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伞的故事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丰岛海战爆发,第一次中日战争,因日本侵华的蓄谋已久,拉开了序幕,次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在那场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掀起。中华民族危亡关头,反抗侵略的斗争,从此开始高涨。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在之后的多年里,影响深远,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从此纵深发展。

巨额的赔偿,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每遇荒年,清廷无力抚恤灾民,人们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有的人穷到饿死,病到人亡。国未破,山河虽在,清朝历代开创的盛世基业,从此国力衰败。

在滑县的老城,大西关的东头,有一条路,每天过往灾民无数,饥饿的人们,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在饿死人的大灾荒年,有一个人的名字,从此被千人歌功,万人颂德。城关大西关的百年历史里,他的名字,已成了济弱扶贫的一个符号。至今,每遇道口正月二十九会、城关元宵庙会,大西关出会的队列前,撑着的那把万人伞,就和本故事有关。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七月,“滑县大旱,谷生螟虫,叶被吃尽。秋歉收,麦未种”(据有关史料载)。这年冬天,滑县及附近县的百姓,灾民流离,饥肠辘辘,纷纷离家沿街乞讨。

孙良峰,清朝光绪年间秀才,大号“孙老利”。孙老利在西关的街东头,开起了一家车马店。百年前的滑县古城,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客栈的生意兴隆,孙老利积蓄了颇多家资,可他平时的支出用度,格外节俭。他待人和善,为人厚道,时常济弱扶贫,接济村民,人们都叫他西关的“孙善人”。

甲午战争后,灾荒频发,孙善人的车马店生意每况愈下。可他有着菩萨心肠,每见灾民们在门前徘徊,不敢入店,就知道这些灾民没了银两,早已沦为沿街乞丐,便喊其进来,先让其填饱肚子,有时夜色已晚,还让他们留宿一晚,次日,乞丐们离开客栈的时候,孙善人还拿出平时客人们丢弃的衣服,送给乞丐遮体保暖。日久天长,孙老利的车马店成了乞丐们的避难所、有难人的福音堂。孙老利济弱扶贫的善举,从此声名远播,百里之外,妇孺皆知,人人颂扬。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滑县、长垣又遭大旱,田地裂缝,树木枯萎,蝗虫遮天蔽日,禾苗草木,一概噬光,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的大灾大难,再次临头。清政府因《马关条约》债台高筑,根本无力抚恤灾民。曾经吃过孙善人的“救命饭”、住过孙善人的“免费店”的灾民,再次蜂拥而来。大西关,深冬的极寒里,村东头的路口,饥肠辘辘的乞丐们,在大雪纷飞中,排起了五里长龙。

孙善人的车马店人满为患,厨房的伙计一锅接一锅地煮粥,一筐接一筐地抬出馍菜,有感风寒的乞丐,孙善人吩咐掌柜的给些银子,乞丐们双手接过,捧着银两,语声颤抖,叩头谢恩,感动得涕流满面。城关大西关,风紧,雪寒,但人情暖暖。灾民,越来越多,雪,越下越大。眼见店里的伙计已招架不过来,孙善人索性喊了几个乞丐,在西关村的东头,围了布账,搭了帆篷,垒起了大口锅灶,乞丐们开始自己动手,添柴烧饭。孙善人的这一善举,感动了住店的客商,有钱的人,纷纷慷慨解囊,这些捐钱的客人,住店的费用,孙善人吩咐掌柜的悉数全免。孙善人面对众多饥民振臂喊道:“父老乡亲,同胞有难,时下国力衰微,《马关条约》压了国运,国民当同舟共济,自强不息,挺过荒难,我孙某乃一介书生,不求功名,大家齐心协力,救民水火,力挽时局垒卵,复兴我泱泱中华,人人有责。东南夷寇,贼心猖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此乃天道。”孙善人言罢,众饥民拍手喝彩,异口同声地说:“孙秀才善举,我等铭记在心,灾荒过后,我们定会勤劳耕作,发展生产,建设家园。”这年冬天,大批的饥民蜂拥而至。来自长垣老岸、佘家、黄庄、花凸、前周庄、以及濮阳的两门、滑县桑村老庙等多地灾民,会聚西关,人们一团和气,相处如同家人。数周的大锅饭,耗尽了孙善人的半生积蓄,可灾民们却平安度过了冬天。孙善人的车马店,在大西关的村口,金字招牌,经营依旧。

次年春天,天降甘霖,灾民们纷纷返回家园,适宜春播的作物,又一季植入了土壤,滑县、长垣数万顷农田,再次播下了丰收的希望。人们安顿生产,建设家园,生活日渐好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末,庄稼丰收,家家户户,仓盈囤满,人们一日三餐,喜笑颜开。滑县东南、长垣的数百个村庄,村民在面对丰收的粮仓,不由得想起去年的冬天,孙善人的“大锅饭”“救命的餐”,于是,村村串联,聚众商议,要来大西关,拜谢救命的孙善人。有人说:“孙善人倾了家资,救人千万,灾荒之年,时局磨难,此等善举,犹如撑起了避难之伞,我们吃了孙善人救命的饭,大恩不言谢,我们当送他一把感恩的伞。”“告诉百村乡民,凡吃过孙善人的饭,都在伞上签名,以示谢恩。”有人这么提议说。

“送一把万人伞,歌功颂德,万人颂扬,有伞投身避难,寓意深长,此办法甚好。”多个村庄的族长拍手赞扬。

不久,这把“万人伞”由长垣老岸、佘家两地的族长协调组织,精心设计,制作而成。伞高3米有余,直径2米,上下梯状,三层叠合,红绸缎布,黄金镶边,竹藤手柄,黄铜裹封,三层伞布上,近万人真实姓名,通信地址,翔实详尽,一一罗列。数百名村民代表,一德高望重的老者一行,步行五里,在城东南长垣路口(现在的滑县长途汽车站附近)恭候。两班人相见,亲如家人,说不完的大锅饭救命云云,述不尽的是昔日客栈投宿情景,道不完的西关人悠悠情深。启伞,红绸缎布上写着:赠利翁孙老先生。万人伞赠送,盛大场景,感恩涕零,不再一一尽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滑县   长垣   光绪   城关   马关条约   灾荒   饥民   善举   大锅饭   灾民   善人   车马   美文   客栈   乞丐   冬天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