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如意甘肃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甘肃省,东西直线距离长达 1600 公里左右,这个恰似如意或哑铃的省份,地域区位非常重要,丝绸之路东、中、西三段均 经过甘肃,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甘肃是联系亚洲、欧洲 乃至非洲政治、经济、文化桥梁和纽带的重要部分。处于河西走廊东部的民勤县境内有一座名为“连城”的汉唐古城,它隐藏在大漠深处,守望着 流淌千年的岁月,用疲惫的眼神凝眸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当年的丝绸之路沿着甘肃泾川、平凉绕六盘山西行至萧关(今宁夏固原),然后沿萧关古道进入甘肃靖远,直抵黄河东岸。渡过黄河之后,进入甘肃景泰, 然后经古浪大靖、土门翻越乌鞘岭进入武威。这是当时长安通往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最为便捷的一条道路。

古老民勤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要冲,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人们印象中,民勤黄沙漫舞,风雪连天;民勤天高地广,羌笛悠悠。但历史上的民勤也曾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素有“人居长城之外,文在诸夏之先”“文运之盛甲河西”之美誉。早在2800 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创造了著名的“沙井文化”。民勤在春秋时属秦和西戎,西汉武帝时,在县境置武威县、宣威县,后又置武威郡。三国时被马超、韩遂占据,亦称关西。民勤地处河西塞外,民族交融频繁,这里的人身材魁梧,豪放豁达,因而被世人誉为“关西大汉”。

石羊河水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前凉除置宣威县外,收祖厉流民在汉武威县附近置祖厉县。北魏置襄武县及武安郡。唐初置明威府、明威戍。唐大足元年(701年),于县东北置白亭军,后降为白亭守捉。明洪武置临河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又置镇番卫。清雍正二年(1724 年)改为镇番县。民国17年(1928年),以“俗朴风醇,人民勤劳”易名为民勤至今。出民勤县城往北而行,冬日阳光疲惫无力,田野一派寂寥,有生命迹象 的只有白杨树、沙枣枝头那等待明年春天将要舒展的叶蕾。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泉山镇,一个不 大的沙漠小镇,从名字可以看得出来,当年这里泉水喷涌,水草连天。是啊!石羊河从祁连山缓缓而来,滋养着这里的一切。出了镇子,走过白雪覆盖之 下的农田之后,便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了,白生生的沙漠寂静得让人望而生畏,辽阔的让人感慨万千。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历史如同一部厚厚的典籍,每一页都丰富多彩,每一章都厚重结实。十几公里的路程走了两个小时,越野 车在沙丘上上下颠簸,左右摇摆,让人头晕目眩,身心俱疲,有时头还会撞到车顶棚和玻璃上,眼睛里直冒火星,耳朵嗡嗡直响,但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一言不发,内心都在等待那座梦中的千年古城——连城的出现。


武威·凉州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人们常常将武威和凉州视同为同一个地方,其实不然,历史上武威和凉州分别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武威”一词出现在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征伐匈奴开辟河西走廊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军的“武功军威”,故而将民勤这一带命名为武威县(今宣威市),同时也产生了武威郡,但武威郡郡治之地当时并不在武威县,而在今武威市凉州区内(姑臧县)。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而凉州是西汉时期改雍州而设置的,驻扎地最初在陇山西侧的天水北部,因其管辖着陇山以西地方,因土地寒凉,故而称为“凉州”。到了三国时期,复置凉州,从陇山西部迁移到了武威。

