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景逊 ▏(回忆)微型部队大院之五

《微型部队大院》之五

——福建省军区独立二师司令部三山家属大院散记

海水是咸的

作者:裴景逊

福建省是祖国的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驻闽部队为了备战经常调防。独立2师师部从永安市调防到莆田县西天尾公社三山大队一带驻扎。

每天都能听到不同作息时间的军号令声是典型部队营区生活的标志。

军营,从早晨的起床军号令开始,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号令声。比如:起床、出操,上班训练,工间操(播放广播体操为主),下班训练结束,熄灯号等等。提示着军人听着号令声步入一天的工作训练生活。

师首长家属院和司令部家属院分散居住在山岗、山腰处、军官单身宿舍设在山下。

管理科分配每户面积,规格都是一样的住房。两家一栋老少屋三间结构,一间主卧中间隔断留门通小屋有后门,第三间卧室和餐厅留后门与厨房相通。

房门口空地设计的样子像人眼睛格式似往里凹进去一块,两家中间隔着一道墙,房后凸出两间是各家的厨房。厨房后种植有香蕉树,高高模特般身材的芭蕉树,绿色漂亮雨伞状的木薯;桃园里是桃花盛开的地方,新开垦荒的红土地垄上,花生椭圆形绿色叶子间绽放着一簇簇黄色的小花与紫色茄子花争鲜斗艳。两家一栋房子四周种植绿色小树围墙留出两个出入口边有牵牛花随风摇曳。

部队初来乍到,家属就业安置是个问题。莆田县革委会很重视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其中有家属被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临时工都被安置到涵江镇碘厂上班了。

随军上学的大院子女们,部队根据驻地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复杂的社会情况,师政治部群工科安排师警卫连一名班长来小学校作支左工作任军代表,大队安排一名根正苗红的老农民任农民代表再加上学校的老师代表三结合的学校领导小组就成立了,军代表很关注在校的大院子女安全。

大院子女从永安市各学校转学到西天尾公社皇后大队小学校读书。学校来了这么多的新生,校园一下子热闹开来了。新生中有师、团、营、连职大院子女,大部分上衣都穿着小号的绿军装,这阵势着实让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福建省地方语言比较多,在表述一件事情说话时语音是不一样的。比如,有说闽南话,闽北话,莆田话等等地方语言,这两种语言有不相通表述。莆田人说方言时,说闽南话的人不一定都能听懂他在说什么?莆田话也是一个很不容易听懂的语种。

裴景逊 ▏(回忆)微型部队大院之五


大院孩子到校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尽快学会莆田话好跟同学们一起玩。

军代表时而来学校,很有文艺特长会唱歌,演京剧,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学校安排他教学生们唱革命歌曲和现代京剧样板戏片段,他和老师学生一起表演《沙家浜》中的“智斗”的剧目,组织学生们演唱《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毛主席派人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北京的金山上》《洗衣歌》等歌曲。军代表身着佩戴红领章红帽徽的六五式绿军装显得格外精神。他的文艺特长在学校期间发挥得淋漓尽致,学校到处都充满着嘹亮,高亢的歌声。学校各项活动挺多的相比文化课进程已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农民代表在校期间,按照学校的安排组织师生参加一次忆苦思甜活动。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油盐酱醋茶,各家做饭的柴草依然是要解决的。

大院孩子会学当地小伙伴们搂柴草的方法为家里捡柴草烧火饭。

大院孩子放学后,双肩背着一个竹皮编织的大竹筐扛着一把木把前头由8号铁线制作耙子,呈扇子状的耙子在落叶松树趟子里边走边搂地上的落叶松树枝、树叶。柴草搂差不多了收起耙子用手将耙子上的树枝落叶摘下来反手扔进后背竹筐里。捡满一筐柴草后各自回家。有时,拿着一把用8号铁线制作的穿子,一头磨尖另一头手握木把的铁穿子背着竹筐去枇杷院子里随地扎枇杷叶子回去当烧柴。

家长都去上班了,孩子们放学回家就自己生火、炒菜、做饭,食用油有菜籽油,花生油,茶油,猪油(赶集买猪脏器板油在热锅里靠油缩子后的猪油)有时也吃一次猪油酱油拌热大米饭,挺香的。也有人来不及做饭了就去机关大灶食堂打饭。

