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信陵君预言:“水灌大梁”;破局之策:合纵抗秦

《魏世家》记载,魏安釐王十一年,因为秦国曾经援救的缘故,想要亲近秦国,攻伐韩国,以便收回原来的土地。信陵君无忌对魏王进行了长篇对话,阐述的秦与诸侯国的关系,特别是对唇齿相依的韩、魏赵的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秦具有吞并天下的虎狼之心

秦人和狄戎的习俗相同:

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

如果有利,连亲戚兄弟也不顾,禽兽一般,这是天下人的共识。太后本是秦王的母亲,却忧愁而死;穰侯是秦王的舅父,功劳最大,可秦王驱逐了他。对亲戚尚且如此,何况对仇敌之国呢?如今大王与秦国共同攻伐韩国,将会给魏国带来祸患。大王不懂此理就是不明智,臣没有把这个道理奏呈给您就是不忠。

读《史记》:信陵君预言:“水灌大梁”;破局之策:合纵抗秦

公子首先对秦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并以秦王对待自己母亲与舅舅的态度为例,来说明亲近秦是危险的行为。

韩必先亡,危及魏国

如今韩国靠一个女人辅佐一个幼弱的君主,国内有大乱;外边要与强大的秦魏军队交战,大王以为它还会不亡吗?

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邺,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彊秦之亲,王以为利乎?

春秋时的郑国已被韩所灭,与大梁接壤。秦会以郑为根据地,进行扩张,魏国危矣。

公子接着预测:

韩亡后的下一个目标不会是赵、楚

秦国是有野心的,韩国灭亡后必将寻找下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必定要“易与利”。“易与利”的目标必定不是楚国和赵国。为什么呢?如果越大山跨黄河,穿过韩国的上党去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复阏与那一仗的失败,秦国一定不会做。

阏与之战,赵将赵奢在阏与大败秦军

如果取道河内,背向邺城和朝歌,横渡漳水、滏水,与赵军在邯郸郊外决战,这就是知伯那样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

知伯:春秋时晋国元帅,曾大败秦军。

进攻楚国,要取道涉谷,行军三千里,去攻打冥阨关塞,路远,地势险要,秦国也不会做。如果取道河外,背向大梁,右边是上蔡、召陵,与楚军在陈城郊外决战,秦国又不敢。

读《史记》:信陵君预言:“水灌大梁”;破局之策:合纵抗秦

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更不会进攻远方的卫国和齐国了。

韩亡后,下一个目标一定是魏,方式是“水灌大梁”

韩国灭亡之后,秦国出兵必攻魏国。秦国本来已占有怀邑、茅邑、邢丘,如在垝津筑城逼近河内,河内的共城、汲邑必定危险;

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

水灌大梁,大梁必亡。

不知当时的魏王是什么心情,但我读到这里不禁一震:公子料事如神!

公子在后面的谈话中分析了秦与魏的形势:

秦距大梁有千里之远,有黄河及高山阻挡,有周与韩相隔。但从林乡一战以后,秦国七次进攻魏国,五次攻入囿中。边境城邑都被攻陷,文台被毁,林木被砍伐,麋鹿被猎尽,国都被围。秦军又长驱直入大梁以北,东边打到陶、卫的郊外,北边打到平监。秦国夺去了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几十个大县,几百个名都。

如果让秦国灭了韩国,占有了郑国故地,没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没有周和韩的间隔,离大梁只有一百里,大祸必定会由此开始。

并预测秦: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六国灭亡。

唯一破局的策略是合纵抗秦

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

公子表示愿意用合纵的主张辅佐魏王,敦促魏王应尽快接受楚国和赵国的盟约。

用挟持韩国人质来保全韩国,然后再要回土地,韩国一定会送还。这样军民不受劳苦就可要回旧地,其功效要超过与秦国一起去进攻韩国,而且没有与强秦为邻的祸害。

这样存韩安魏而利天下,也是振兴魏的好时机。

公子还设想着,如果如上行事就会把韩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卫、大梁、河外必安矣。

但如果不保存韩国,东西二周、安陵必定危险,楚国、赵国大败之后,卫国、齐国就很害怕。

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

但可惜的是,公子在讲这段大论时魏王并没有回音,也没有被采纳。

信陵君凭借“窃符救赵”与保卫魏国之战,推迟了几十年魏国灭亡与六国灭亡的命运。但之后魏王受秦离间,夺了信陵君的军权。眼看着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信陵君忧郁而逝。

信陵君的预测惊人地准确:

1.六国中,韩国最先灭亡

时间是公元前230年,紧接着两年后公元前228年 赵国亡,在信陵君去世18年之后。

2.水灌大梁

(王假)三年,秦灌大梁,兴师58万,困魏40万卒,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读《史记》:信陵君预言:“水灌大梁”;破局之策:合纵抗秦

3.秦灭六国

公元前221年齐亡,六国灭,四海一。

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

说者皆曰魏以不用信陵君故,国削弱至於亡。余以为不然,天方令秦平海内,其业未成,魏虽得阿衡之佐,曷益乎?

司马迁亲自去大梁(今开封)凭吊了魏都城,听到了有人还传送着信陵君的故事,认为如果魏王能用信陵君,历史可能会改写。

司马迁用“天命”排解遗憾,天命如此,魏即使有阿衡辅佐,又有什么帮助呢?

注:阿衡为商代师保之官,伊尹曾任此官,故以指伊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大梁   魏国   秦国   河内   秦王   楚国   史记   黄河   虎狼   齐国   韩国   公元前   美文   大王   公子   目标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