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五间房知青煤矿(一)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作者:杨继平

每一个内蒙兵团6师的兵团人都曾记得,那个年代的科尔沁草原,是几百里的荒原,连地名也没有,在广阔无际的大自然草原上,水草丰盛,时常有野兽野禽出没,遥远处可见吃草的羊群,奔跑着的马群,点点散落在山坡上的牛群,偶尔还可以看到远处窜过的狼,奔跑着的黄羊群,草原真的是很美,但是,在这里生活过的知青,并不同于旅游,57团的奋斗征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提到内蒙兵团6师57团煤矿,绕不开的是五间房。因为这里留下了煤矿先行者的足迹……

1969年3月25日,6师在东乌旗乌拉盖宣告成立,其所辖各团地处锡林郭勒和科尔沁两大广阔的草原上。初春的草原依然严寒,兵团战士如何度过严寒以及漫长的冬天,成了最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越来越多的兵团战士如果在草原上立足,必须要解决煤的供应问题。

6师当即决定成立了煤矿筹备组,并派人开始了寻找煤源和选址工作。他们到处走访草原上的当地牧民,问谁听说过,见过,哪里有黑色的石头。经过长时间广泛细致的了解,有放马的牧民提供的信息,在科尔沁沙尔忽热地区看到过,草原上的旱獭子挖的洞里面有黑色的土,师领导极为重视,这极有可能就是我们要寻找的煤,当即对这个地区展开了详细的调查,果真发现了煤浅层的种种地表迹象,找到了所谓黑色的石头,从而确信,煤就在这个地区的地下蕴藏着,初步规划确定了煤矿的开采区域,在沙尔忽热五间房北面七八里远处的山坡草原上。

51团4连,包括现役和退役复员老兵,在1969年4月5号奉命开进了科尔沁草原深处的五间房,到这里安营扎寨了,69年5月4号,从4连派出了一些复原老兵到锡林浩特煤矿,进行道工,棚工,电工等专业技术培训,接着69年5月6日天津知青也来到了五间房所在的4连,从而开启了建矿的征程!

与此同时,师里还请来了唐山116钻井队,在五间房北部的草原上,对这个地区进行详细的勘探。

一望无际的人烟稀少的科尔沁草原深处,就在霍林河畔,这个叫沙尔呼热的地方,57团坐落在一个面朝南的缓缓的山坡上,南面的草原是一马平川,再往南是东西长长的,南北有二三里宽的沼泽地,过了沼泽地,就是蒙族牧民很早以前一直在使用的五间房子,在57团放眼南望,远远的就可以望到草原上这孤零零的五间房子。

五间房原名叫五栋房,说起这五栋房,虽说无法考证其建造的年代,但是它用石头砌成,坚固耐用,依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后来人们叫白了就叫成五间房,有个牧民的供销社也在这里。每当夏天,这片地区是牧民夏季放牧的肥美牧场,周围几十里,散落着蒙古包、羊群、马群、牛群。那个时候,当地的牧民每年的那达慕盛会也会在这里举行,五间房的东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草原河流,霍林河。

4连的战士们从他们到来起,每天从五间房出发向北,顶风冒雨,长途跋涉,越过沼泽地七八里路,在这个地区的山坡附近开始了建设煤矿矿区的准备工作,他们挖地沟搭马架子,建造矿区营房,建立食堂,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

经过钻井队一段时间的勘探,初步获得的地质数据资料显示形势喜人,这片地区的地下有较为丰富的煤,可以满足6师及当地牧民生活用煤的需要,可以建设煤矿,探查获得的地质资料全部上报到了师部,上报到了兵团总部。煤矿筹备组综合分析了所有的地质资料,在五间房北部的北面山坡上,选址确定了煤矿井口的位置。

1969年6月中旬,郑守智连长带领着指战员们在选定的井口位置,挖下了建设煤矿井口的第一锹,他们和当地民工一起,凭借着铁锹、铁鎬、扁担,肩抬大筐,开始向地下挖掘。随着每天坚持不懈地深挖,越往下挖,土的颜色开始发生了变化,现场的技术人员确信,这是在煤层上面特有的土壤的颜色,下面应该快有煤了,信心更加倍增,继续的往下挖去,渐渐的地下浅煤层的煤终于被挖了出来。

五间房,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也是57团战士们的记忆坐标,这里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开始,开启了57团煤矿,当地草原的第一个煤矿,也开启了57团屯垦戍边,开发建设的序幕和征程,直到今天的霍林郭勒市。