大院孩子们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敬佩父辈从军的情怀,对父辈的军旅生涯感到自豪,都对部队的各种枪支特别感兴趣。1964年全军开展军事大比武活动中,父亲枪打得好在他所在部队比较出名。

人生第一次实弹射击。8月1日建军节。上午,父亲到师部警卫连找来一名班长让他右肩扛着一挺五六式班用轻机枪、左手拎着一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右肩上斜挎着一支“五四”式手枪,左肩的军挎包里装两盒(一盒70发)五四式手枪弹和很多五六式子弹(步枪,冲锋枪,轻机枪子弹通用),我扛着靶子拿着浆糊和靶纸来到后山的靶场。

靶场的地理位置像一个簸箕形状,三面环山只有一面出口,是一个天然的理想靶场非常安全。班长从靶台这面跑到对面的山脚下立好了靶子。

我父亲用各种枪支打靶,班长来回跑着报靶,糊靶纸。我父亲让班长打靶,班长很高兴先后操作各种枪支瞄准开枪射击,这下可苦了他了,他自己打靶自己报靶。我看着大人们打靶比试的高兴劲儿非常羡慕,想跃跃欲试。在班长打靶时,我父亲指着班用轻机枪的缺口、准星与靶子讲解三点一线的射击原理还教怎样根据距离定标尺。

班长把一支子弹上膛的枪交给我,我模仿他们的射击姿势,卧姿将步枪放在靶台上依据父亲教导的射击原理微闭左眼睁右眼按缺口、准星、靶子三点成一线的原理瞄准,右手食指第一指节弯曲轻微勾搭在扳机上。我太紧张了,看清三点平稳成一线但没等屏住呼吸就扣动扳机枪声响了,伴随着我先后使用各种枪支射击的枪声,我开枪的紧张劲也随之散去,换来的是大人们发出爽朗开怀的笑声。有了这次枪支实弹射击的经历,我对枪更感兴趣了,星期六(部队擦枪保养日)就到师部警卫连找班长看他操作枪支分解和解合,不久,我也学会了。

我服役期间,在40军教导大队集训时,一个下雨天的上午,大队组织了400多名学员参加特等射手200米人头靶3发子弹,400半身靶3发子弹,每次靶子显现10秒的射击考核中,我是大队仅有的40多名特等射手之一。在部队,“枪响靶倒”是单兵射击技能硬功夫的标志之一。


退役后,在公安局工作期间,局领导让我组织全局民警进行队列、擒拿、射击、防暴训练。我们5人组成的代表队在参加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的射击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年过半百时,市局组织有700多名民警参加的实弹射击比赛,在获奖名单中我是年龄最大的一位。

父亲教会我使用枪支的技能,是我一生享有的特长之一,它给我带来了乐趣和荣誉。


石城,是福建省莆田县一个沿海的小村庄。居住的多是渔民以出海打鱼为生。

石城东隔海与南日岛相望,南隔海是湄洲岛。石城海边晴天时,用肉眼可以看到东南方的一个小岛,岛的名字叫乌丘屿归台湾省管辖驻防着国民党军队是敌占岛。

暑假,我有幸来到石城。“知子莫于父”父亲知道我的会游泳,他知道师里侦察科组织全师侦察分队到石城海练,见我暑假没事干想让我随集训队到大海锻炼锻炼。父亲跟我家一墙之隔的邻居师侦察科孙科长商量后,孙科长知道我是在漳州九龙江边长大的孩子游泳水性好,毫不犹豫就同意带我去石城。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确认我去石城,她连夜为我赶制了一条旁边开口系带的红色游泳短裤。按照当地民俗的说法,海里的鲨鱼怕红色,人在海里穿红短裤鲨鱼就不会攻击人了。

湛蓝色的海,海水是咸的。赤脚走进海边双手捧起海水喝一口,这我才知道海水确实是咸的。以前只是听别人说海水是咸的,在脑子里感觉挺抽象的总想有朝一日到海边一定要亲自喝一口海水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哈哈,梦想实现了,海水确实是咸的啊!

