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头河的传说

拐头河,其实是古时候滑县四间房村的一座百亩大水塘,因它北连古黄河,南接金堤口,故曰拐头河。它虽不及黄河的雄浑壮美,也没有壶口瀑布的一泻千里,但它却见证了四间房村一路走过的沧桑,见证了四间房村徐氏宗族自元末明初从山东蓬莱迁徙于此的历史与辉煌。它风雨飘摇了几百年,何其壮哉!就如一位满怀慈爱的母亲,用她满是老茧的双手,拉扯大一代又一代她所宠爱着的子女!它守着自己的故土,日夜惦记着远在他乡旅居的族人。他们每每回到老家,都会捧一把家乡的泥土嗅一下故土的芬芳。

拐头河是一代又一代四间房人的生命摇篮,也是四间房人祖祖辈辈的精神食粮。

拐头河凝结着历史的缩影,风干了岁月的蹉跎。那粼粼波光如闪耀的的文字,潺潺的流水与你轻声唱和……你如一袭封印的碑拓,血与灵镌刻,激昂谱曲,抒一腔豪情!明朝洪武年间,先祖迁徙于此时,这里就有四姓人家,郭、张、戴、马,名曰“四家房”,后更名为“四间房”。那时可谓是山穷水恶土僻山荒,铮铮铁骨的祖先们弘扬愚公精神,苦斗风沙盐碱,不遗余力地为后代子孙们开辟出这片沃土。

“青山不解随风去,怕有愚公惊着汝”,代代贤达注解着徐门一族尊师、重教、尚礼“书香门第”的美誉:明万历年间的徐思弟、徐思恭两兄弟光施仁义放粮赈灾的义举轰动朝野,神宗皇帝闻奏龙颜大悦,赐“天下善事”匾,并大奖二人。清道光年间徐统一的书法,力压颜、柳,不让二王,宣宗大为赏识,谓之“神笔”。抗日战争时期的金堤保卫战,四间房村人积极配合八路军,用鲜血与生命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纵观历史画卷,拐头河两岸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拐头河尤如一卷厚重的简牍,撰写了从农耕文明到如今新型农业的飞跃。由刀耕火种人扛马驮到机器轰鸣机械化作业的巨大转折,拐头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滋养着金堤脚下的万亩沃野良田。

据村中老辈人讲,因黄河已经改道,拐头河到明朝以后就成了季节河,当时徐氏宗族中六世祖、七世祖、八世祖、在朝居官,在那冷兵器时代,人力以及交通都极不发达,但为重修通拐头河,从金堤河引水,村里的车马全部出动,只一趟就将所用的石料全部拉回,仅这一点,就足以彰显家族的富庶,人丁的兴旺。

今天的人们,伫立拐头河边,耳畔似乎传来历史的回响:妇人在河边浆洗衣服时捶布沉闷的敲击声,染布时爽朗的笑声;孩子们偷偷跳进河里洗澡,被父母拧着耳朵揪出后的痛斥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近些年,四间房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不会有哪家的孩子再跑去河里洗澡了,没有了老式织布机的声响,没有人去河边染布了,更没有了那沉闷的捶打衣服声......取而代之的是洗衣机粉蜂鸣声,人们都穿上了和城里人一样时尚光鲜的时装。往事只能回味,愈久愈香醇。拐头河是四间房人难以抹杀的记忆!它已不仅仅是一条河了,它曾经从容地流淌着,从过去一直到20世纪,清澈的河水曾经千百年不停地在向四间房人诉说着什么......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河已不复存在,永远地成为历史,但她在历史记忆深处永远不会磨灭!

供稿人:徐胜华 刘宏伟

摘自《滑县一村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滑县   愚公   神宗   抗日战争   蓬莱   染布   明朝   黄河   宗族   故土   河里   美文   沉闷   河边   年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