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文/关大学

1979年11月20日,在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武汉军区后勤部集训队的学习以后,我从河南灵宝分配到了武汉军区后勤部司令部,住进了永清路20号东大楼。一直到1992年10月离开,在这个大楼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13年。从19岁到32岁,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青春记忆。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1987年夏天)

东大楼俗称“林彪大楼”,是建国初期,林总主持中南军区时所建。楼高四层,平顶,外墙为绿色。从外面看,不显山不露水,但一旦走进厚重的大门,便会给人一种进入宫殿的感觉。


敞亮的大厅,采光非常好,粗大的水磨石立柱,需要两人才能合抱。光溜溜的水磨石地面,光可鉴人。宽阔的内走廊,可以通行一辆卡车。门把手、门锁、窗户风撑,均为纯铜。卫生间的装修也非常豪华,那坐式抽水马桶,让我这个入伍才一年多的农村小伙坐在上面不知所措。即使放在七十年后的今天,这栋楼依然不失时髦典雅。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1989年秋天在办公室办公)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从踏入东大楼的第一天起,直到离开武汉,一直在东大楼的二层办公,头十年在二楼东侧,经常在办公室通宵值班,以办公室为家。


办公室的对面就是张书坤部长、李文堂政委(后来是马兆昆政委)的办公室,每天进进出出,遇到的都是老红军、老八路。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兵第一年连团长都没见过的小兵,第二年能够在这么多军级首长跟前工作,那种敬仰之情,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在同首长接触的时光里,耳濡目染,受益匪浅。首长们的谆谆教诲,铭记在心。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81年5月,在通过我入党的支部大会上,张书坤部长的夫人张阿姨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的工作很特殊,也很重要,出不得半点差错,一定要改掉容易急躁的毛病,仔细认真、平心静气地把工作干好。”正是在首长们的关心栽培下,我从一名战士学员成长为营职干部。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武汉军区后勤部长、总后基地指挥部司令员张书坤中将给我亲笔写的明信片)


在东大楼工作的13年中,我从快乐的单身汉,到为人夫,为人父。因此,对东大楼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刻在心里。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1988年春天和儿子在东大楼前留影)


武汉的夏天,酷暑难熬。我和战友经常下午四五点钟,往办公楼顶泼水降温,待到晚上七八点钟,拿着棕垫和凉席,直接铺在楼顶上乘凉,躺在楼顶数星星,那是既难熬又快活的时光。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1989年妻子和儿子在东大楼前留影)


东大楼周围绿树成荫,高大的梧桐树,像一把把巨伞,夏天为人们送来清凉。东大楼前种有两棵玉兰树,每到春天玉兰花开放的时候,那沁人心脾的香气,钻过窗户,直达心底。东大楼门前,也是我儿子最爱玩儿的地方,可以说,那里的每一级台阶、每一株玉兰和雪松,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1989年儿子在东大楼前留影)


虽然离开武汉、离开东大楼快30年了,但青春的记忆永远年轻。


情牵后勤大院——“东大楼”

作者简介:

关大学,原武汉军区后勤部司令部、总后基地指挥部司令部参谋,1992年10月调入总后勤部机关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司令部   指挥部   玉兰   水磨石   总后   政委   首长   武汉   楼顶   军区   大院   美文   后勤   部长   儿子   夏天   办公室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