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甫假之死是因为 “重德不报”吗?

之前我写了《读〈史记〉:偏心母铸大错,黄泉见全大义》一文,春秋时期的郑庄公克服母亲不爱自己的障碍,在“黄泉下”相见,母子重归于好,说明郑庄公是个称职的儿子。但郑庄公并没有当好父亲,他的儿子突被立为国君郑厉公后,连连做出不君之事,让臣子们心寒。

其中一件就是我在《读〈史记〉:父与夫到底救谁?“人尽可夫”太虐心》中叙述的,郑厉公派雍纠去杀拥立自己的祭仲的事件。因雍纠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儿,郑厉公要雍纠去杀的是雍纠的岳父!祭仲的女儿听信了母亲“父一而已,人尽夫也”的话,向父亲告密。祭仲杀了自己的女婿,吓跑了郑厉公,逃到到边界的栎邑。

读《史记》:甫假之死是因为 “重德不报”吗?

祭仲迎来了昭公忽,但昭公忽一年后被大夫高渠弥在打猎时射杀。祭仲又拥立昭公弟子亹(wěi)为君,子亹同年因参加诸侯大会,对齐襄公无礼,被其怒杀。祭仲又拥立子亹弟公子婴郑子。郑子八年,祭仲死。

这时候活得最长,躲在栎邑十七年的突终于迎来的回国的时机。本文就讲讲这段历史,当然突回国上位历程也是步步血腥。

读《史记》:甫假之死是因为 “重德不报”吗?

郑子十四年,突让人诱骗抓捕了当时的郑大夫甫假,威胁他说:“你不帮助我进郑国,就杀了你!”甫假:“放了我,我为您杀郑子,迎立您为国君。”厉公为了控制甫假就与甫假盟誓:如果你不实现诺言,就诛灭三族;如果弑杀郑子,迎我入郑,我就任你为国政。盟誓完毕才放了他。

六月甲子日,甫假杀死了郑子及其两个儿子,迎立突从栎邑重新回到郑国即位,依然是郑厉公。

郑厉公上位后开始清算当初对自己不敬的臣子,充满怨恨地对他的伯父郑原说:“我逃亡在国外,伯父都没想让我回来,太过分了!”郑原耿直地说:

“事君无二心,人臣之职也。原知罪矣。”遂自杀。

逼死伯父后,厉公指责甫假说:“你事君有二心呀!”于是就把甫假杀了。

读《史记》:甫假之死是因为 “重德不报”吗?

甫假至死不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但说了一句话,却成就了一个成语:

重德不报,诚然哉!”

重德:大德;报:报答。指对人施恩德太大,不会得到相应的报答。

甫假替郑厉公杀死了郑子,又把郑厉公迎回国内,立为国君,可谓大徳,至徳。

但对于郑子呢,在经历了前三任(包括厉公)国君更替的动荡之后,郑国保持了十多年的稳定,得到了休养生息。这是一个没有什么过错的国君。甫假却为了自己的私利杀了国君及其儿子,这是弑君谋逆,是叛徒,是国贼。到死不知自己的罪过,还称“重德不报”,岂不谬哉!

从历史上看,叛徒是没有好结果的,因为谁也不会把有背叛前科的人,放心地放在身边。今天你给他好处,他就出卖主子;明天别人给他好处,他也会出卖你。

所以,甫假对郑厉公所作的并不是恩,只能算是“狼狈为奸” “沆瀣一气”。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做人不能做甫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史记   泉下   公克   国政   国君   至死不悟   以人为鉴   盟誓   臣子   伯父   上位   叛徒   美文   好处   父亲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