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住在红瓦房里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春去冬来,天上多少阴晴圆缺,地上多少悲欢离合,但插队的艰辛岁月,留在记忆里永难褪色。只是每当回忆起来,心底涌出的总是阵阵酸涩。

猪屋生涯

下乡5年的岁月中,我们曾在猪屋住过1年。

我们落户在江汉平原的公安县荆江区茅台公社先锋一队。这一带属荆江分洪区,沿虎渡河两岸的大堤上,有不少国家出资修建的红砖红瓦的平房。这些红瓦房在农民破旧的土砖茅草屋中,鹤立鸡群,分外显眼,这是准备一旦分洪,给分洪区难民住的,农民称之为“蓄洪房”。我们插队后,就住在红瓦房里。

住了一年多,生产队突然通知我们搬到堤脚下的一间猪屋去住,这令我们又惊讶又生气。

这间猪屋有一个辉煌的名字,叫做“百头猪栏”。根据“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必然逻辑,生产队准备在这里喂一百头猪。这间猪屋将产出大量猪粪,将粪施到田里,毋庸置疑,粮食大大丰收指日可待了。但可笑的是,决策人只梦到了辉煌的前景,没想到最为现实的问题:哪有买猪仔的钱?即使买来猪仔,又哪去找钱买饲料?猪屋盖起之日,也就是美梦结束之时。

按说农民应当是最务实的,与土地相依为命,最清楚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底细。但是那个年代,都有点癫狂,尤其是那位政治队长,好大喜功,为博得上面的表扬,穷折腾,盖起了全大队最大的猪屋。

这间猪屋长约40米,宽约7米,一条1.5米宽的走道贯穿其中,方便饲养员给两边猪栏的猪喂食。猪栏每3米隔一间,可喂两三头大肥猪。我们搬进来后,一人一间,放一张床,搁一口箱子,砌一口灶,猪巢人占,开始了“接受再教育”的新生活。

住进去才发现,猪屋毕竟不是人屋,这一长溜猪屋,坐落在大堤脚下,周围水田环绕,杂草丛生。虽是春暖花开、犁耙水响之时,可以饱赏农家春耕的美景,但蚊灾令人不堪其苦。一到黄昏,蚊虫就在头上聚集,嗡声如雷;人走到哪它们跟到哪,如影随形,两手一拍,满手黑糊糊的。晚上烧火做饭,一边操持锅碗瓢盆,一边不停地跳跃,拍击。到了夏天,收工回来,一身臭汗,格外招蚊子,一边打,它们一边叮上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只好赶快洗澡,以降低对蚊子的诱惑力。

夏夜在门前乘凉也不是件乐事,虽然身上干净了,但蚊子仍纠缠不休。坐着聊天,手里的大蒲扇得不停地拍打驱赶蚊子,只要手一停,不要一会儿,身上马上就会叮个红疙瘩,有时实在受不了,只好 逃回猪屋,躲进蚊帐,每人在自己的猪栏里,进行远距离聊天。

躲进蚊帐,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有一回,我发现帐子与土墙之间有东西蠕动,疑惑间我拿起一本书打了一下,只听见“哗啦啦”一阵响,一条酒杯粗的土黄色大蛇迅速窜上屋檐,我的眼睛都吓直了,忙拿起一把锄头,但蛇早钻进厚厚的茅草屋顶,无影无踪了。那天晚上我紧绷神经,稍有声响就迅速拿起床头准备的烧火棍。还好,一夜无事,以后再也没发现此类恶物。后来有位插兄说,要是条白蛇就好了,还可以娶来做娘娘。傻笑之余,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

住在猪屋,最伤脑筋的是老鼠的骚扰。这间猪屋孤零零地矗立在田野上,十分引鼠注目,它们呼朋引伴,不请自来,只要你稍有疏忽,饭菜没收拾好,一觉醒来或收工回来,准会吃掉一些,打乱你一天的伙食安排。一到晚上,猪屋就成了它们的天下,一个个吱吱呀呀,上蹿下跳,目中无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我们只好听之任之。有时实在响动太大,忍无可忍,我们就猛拍床板,大声呵斥几声,以求得一时的耳根清净,以便入睡。因为是猪屋,四通八达,老鼠们进可偷,退可溜,根本不怕我们围捕,有时大白天发现一个,追来追去,它居然窜进猪屋旁的水稻田,让你徒呼奈何。

这种恼人的状况一直持续到我们喂了一条狗才好转。狗名虎子(知青的狗大都叫此名)。虎子来后,逢鼠必追,十分卖力,有时会勇敢地追下水田。尽管虎子主观愿望很好,愿为主人分忧,表现也颇令人赞许,但很少看到它抓住老鼠,看来还是隔行如隔山,它抓老鼠还欠火候。不过我们的日子安静多了却是事实,这说明虎子的威慑作用还是存在的,狗拿耗子的积极意义不能低估。20多年过去了,虎子气喘吁吁奋勇追捕老鼠的感人形象至今还常在我眼前浮现。多么可爱的患难小友啊!

被赶到猪屋后,我们不断向上反映,但无济于事,原来我们住蓄洪房,生产队必须每年向国家上交100元左右的房租,这对一个穷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我们知青每人一千多元的住房费、安家费,早被有关人员“开支”了。于是队里的会计(此人非常精明)就提议把无猪喂的猪屋给我们住,以节约开支,至于是否适合人居住,那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经济利益驱动人们的社会行为,哪怕是在“最革命”的年代,照样显示出不可抗拒的规律性。

住了约一年,形势骤变。1973年,中央下发了有关知青问题的文件,包括李庆霖的那封信和毛泽东的回信,知青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我们搬回了蓄洪房,半年之后,又搬进了明三暗五的新砖瓦房。生产队恼火透了:房子还是盖了,钱还是花了,另外还付了两年的租金,还被上面当作不关心知青生活的典型。用他们自己的话是:“割了鸡.....巴敬神,人又吃了亏,神也得罪了。”

知青往事:住在红瓦房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公安县   江汉平原   瓦房   知青   猪栏   大堤   生产队   虎子   水田   猪仔   茅草   蚊帐   开支   美文   蚊子   老鼠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