1969年盛夏,汉沽和保定的知青也相继到来,和先前的天津知青一样,也在井口的东南面就地搭建马架子,在草地上挖一个一米多宽的浅沟,沟两边铺块儿羊毛毡,塑料布,放上褥子,外边用椽子、席子和油毡搭盖起来,挖点儿土压在上边,这就是我们宿舍了,战友们都住在马架子里。

夏季,草原上常有阵雨,外面下大雨,马架子里下小雨,外面不下了里面还继续下着,外面地上的雨水顺坡而下,流进了马架子里,鞋在水里飘着,被褥也都打湿了。在井口挖掘现场,雨水沿着斜井往下流,人们抬着大筐一走一出溜。但是战友们的士气不减。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兵团的知识青年,在兵团现役军人的指挥领导下,完全继承发扬了部队敢打敢冲,顽强作战的战斗作风,与当地民工和支援煤矿建设的老职工们一起团结奋战,一往无前。

斜井越挖越深,取土的难度越来越大,只能用大筐两个人一前一后用肩膀抬着,战友们挑着筐就是上上下下的跑,气喘吁吁,浑身大汗。他们奋战在草原上,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完全是人力,没日没夜的苦干着,69年8月末,几十米长的斜井已经通到了地下的煤层,终于挖到了黑色的煤,井口初步建成,初战告捷。

在井口鞭炮齐鸣,彩旗招展,首任6师的郑师长亲自和其它领导干部亲临现场,召开总结会,表扬会,全体官兵,士气大增,再接再厉。

是啊,正是这些兵团的知识青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来到了边疆草原,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红在边疆,发扬了不怕苦,不怕死,不动摇,不变色的精神,克服战胜了数不尽的困难,迅速地成长起来,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知识青年,先进事迹。

此后大批的建矿物资陆续拉来了,坑木、轨道、矿车……,他们继续奋战在草原上,以特有的不怕苦不怕死的兵团精神,兵团速度,没日没夜的苦干着,到9月底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一百多米长的斜井巷道直通更深的煤层,巷道安装好了防护支柱,接通了煤矿照明灯,铺好了矿车轨道,建设了井下矿车停车场,井口建成了绞车房,柴油机房安装了柴油发电机组向井下通电,挖出了亮晶晶的煤,满载着兵团战士的喜悦与自豪,送往师部,向首长和全体指战员报喜!

9月底煤矿井口再一次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传递着胜利的喜悦,庆祝煤矿建成,投产。

现在我们回望这段历史,那时的知青精神和口号有一些幼稚,是不可否认的,可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和斗志,兵团知青创造出了兵团速度,创建并建设了草原上军事化组织的煤矿,创造出了英雄一般的事迹!

五间房,在霍林郭勒市西南草原大约20公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许多当地人都知道它的所在。

兵团战士,尤其是57团的第一代老兵,对五间房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因为他们在这里经历了探矿、建矿的艰辛与磨练,成为开发霍林河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煤矿的建成,意义是重大的。

1969年当年出煤,当年建矿,当年投产。它让6师的广大官兵们,在人烟稀少的大草原上,战胜漫长的冬天,生存了下来。

煤矿的建成,为实现内蒙兵团屯垦戍边的战略目标,为57团建团,为6师的后续发展建设,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后在矿井的东面南面,展开了57团团部以及其它各连队的建设,又经过数年的建设,57团才拥有了煤矿、电厂、拖修厂以及农业的五七镇,纳入了当时的吉林省的版图。

知青煤矿投产进入到第三个年头,1972年初夏,吉林省四七二地质勘探队也来到了57团当地草原,开展了大规模勘探,经过几年的地质详查,最终确定了该地区地下有15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为国家以后在当地建立特大型露天煤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回望过去,那些现役军人,退伍复原老兵和老知青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是他们开创性的工作,创作出了像英雄一般的事迹,在科尔沁草原建成了历史上的第一个煤矿。无论从前或者现在,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一件带有传奇色彩的事件。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57团的位置,现在已经成为霍林河巨大的露天现代化煤矿的开采现场,地面向下挖掘了近百米,大型挖掘机,重型运输卡车源源不断的开采着煤炭。

几十年过去了,在57团东面20里的位置,出现了就是现在的有十多万人口的,现代化的草原新兴城市,霍林郭勒。

知青往事:五间房知青煤矿(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霍林郭勒市   知青   科尔沁   煤矿   斜井   煤层   井口   牧民   边疆   兵团   山坡   美文   架子   草原   往事   地下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