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惯与没办法(小小说)

看不惯与没办法(小小说)

小月河村有两个老头儿,年龄都在七十开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两位老人各自有了外号。年纪稍长一点的老董头儿叫看不惯,岁数略小一些的老张头儿叫没办法。

俗话说得好,盐打哪咸,醋打哪酸。还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噢,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两位老人外号之得来当然得有个理由。说来还真不复杂,竟是两位老人各自的口带令儿使然。

原来,两位老人用现在的话说有点不会活着,本来都是儿孙满堂,颐养天年的福老头儿了,却总爱讨论个时事政治。论就论呗,论到最后,老董头儿总会使劲咂吧两下嘴,然后冒出三个字:看不惯。而此时的老张头儿也必定晃动起他那个大秃头,作总结似的从牙缝里挤出另三个字:没办法。久而久之,一以贯之,两个也还不算难听的绰号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叫开了。

这不,今个一大早,村东小超市前,两位老人面对着为数不多的几个听众,又拉开了话匣子。

就听老董头说,诶,你们听说没有?二柱媳妇把她婆婆的被子、褥子连同枕头都给扔当街了。

怎么没听说?老张头连忙接茬,我怎么听说是二柱媳妇给老婆婆晒晒被褥,时间长了怕有潮气……

啊呸!没等老张头把话说完,也不知老张头下文要说什么,老董头立马打断他,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的大政发言。

就是搁不下老人。老董头显得很激动。也难怪,他家就住在二柱家斜对门儿,二柱家的那点小八出可是逃不过他老人家的火眼金睛。就听他一五一十地数落来喽。大柱二柱哥俩一对一个月供养老妈,赶巧这月是小进,就顶农历二十九。二柱他妈有点小脑萎缩,糊哩吧涂地以为还有一天,就搁二柱家没走。那大柱也是,你倒是接接你妈,不成,打个电话过来,让二柱送过来……妈的,一个比一个没人性。咂咂,看不惯。

这时的老张头儿,脑袋早已晃成了拨浪鼓:没办法,没办法。

转天晚饭后,村活动中心的广场旁,一如既往地又聚集了饭后闲聊的人。

老董老张当然不会缺席。

这回老张头儿率先开了口:哎哎哎。老张头儿一连说了三个哎,这回可是我亲眼所见呐,就我们家隔壁老李家强子,刚定了亲,新媳妇就在婆家住下了。住就住呗,一住就一个礼拜,还搁一屋睡。

人家一屋睡你也看到了?老董头儿适时地戗了一句。众人哄笑起来。

老张头儿没恼也没笑,继续道,强子他妈亲口对我老伴儿讲的,那还有假?

大家伙不笑了。见大家不笑了,老张头儿又接着讲:那媳妇看上去顶多十八九……你们说咱老一辈儿的人,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十八九了,处个对象,连拉手都不敢……世道是真的变喽!

老张说不下去了,闭了嘴,冲天翻起了白眼儿。那个大秃头在街灯下闪着异样的光。

旁边的老董头儿就这么耐着性子听老张头儿唠叨,竟一反常态地没怎么激动。见老张头儿半天没言语,只顾自己翻白眼儿,便一字一顿开了腔:少了见,多了怪。强子媳妇绝对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这话得有两年多了,我亲叔伯孙子小勇子十七就定了亲,媳妇更小,当年才十六。原本谁也不认识谁,好吗,订婚当晚就结婚了。到今年,我那叔伯重孙子都快一岁半了……我那时真是看不惯呦!

那你现在就看得惯了?老张头儿终于停止了翻白眼儿,烦不几地丢过一句话。

看不惯,啧啧,当然还是——看不惯!老董头儿终于露出了原始真性情。

可你睁眼看看现如今的年轻人不都这副德行吗?老张头儿说这话时秃头又晃起来,随后挤出了全村人都知道的三个字:没办法。老张头儿这次说这三个字的语气很轻,像自言自语,估计老董头儿及众乡亲都未必听得见。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蛟龙口村的人们也会时不时地听到从两位老人嘴里蹦出来那几个字——看不惯!没办法!

岁月不饶人,毕竟东流去。终于有一天,年轻的没办法倒先走了。看不惯便失去了人间好搭档。

看不惯也快不行了,但一时半会还归不了位——他还能拄着拐棍儿上街溜达呢。说来有点像忽悠,快九十岁的人了,眼睛竟一点也不花。

如此看来,看不惯还得继续看——不——惯。

李文举,天津市宁河区宁河镇江洼口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宁河   东流   老伴儿   大政   叔伯   孙子   老头儿   小小说   秃头   头儿   无缘无故   外号   美文   媳妇   这话   激动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