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月光下的凤尾竹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难忘山乡往事  

吴 幼 坚广州老知青

月光下的凤尾竹……

  记得还是大队核算期间,1970年我被调到12队。除参加队里劳动,还要帮大队搞宣传,农忙编印《战地快报》,公布大队决议,各生产队进度、经验,表扬好人好事,等等。有通讯员来稿,还有采编稿件。我往往规划好整个版面,在预设的框内按腹稿直接刻钢板,标题、内容、字数、字体、大小等,都随机应变。旁观者都很惊讶,赞叹说阿坚不打草稿落笔成文!其实我在学校编印《广雅团讯》几年,每月一期早已练就了这点本领。

  虽说12队离大队部挺近,但工余开伙、种地、洗衣都靠自己,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走路急匆匆。我舍不得丢工分进山割柴草,也买不起柴草,只能就近解决。先是把村子四周荆棘丛陆续割倒,就地晒干后拖回厨房储存起来。后来农民说,阿坚你割清了村边的簕棚,老鹰飞来小鸡都没处躲!又说,路口掉下的簕条会刺伤脚板。是啊,我拖回厨房烧火时也容易被刺伤。此后我就改变做法,趁午休戴顶斗笠去附近山坡割草、挖柴头。坟头草长得很繁茂,我一个个坟头去割,社员说,你好大胆!数年后我从文化局抽到犁头公社做工作队,公社散会后独自走夜路回村,清明前后坟包上白纸飘飘,我瞟一眼继续走路。社员感慨道,阿坚真是胆生毛!

 冬季,趁包菜便宜买很多回来,每餐切几分之一做菜,喝麦羹,吃番薯。村里小孩对新来的我很好奇,每餐都有三五个来厨房看我,半月后女人们说,自家孩子天天回家都说,坚姨吃包菜。她们说你这样节省不行,可我依旧包菜主打。我的自留地在村边河旁,那是一条沙底河,流水清澈平缓,村人都来洗菜洗衣。我种的东西很杂,瓜菜豆薯粟样样有点。最粗放的是苦麦菜,总吃不完,我常在河边洗它一畚箕,村人问来客人了?洗这么多菜?我答一个人吃。我也希望换口味,想吃玉米,走到自留地,捏捏这苞,不够硬,再捏捏那苞,好像可以,但剥开青皮瞧瞧,玉米粒还在灌浆呢,没舍得掰。瓜菜也这样,东摘一个,西摘一棵,回家“一锅熟”。知青们省下的口粮都不卖高价,一人挑一担去粮站卖“爱国粮”。

  春耕,田水冰冷刺骨,赤脚下去打冷战。我和社员一起铲田基、拔秧、担秧、插秧。男人驶牛耙田,田水里浮起指头大小的野慈菇。我知道它微苦,含淀粉,便收集起来煲粥,或单独做菜。很多小孩捉青蛙用稻草串着回家喂鸭,我想青蛙和田鸡差不多,就请小孩给我一些,帮忙剥皮斩件,我统统丢进粥里滚熟吃。不敢端详哪是头哪是脚,是荤就照单全收。

  渐渐地逢年节也像在走马田那样,有人送来萝卜糍、碱水糍、酿猪乸菜了。究竟是哪家送的我分不清,回家时碗已摆在灶台上,大糍粑塞满菜馅,一碗盛一只。有时不止一两碗,来自不同人家,过后小孩来取碗,我说声:“多谢你爸妈哦!”开工有人问那糍粑好吃不,我统统说好。大队会计黄河家在12队,一次他和基干民兵去打山猪、石羊,几天后我收工回家,一只大猫窜出来,我一看灶台上有个瓦钵,里面有几块骨头。后来黄河说这回没打到山猪,打了石羊,问我羊肉好吃吗?我才猛想起那是他给我尝的野味,偏偏被猫偷吃了,我不好意思直说,就说好吃得很!

  夏夜,我白天割稻晚上出快报已很疲累,从大队部走回村里,四处一片寂静,家家灯光都灭了,人们全进入梦乡,而我还没洗澡洗衣服呢,过几小时又要开工。我回屋用竹篮提着衣服、毛巾、肥皂,轻轻走过村道,来到自留地旁。这儿有个高坎,长着茂密的竹丛,如同一座屏障,高坎底下,河水浴着月光流淌。我顺斜坡下去,安放好竹篮,径直走进河里,慢慢蹲下,让清凉洁净的河水浸润全身。过一会再上岸,隔着衣服用手擦肥皂,又走回河里过清。之后赶紧回到高坎下,匆匆脱湿衣换干衣,再把湿衣洗洗就回家睡觉。也有些时候嫌换衣麻烦,反正身体和衣服的汗气已洗去,就一身湿漉漉地悄悄回屋。那一刻,天知地知心知,无欲无求无邪。不知有没人暗地留意过我这位女知青,而我后来每听到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脑际便会浮现这宁谧的画面。

  省军管会吴有恒专案组派两个女军人来新圩,找我调查有关父母的问题。我23岁了,她俩不比我大多少,挺友善,还来12队看我住的环境。听说我这几年晚上去糖寮或大队部,都独自往返于村道、田间,便问,你清楚大队共有多少地富反坏右分子吗?认得出是哪些人吗?我答,不清楚更没去认。两人替我担心,说这很危险,至少要不时变换出行时间、路线,不让阶级敌人摸到规律加害于你。我笑笑,心想哪有功夫变换,每晚都来去匆匆。其实我也不是没有过犹豫,当初在2队每晚去糖寮,路过那些农家的狗都吠,我只好装作不怕从容地走。

  一次大雨倾盆,我穿着雨衣在通往田间的路口走岔了,跟着小路走一圈发现不对,再到那路口就格外小心,选准小路急走一圈,发现又回到原地!第三遍终于走对了,宣传队小伙子说,坚姐你刚才遇到的就叫“鬼打墙”!还有一次深夜回村时,月光照得泥路很白,路旁庄稼被风吹得沙沙响,我发现有个男人离我不远也在走,心里咯噔一下,又继续不紧不慢地前行。说一点不怕是假的,但总不能因为怕就缩在屋里吧?

作者简介  

  吴幼坚,1966年广雅中学高三甲班学生。1968年11月上山下乡到粤北阳山县新圩公社新圩大队走马田生产队落户,1972年任阳山县文化局创作员;1977年回城。

知青往事:月光下的凤尾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凤尾竹   知青   队部   石羊   月光   糍粑   山猪   柴草   村边   黄河   竹篮   社员   自留地   美文   大队   小孩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