。难忘的紫色花啊,就在那时进入我的视线。

  有人说紫色象征神秘、浪漫、忧郁,没错,紫色花的名字也引人遐想:

  紫丁香、紫薇、紫罗兰……青春少女鱼贯前行,展示东方的含蓄娇羞,或西方的热烈多情。薰衣草,你会想起衣香鬓影;勿忘我,你能听见款款叮咛。睡莲,在静谧的湖面,悄悄张开紫色的花瓣,仿佛被施以魔法的公主,因恋人到来而苏醒。紫藤,绿蔓随风轻拂,紫花颤动如蝶,庭园深深,有穿旗袍的女子吟诗抚琴……

  这样的美何等优雅。可我还领略过别样的美,洒脱自在,豪放粗犷:

  牵牛,在乡间不显眼的角落长叶舒蔓,为其貌不扬的木屋、草棚披上绿装,吹响无数紫喇叭,时时攀援,天天向上。

  紫荆,我出生地湛江的路树,没有伟岸的身躯,只愿给行人一片荫凉。久旱无雨,她灰头土脸,一朝沐浴,又鲜鲜亮亮,花期绵延数月,夹道欢迎每位宾客到访。

  大叶紫薇,很少人留意房前屋后这平凡的绿树,直至某日发现她竟开出紫花——一朵朵一簇簇密集成团,无所顾忌,脱颖而出,超越绿叶,映亮蓝天,也映亮社区居民惊喜的目光……

  种种紫花,各有其美,然而,都不及紫云英给我的印象。

  那是1968年,我在粤北山区当知青的第一个冬季。生产队割完晚稻种下绿肥紫云英,似乎并未料理,不觉间她已是绿云片片,紫星点点,给光秃秃的大田铺上锦缎。突然一场霜雪袭来,紫云英成了玉琢冰雕的“工艺品”。我既为她奇特的美赞叹,又为她的抗寒能力担心。幸好,她挺过来了。

  开春,社员们来到田里,纷纷掐下紫云英的嫩苗(当晚,家家都尝了鲜,味道与荷兰豆苗相似)。随后,犁头过处,泥块翻起,毫不留情地覆盖住开得正旺的紫云英。目睹着花繁叶茂的大田转眼间七零八落,我觉得有点“悲壮”,可是社员们都说,今年的绿肥足,但愿有个好收成。不久之后,春水灌满了大田,偶尔,会见到突起的泥块上,有小小的紫花摇曳。她,迟早会和同伴们一样,化作春泥。

  回城后再没见过紫云英。听说农村也不种绿肥了,改种经济作物。

  其实,我记不清单株紫云英的模样,记住的只是年轻时所见灿若云霞的紫色花。

───────────

注:刊于2005年第3期《源流》

知青往事:难忘粤北紫云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粤北   紫云英   知青   紫花   阳山   花繁叶茂   嫩苗   犁头   绿肥   绿叶   衣香鬓影   社员   大田   紫薇   美文   紫色   难忘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