海面无风三尺浪,风平浪静的时候很少。延着海岸线的沙滩上有数不清的小洞四周处处活跃着一些红色或橙色的小螃蟹到处乱窜,在海浪的冲击下偶尔还能捡到海蜇等海鲜。

妈祖庙。石城村,有妈祖庙。孙科长带我到渔民家串门看到家家渔民敬奉妈祖。民间传说,妈祖,是一位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湄洲湾的一个普通渔家的姑娘。航海的渔民传说,她总是在渔民遇到海难时,及时救助遇难的渔民。因此,出海打鱼的船上都供奉妈祖神像,祈求妈祖为保佑出海打鱼的渔民顺利平安。

渔民在出海前亲人会聚集在妈祖神像前、烧香摆一些贡品祈祷,比如:有花生米(渔民家炒的是颜色很重的粉红色花生米很香、很脆.可口)。祈祷的仪式隆重、庄严让人有一种很虔诚的感觉。

看打渔。孙科长时而换上便服带着几个穿便服的侦察兵领着我一起随渔民去近海打渔(往返一天)。渔民的船是木制的没有机械动力。船行驶时动力就是船上立着的风帆。在船尾有一位头戴着斗笠的男舵手。他时不时地根据风向、海流涌动和涨潮退潮的情况调整和摆动着那磨的发亮的舵把。

孙科长站在渔船上,时而向远方眺望时而跟渔民说话。收网的时候,鱼网中黄花鱼格外显眼,渔民们齐心协力拉沉甸甸的渔网过船帮往舱板上一放,其中活蹦乱跳、耀眼、金光闪闪像金子一样的黄花鱼出海后蹦哒不一会鱼就死了,鱼身上金黄色也随之褪色到鱼鳞边缘了。

参加海练集训人员是各团抽调的侦察兵。海练的科目有游泳,武装泅渡、捕俘、潜伏、军事地形学,射击。

海练开始大多数侦察兵都不会游泳。教员自有一套办法,在沙滩上,他让侦察兵穿着短裤在自己的脚下堆一大沙堆,都趴在沙堆上由教员讲解蛙泳的基本知识。然后,战士们按照教员的指导手蹬脚刨地干比画着。教员找会游泳的战士充当小教员分别负责教几个战士游泳,先学会的再带没学会的。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法很快普及开来。在阳光的暴晒下,一天训练下来侦察兵的后背都晒红了后就脱皮了,用手指轻轻一碰就会痛得急忙转身躲避,晚上只能趴着睡觉但丝毫没有影响侦察兵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

每天,侦察兵们海练上岸后,先在沙滩上单脚独立头左侧或右侧用手心轻捂耳朵原地反复跳几下,几十个人在沙滩上单脚蹦跳、高低起伏的场面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样跳动能把耳道里的海水控出来再用手指头扣扣耳朵眼把耳朵的水抹干后就去冲淡水澡洗净身上的海水再穿衣服要不然身上多多少少还是会附着一层细细的白色海盐。

侦察兵们都在浅水区游泳过关了。教员又让原来会游泳的侦察兵保护刚学会的侦察兵向深水区游去达到人人都会游泳为止。海练时不幸触到海水里看不清漂浮的海蜇被它给蛰了皮肤会奇痒难忍。

游泳考核。侦察兵游泳海练的成绩是1万米。

上午。天气,风平浪静,暗流涌动,海水浮力相对大,离海岸远点,集训队借调多条渔船运送侦察兵到预定的海域。信号枪打出一发绿色的信号弹,侦察兵们纷纷从船甲板跃入借助大海海潮向岸边冲击力斜形跟着前导小舢板船向目的地游泳集结,这种方法即省体力还充分利用了海潮推波助澜的大自然规律挺科学安全的。

四艘机动操舟艇在侦察兵游泳不远处游弋、观察,随时保护着侦察兵们的安全。

侦察兵在海里泗渡时,遇到了大面积的小沙丁鱼群,小鱼儿随着海浪的波涛一拨又一拨时隐时现的小沙丁鱼时而跃出海面飞撞到侦察兵的眼睛,脸上、头发上让人感到皮肤发痒的。

我随侦察兵完成了游泳一万米。侦察兵们上船后就在船板上跳几下控出灌进耳朵里的水,然后,来到木桶边看见装的是少见的热牛奶和馒头,体力快透支的侦察兵们拿海碗从桶里舀出牛奶就喝,嘴里那海水苦涩的咸味也一股脑地灌进了肚子里,真是痛快。

海练还没结束,我父亲接到任命即将到新的工作岗位赴任。我们要离开师部大院子女,离开莆田县三山师部了。

裴景逊 ▏(回忆)微型部队大院之五

本文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妈祖   石城   大院   莆田   部队   耙子   柴草   侦察兵   枪支   教员   渔民   美文   班长   海水   游泳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