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之祸大于虎

古人有猛于虎之苛政,如何今人之应试也大于虎乎?乍看到这个题目的人也许会感觉笔者在哗众取宠,故做惊人之语。非也,事实胜于雄辩。笔者以十五年从教之感悟,先略举数例见于诸君:
语文本应以美读吟诵为主,在读中感悟其语言之瑰丽,感情之丰富,想像之神奇,思想之深邃。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冶性情,治学问,著文章之目的。可实际教学中怎么样呢?一首诗老师要占用三分之二的时间来深剖细研地讲说、练习众多的所谓知识点。一篇文章如《死海不死》倒是注意到了还要顾及一下学生想像、创造能力的培养,但也只是蜻蜒点水,提问一两个同学做做样子而已,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得用来深剖细研地讲说、练习一些所谓的知识点。至于文章中丰富的情感,神奇的想像……由于时间关系怎来得及浅唱低吟、细品慢酌呢?(其实在“残酷”的“应试”面前很多教师也没那份闲心情。)韩军的《新语文教育的六大理念》在强大的“应试”面前只能是“美人”“共明月”而隔千里之遥了。
语文课是如此的苍白、“理性”,在历史、地理等课中也同样的好不到哪儿去。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关天培等爱国英杰们的浩然之气,汉唐雄风的自豪之情,清末以来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以及对华夏资源短缺的忧虑,因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激发的报效赶超之心,对自然奇妙博大的向往之情……学生们是无暇体验这些的,老师们也懒得顾及,毕竟考试成绩比什么都重要,只要照本宣科,学生背会就什么都有了。
作为新课标强调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史、地理等课达不到,数理类的教师们呢?我在听课中看到他们也如同领着盲人走路,让其到达目的地了事。至于路上的风光,探险的快乐,统统都让位于“题海战术”。——物理、化学倒是“实验”的,但那只是为应付升学考试时的临时突击而已。
一切为了“应试”,“应试”为了一切,为了一切的“应试”。在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中得以强化。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新课改”的阵地上,县各级中学进行了“全民性”的“应试”大战。——据说这还是从外县引进的圭臬呢,以前是只有毕业班的老师、学生有“应试”的大压力的。——“考试成绩全县排名并公布”的大棒使得师生身心俱疲,一天工作学习十多个小时,整日想着的是如何提高“做题的技能”与分数,谁个有“闲情”去体验什么情感,搞什么“想像、探索、创造”呢?——分数决定师生的一切,师生的一切由分数决定,别的全都是扯淡!
“应试之祸大于虎”,近日看到老美对考试的一些做法,笔者尤有此叹。正是他们开明的做法——不以一次考试的成败定英雄,才使得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心情敢于培养孩子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感悟力;而也正是我们“一锤定音”的应试教育,才使得我们的孩子随着“题技”的提高,而逐渐丧失了“?”的天性,变得小绵羊一般的驯服,鹦鹉一般的人云亦云了。“发现、想像、创造”?——哈哈,似乎太奢侈了……
——如是,“应试”岂不“愚民”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死海   开明   外县   全民性   浩然之气   知识点   美文   师生   笔者   分数   想像   做法   老师   时间   情感   学生   于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