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鳖跳崖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作者:刘江

和北京知青在一起的往事来自老知青家园

1968年的冬天,一个下雪的日子,六名戴着“火车头”帽子,背着黄挎包,穿着塑料底鞋的北京知青大呼小叫地从村口古老的窑坡上滑下,给我们那沉静的小山村增添了新的声音。那时候,我也是作为回乡青年刚刚回到村里的,正在为渺茫的前途感到苦闷,看到那些北京娃在黑乎乎的窑洞里一边唱着“从北京到延安路途多遥远”,一边流泪,便觉着自己没有什么委屈可言了。时间一晃40多年过去了,但件件往事历历在目,无论什么时候想起来心里都是热乎乎的……

鳖跳崖

北京知青插队第一年粮油国家供应,饭生产队派专人做,生活还能过得去。第二年夏季开始实行和当地农民同工同酬,饭也要自己做,真正的考验才算是开始了。

首先是按时吃不上饭。当地农民烧的柴禾一般都是隔年的,干透了,好烧。知青刚来时队上要求,每个劳力给送一捆柴,那会正好是冬闲,人们都进山去现砍,都是湿柴禾一下子干不透,那没有一定的功夫是烧不着的。再加上那时的窑洞都是灶连炕,没有专门的灶房,烟道比较长,一遇阴雨天或者刮倒风那就更受罪了。尤其是中午那一顿饭,总共休息时间才两三个小时,往往是下午出工的钟声都敲响了,他们烟熏火燎地连水都没烧开,更别说做饭了,所以常常吃的是凉馍。

再一个是不会搭配。陕北生产细粮少,城市居民的供应比例才是百分之三十,而生产队分的就更少了,我们村连百分之十五都达不到。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姓杨的同学爱串联,常常是一出门十天八天不回来,回来时就领一群朋友,别人出工去了,他们便在家里烙饼子、擀面条变着法儿地吃,别人还没法说。可是等他的朋友一走,大家就有罪受了,月儿四十别再想见一点油星和白面了。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好心的大婶大嫂就抽空去帮他们做一两顿饭,有时候家里做了什么稀罕吃食也把他们请过去,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知青们最常做的就是既省事又快捷的玉米面贴饼子。那就是在大铁锅里倒上适量的水烧开,然后将发酵成稠糊状的玉米面拍成饼贴在四周,等水基本烧干时饼子也就熟了,我们给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子——鳖靠岸。

可他们常常是面糊贴上去了,火却烧不旺,那面糊就会滑到水里去,煮成一锅粥。我们就又给起了一个名字——鳖跳崖。知青们一听,便追着我们直打。

庄稼日月

常言道,年好过,月好过,日子最难过。现在回想起北京知青插队落户的那些日子,可真是难为他们了。那时候有一句话: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首先要使自己在外表上和农民一样,崭新的衣服都要在膝盖上、屁股上和肘子上打上补丁,针脚一圈一圈缝得密密麻麻的,看上去非常结实。下地时无论男女脖子上都要搭一条羊肚子手巾,脚上的塑料底鞋也都换成了向老乡五块钱一双买来的布鞋。

不过那布鞋穿上倒是既舒服又安全。我们邻村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女知青,参加了公社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时不小心一脚滑脱,就从山坡上滚了下去,从此后人们就再也听不到她的歌声了。究其原因就是那塑料鞋底子惹的祸,那磨光了花子的塑料鞋底子踩在白草上像抹了油一样光。

我们村在旱塬上,吃水要用毛驴到山下去驮。那年月,人都吃不饱,牲口的草料就更没有保障,个个瘦得嘴尖毛长,来不来就卧下再也起不来了。那年月,在每一个村口都不难看到搭在树枝上的牛皮和驴皮,惹得一群群乌鸦围着乱飞。所以,人背水、人推磨、人拉犁的风景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当地人背水都用的是木桶,装满水后把桶眼一塞,一滴也撒不了,知青不会背水只好凑合着担,在那崎岖的山路上摇摇摆摆前撒后倒一担水赶担回去也只能剩半桶。记得有次雪后和一位知青去挑水,眼看就到村口了他一不小心就摔了个脚朝天,水倒了不说,那铁桶叮叮咣咣直从老崖上淌了下去…… 

我们砍柴大都是砍一些灌木,耐烧。知青却不行,一是我们那植被差稀少的灌木一般都长在路很难走的山洼和崖畔上,不敢让他们去;二是他们不会砍,把握不好角度和力气,往往是一镢头下去砍不倒柴梢反而会让那柴梢抽到脸上,立时就红起一绺,像鞭子抽过一样。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是在平地畔上拾那些干枯的蒿草,等我们从山洼上上来时再帮他们捆好,一起回家。可是塬上风大,那蒿草招风,不好背,顺风时推着直跑,逆风时真是寸步难行,没办法时只好倒着走,可风向一变就能把人掀个大跟头。

村上的劳动原先都是男女分开的,妇女要做饭早上都不出工,出工时活路也相对轻一点,再一个就是那荒山野地没有个遮拦,解手时也方便一些。自从知青来了以后这个格局就打破了。我们村的知青大都是工人子弟,非常朴实,就连拉粪、拉犁那些脏活累活女知青都抢着干。有一次耩豆子,四个人一组,扶耩的是贫协主任老雷,那耩头松了老掉,老主任就忘了有女知青在场,几十年的劳作习惯使他说了声叫我看,解开裤子就朝耩头上撒尿。羞红了脸的女知青背转身说,老主任怎么这样呀。几个后生就笑成了一滩。可那老主任却真能压得住阵,没事人一般,裤子一系说:多干活,少说话,走!

后来在史铁生的作品中看到,他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在这宇宙中有一颗星球,这星球上有一片黄色的土地,这土地上有一支人群:老汉、婆姨、后生、女子,拉着手,走,犁尖就像唱针在高原上滑动,唱着质朴真情的歌。

知青往事:鳖跳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知青   山洼   面糊   柴禾   玉米面   窑洞   生产队   村口   鞋底   灌木   美文   北京   往事   主任   农民   日子   塑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