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阁之村的来历

谈到车店的背阁,要从文昌阁说起。

文昌阁,位于王庄镇车店村东头。据阁楼的碑文记载,建于宋朝宋真宗时期

当时,该村东头(当时还叫车马店)居住着一个叫张老建的老汉,此人饱览诗书,博古通今,通晓天文地理,时称“田园高人”。

此处,有一条通往汴京的丈二宽的官道,过往商人络绎不绝,前往京城应试的考生们,常常在此处歇脚留宿一晚,次日再赶赴京城应试。张老建居住在官道西侧常年靠给人占卜为生,并耕有少量薄田。

有一年夏天,大暑已过,天气湿热。一天清晨,骄阳似火,火辣辣的大太阳直爬林梢,官道上的行人,都纷纷投奔车马店的驿站喝茶歇息。

张老建清晨起来,担心粮囤里的麦子生虫,在官道的东侧,一片平整的麦场上,晒起了麦子。

张老建把麦子摊开,在大树下,沏一壶茶,坐下。这时,有4个进京赶考模样的人走来,其中的一人指着张老建说:“赶快把你的麦子收起来吧,一会儿有倾盆大雨。”张老建手持竹扇,连连摇头,笑而不答。那考生说:“老汉儿,你还不信?谁不知道俺是当今世上看云识天气的奇才?你就等着大雨把你的麦子冲个精光吧。”张老建笑着说:“今天的雨,下不到我麦场上!你们若不信,今儿中午我备四个小菜,一壶薄酒,咱们边吃边等雨,看看这雨能下到我麦场上不。”

几位考生也是博学多识,熟读天文历法,正要投车马店歇息避雨,见张老建不服,还奉上四个菜和一壶老酒,自然喜形于色。于是,就和张老建在大树下,围菜桌坐下,边吃边喝着小酒儿,心想:吃罢喝罢,再看老汉的麦子顺水漂流,再偷着笑。

午时,考生们酒足菜饱,张老建见酒壶里剩酒不多,起身要去屋里打酒,考生们说:“别打酒了,赶快收麦子吧,西南方向不远,已经大雨如注了!”张老建说:“不慌,不慌,这雨,一滴儿也下不到我麦场上。”张老建站起身来,进了屋,打酒去了。等张老建打满一壶酒,出门一看,那场面,让他甚是欣慰:4个考生,全部都被淋成了落汤鸡,而倾盆大雨,戛然而止于官道西侧,一滴雨都没下到自己的麦场上。张老建提着一壶酒,心里自语:我真的是去打酒的吗?我是进屋躲雨了,我就知道这雨来得猛,你们跑不及,喝了我的酒,吃了我的菜,被淋成了落汤鸡,看你们以后还充能不。

这个考生被这迅雷不及掩耳的大雨淋得劈头盖脸,回头一看,见张老建在屋门内悠然自得,再一看,他的麦场上,滴雨未下,雨在官道西侧神秘遁止。此番情景,令4位考生羞愧难当,惭愧自语道:“算了吧,我们回去吧,不必进京考试了,民间的老汉尚能通晓天文,且掐指算如此精准,我们去了,也考不中的。”

张老建指着一位考生说:“你明天继续 去赶考吧,你今年能中状元!”这位考生听了张老建的话,备受鼓舞,第二天早早起床,赶往京城去了。后来,这位考生果然高中状元。

状元为答谢张老建的吉言,择吉日,携众多随从及当地知府来到车马店,决定要在此处兴建一座大型阁楼,取名文昌阁。附近的多名知府为兴建文昌阁,不辞劳苦,征派劳役。数月后,文昌阁落成,当地知府组织了盛大的庆典活动。

文昌阁高三层,最边上一层供着文昌星,中间一层供士子考生、行人客商住宿歇息,最下边一层供官员衙役喂马拴马。

文昌阁落成的庆典活动中,有很多娱乐项目,玩武把的、杂耍的、打莲花锤的、单刀破双枪的等文娱表演,方圆几十里的人们都前来观看。

状元与当地知府高坐在文昌阁的二楼,楼台下人山人海,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人。有许多孩子站在大人的肩膀上,有些大人在肩膀上绑着篓子、架子,让孩子们站得高高的,孩子们看得完整也看得尽兴。状元见此情景,甚是欣慰,侧身对县令说:明年再举行庆祝活动时,一定要让这些孩子能够完完整整地看到丰富多彩的表演,要想办法让孩子们站得高高的。

第二年,庆祝文昌阁落成一周年的活动如期举行,当地官府与百姓共同想办法,让大人在肩膀上绑上高高的柱子,柱子上面安着架子,让孩子们站在架子上看各种文娱表演。

后来,每年的庆典活动中,大人们背着高高的架子,孩子们被固定在架子上,身着艳丽服饰,来回游走在大街上。大人们走姿轻盈,孩子们一片嬉笑。

车店的背阁也因此有了最初的模型。直到现在,车店的背阁久负盛名,场面宏大,走姿和穿戴花样都十分新颖别致,为此,该村正在将背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车店也因此被誉为滑县乃至豫北的第一“背阁之村”。

撰稿:王海晓 王圣

摘自《滑县一村一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士子   真宗   滑县   京城   知府   官道   落汤鸡   倾盆大雨   车马   老汉   场上   麦子   来历   美文   架子   状元   考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