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从偶然到必然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从偶然到必然,看出知青的价值

1968年的10月,我中专毕业,因为是学农的,理所当然地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要到农村去,而且还选择了偏远的有果树的赵楼公社。

赵楼公社的衡楼大队,有几百亩梨园,很符合我学的“园艺”专业,刚到队,就直接参加林业生产,三年时间的主要工作,大多就是春授粉;夏打药;秋采摘;冬修剪……,即规律,也平静。更主要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家门,照顾新妻”,无忧无虑的。

一天傍晚,我下工回来,正在院里拾掇家务,学校负责人邵则军来找我,说衡楼小学的民办教师刘兰英,因生孩子需请假一月,学校想让我去临时代课。我心里不太愿意,怕一月后,刘老师产假期满,我还得回来,他们“屙屎唤狗”急自己所急,我回来后,林业队的名额又被别人顶去,不合算。可妻子说:“你不成天叫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吗?真的该用了,你又打退堂鼓”,“这是个机会,我看成,事在人为嘛……”“没有偶然,哪有必然?”……想想也是,如若没有刘老师的请假,我哪能去学校,既然苍天赐我,为何不紧紧抓住呢?

文革中的上课,就是比照书本念念,然后圈画几行,让同学们自行领会。她原本教的就是副课,更是省事,但我总觉得要让学生增加点见识,必须得要讲出点趣味,于是就模仿我的地理老师梁学斌和薛幻洲的方法,进门就说:“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坐趟飞机,去非洲看看”……乱哄哄的课堂一下静寂了,同学们也愣了,什么?坐飞机,去非洲,非洲在哪儿?接着,我在黑板上画出地球仪,标出位置。我记得那堂课最吸引同学们的有两点,一是“它处于赤道,中午太阳直射,人是没有影子的”。二是“鲸鱼的翅和骨可以当房梁,可见个头多大”……。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我也是听我的老师讲述的,农村孩子非常感兴趣……所以,同学们听得很出神,纷纷赞扬,这就增加了我的信心。课后,邵则军找我说:“我在后面听你讲课了,不错!兰英坐完月子也不一定再回来,他婆家给她联系本庄的学校了,你恐怕要长期留下,做好准备”……。准备什么呢,不就是认真备课吗,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灌满学生的那只渴望知识的碗呀。

果真刘兰英再也没有回校,我通过一个月的试用,学校认可并上报大队党支部,党支部成员对我也不陌生,他们知道我曾为大队宣传队写过许多剧本,其中的豫剧《送粮路上》和《家庭学习班》还被公社文化站录音播放过呢!凭借着这点荣誉,我成为正式民办教师,并改教了主课——语文,从此奠定了站稳学校的基础。

五年级的语文大都是毛主席诗词和鲁迅的文章,比较容易教,有些文章我完全可以一字不漏地背下来,所以领读时,根本不用看书本,而是巡视课堂秩序,有几个顽皮学生偷偷瞅我,惊讶我的记性好,佩服我的能力强,再也不敢藐视我这个外来户了。

后来小学带帽——也就是在本校的基础上增加初中班,规模大了,教师多了,仍旧是以民办为主,于是我被升到初一代数学,这一点我完全可以胜任,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都不成问题,问题是学生基础差,也不重视这些,于是我就从“板凳鏊子三十三,一百条腿上砀山,到底有多少个板凳,多少只鏊子”这个民间数学游戏讲开,引发学生们的兴趣。

民办教师也不是容易当的,成天开会学习,寒暑假还要集中办学习班,观摩教学也是经常的事。有一年初二语文公开课,公社教革组点名到衡楼学校来观摩,校长让我作准备,要求废除填鸭式教学,尽量生动有趣,少板书,多结合实际,正好我教的是阅读课,内容是号召青年人要到农村去,这倒对我的口味,但怎样教出花样,教出特色,我真的费了不少脑筋,校长一再安排:其他校的老师是想看个新鲜,不能墨守成规,大胆打破框框,于是我就准备几张宣传画(县“五七组”送给我们不少),到时候定在黑板上,第一,画面色彩斑斓,吸引眼球。第二,可减少板书空间。第三,根据画面人物,结合自己实际,讲得有声有色……还好,大家反映不错。

从偶然到必然,让我明白了:本事,也是掩埋不住的。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留着。

知青往事:从偶然到必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知青   砀山   鏊子   党支部   民办教师   板书   非洲   学习班   方程   板凳   美文   大队   公社   语文   往事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