潴野部落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思索之间,越野车腾空而起,跃上一个沙台,一座隐藏在大漠中的古城赫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沙丘与沙丘之 间的低洼地带,红柳、梭梭还算茂盛,也有一丛丛干枯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可以证明,古代这里一定有水,不是湖泊就是沼泽,果不其然,前面出现了一点农田的痕迹,水渠、田垄的遗址还在,这一点都不奇怪,有城肯定有水,有水就应该能种田。城池有两部分,东西相连,看来这就是连城之名的由来了。据考古专家考证,连城当属汉武威县所在地,当年水量充沛的石羊河从城边静静流过,滋润着一片片农田,滋养着城里的军士百姓。多余的水汇聚成一个名为“潴野泽”的湖泊,“潴”指水积聚的地方,从字面上还有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说明此地有水,也有野猪等诸多野生动物,证明那时这里生态植被非常好。远古洪荒之际,最早出现在这里的 人类是一支名叫“潴野人”的部落,“潴野人”在此放牧游猎,刀耕火种,也许他们就是“沙井文化”的真正创造者。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大破匈奴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秦汉时期,冒顿单于统一了雄踞蒙古高原的匈奴各部落,势力日渐强 大,不仅占据了整个蒙古高原,而且向东扩展至鸭绿江边,向西伸延至巴尔喀什湖,向南深入到河套地区。雄才伟略的冒顿大单于将这片辽阔的地 域划为左、中、右三部分,自己统治中部,牵制照顾他人统辖的左、右二部。水草丰美的潴野泽一带成为匈奴人的游牧之地,西汉时则为匈奴左贤 王属地。汉景帝、武帝时左贤王名休屠,贪婪、极具占有欲的匈奴首领休 屠王遂将湖泊改名为“休屠泽”,想长久占领此地。西汉王朝建立初期国力不强,政局不稳,只好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每年还不情愿地向匈奴进贡丝绸、饮酒,以此来维持边地和平的环境。汉武帝即位后,由于社会生 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大,便中止和亲,开始主动寻求战机进击匈奴,大规模作战。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于春、夏二季连续率军攻打位于西部的右匈奴。当时,匈奴在河西走廊一带的统治者是休屠王和浑邪王。霍去病率数万骑越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县境内)、 居延泽(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斩获匈奴四五万人,并缴获了休屠王祭 天的金人,使匈奴右部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匈奴单于将这一重大的军事失利归咎于休屠王和浑邪王,要将二人治以死罪。二人畏罪,合谋降汉,但当汉朝派军队迎接他们时,休屠王中途变卦。于是,浑邪王杀了休屠王,接受其6万部众,连同自己的兵众4万人号称十万,投降了汉朝。

忠孝世家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浑邪王降汉后被封为万户侯,休屠王因悔降累及妻子,王后阏氏、太子及太子之弟被汉军从河西走廊押送到都城长安,送入黄门为天子养马,母子皆沦为奴仆。休屠王王后阏氏是一位杰出的匈奴民族女性,他教育儿子们要恪尽职守,卑恭谦让。一次阅马,汉武帝发现一名身材高大、容貌威严的青年马伕气宇非凡,与众不同,而且他养的马匹格外健壮。汉武帝立即赐这位 休屠王太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由于霍去病曾缴获休屠王的祭天金人,赐其姓金,名曰“金日磾”,自此金日磾随武帝“出则参乘,入侍左右”,深受汉武帝的信任。后来金日磾官至光禄大夫,汉武帝死后,成为与霍光共同受用辅佐幼主的四名重臣之一。休屠王阏氏的五代子孙在西汉赫赫扬扬,如金涉的节俭,金敞的正直等,他们都对汉王朝心存感恩,汉天子也对其怀有感激之情。金氏一族历事七朝天子,长达140年。兴盛非凡,成为声名卓著的“忠孝世家”,


苏武牧羊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据说当年被匈奴囚禁的汉朝使节苏武最初牧羊的地方就在潴野泽一带,由于潴野泽离汉地较近,匈奴王担心苏武逃脱,后又将他迁往更远的北海(现贝加尔湖)。在民勤还有座苏武山,山上有座苏武庙,专门用来供奉不辱使命,威武不屈的苏武。如今的潴野泽早就干涸了,也许只因失去了潴野泽,才让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有了牵手的可能性。

民勤连城 守望在大漠深处的沧桑古城(上)

远的不说,就在汉代,一个夕阳西下的黄昏,远远望去,河水是金色的涌流,湖水是一面铜镜;河堤两岸、湖泊四周芦苇的穗子已经泛白,一阵风吹来, 芦花四处飞舞。成群的水鸟翱翔湖面,欢快的鱼儿跃出水面,四周芳草萋萋,牛羊成群;湖边、河畔有三三两两的男男女女,男的高冠束发,身着汉服,女的长袖挥舞,安静和祥。这才是真正的潴野泽。

(未完待续 请看下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民勤   连城   宣威   单于   蒙古高原   大漠   石羊   河西走廊   汉武帝   甘肃   汉朝   山西   匈奴   西汉   丝绸之路   湖泊   美文   古城   沧桑   深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