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1960年静乐新八景为:“汾河水库”、“白龙山水库”、“上明水库”、“堡子会绿化”、“西河沟水土保持”、“南枪杆水上山”、“河岔高炉”、“郭家庄果园”。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汾河水库:“一九五八年十二月,静乐、岚县合并,县名定为静乐县。包括现在的静乐县、岚县、娄烦县三个县。全县当时有二十个人民公社。

全县首届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静乐南乡汾河水库、静乐县西(岚县)白龙山水库、上明水库就开始动土兴工了。

汾河水库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娄烦县境内下静游村至下石家庄之间。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5公里,总面积32平方公里。汾河水库是由国家水利部北京水利勘探设计院规划,苏联专家古列耶夫,马索科夫帮助设计的,容量为七亿立方米,相当于十三陵水库容量的十三倍半。最高水线海拔1131.4米。

1958年11月25日,汾河水库总指挥董登瀛宣布汾河水库全面动工,自此以后整个汾河滩沸腾起来了。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车辆穿梭,昼夜不息。不管是工人农民,学生干部,男女老少都卷到了汾河水库建设的热潮中。劳动在工地上的数万建设者以军事化管理,昼夜轮班,人们分成90多个诸如“星火”、“女尖兵”等突击队,整个工地天天在竞赛,月月有突击。十天一小评,一月一大评。竞赛名目多样:对手赛、连环赛、夺红旗赛、冠亚军赛等几十种。人人争先创优,个个不甘落后。每人每天平均用小平车推土48次,来回跑一百里之多。人们以超额完成任务为荣,吃着玉米面窝头、就着咸菜、干着重体力活,不计报酬,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没有不满,有的只是不避艰难、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干劲,凭着几百辆汽车、7000多辆小平车和数不清的箩筐等简陋工具,于1958年7月拦洪蓄水,1960年竣工。汾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1.9秒立米,设计洪水流量3670秒立方米,总库容7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49.2万亩。汾河水库费时二年,投资6000万元。参加修建水库的有部队,农民,工人,大专院校,中小学师生,人数达四万八千。当时主要以共产主义的义务劳动进行,基本上不计报酬。

水库主体工程--大坝,主坝坝型为均质土坝,世界第一先例。坝高61.4米,底宽485米,顶宽6米。坝长1002米,号称"第二官厅水库"。坝基岩石为花岗片麻岩和角闪片岩,坝体工程量430万汾河水库立米。主要泄洪方式为岸边溢洪道,大坝特点是水中倒土筑坝。目前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工水中填黄土均质坝,多次受到世界大坝委员会的关注。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白龙山水库:白龙山,古名大万山,海拔17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2275米。在山西省岚县以西。蔚汾河以南与兴县黑茶山交界处,因主峰下有白龙庙而得名。白龙山水库是1958年修建的一个小型水库。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上明水库:上明水库是1958年修建的一座小型水库。坝高13米,总库容640万立方米。其中或雨水集聚,或植被生长,形成独特山水景观。

岚县的白龙山水库、上明水库其建设规模和声势虽没有汾河水库大,但这三个水库的建成,也给静乐县、岚县、娄烦县增添了难得的水产资源和艳丽多娇的旅游景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后世子孙不要忘记成千成万来自不同地方的机关干部、工人、农民、学生等为建设水库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为之牺牲的烈士们,这也是建设这三个水库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1960年的静乐八景中,汾河水库、白龙山水库、上明水库首当其中。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堡子会绿化:1958年8月2日,静乐、岚县、岢岚、兴县代表签订“关于突击队秋天加工促进水利水保绿化竞赛的协议书”,《静乐小报》在《全县今年春耕备耕胜千年》的文章中提出:“水利头一条,想到什干到什”“丰收在望,在人不在天”的口号。县乡村召开“向农业进军誓师大会”静乐县决定在二十五天内绿化汾河两岸,植树二百五十万株。当时人们刚从解放前战火纷飞,灾难深重的旧中国走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中国,燃烧的激情迸发出无穷的干劲,人们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一意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大众在村党员干部带领下大量开荒种地,兴修水利。把不能种植粮食的山坡野地也种满了杨树、柳树、松树、杏树、核桃树、榛子等,经过解放后十多年的艰辛劳动,当时的堡子会乡在水利水保绿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农副产品还在县城朝阳山农业展览馆展出。县里把在全县绿化水保竞赛中荣获大奖的“堡子会绿化”定为静乐新八景之一。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南枪杆水上山:1958年5月全县开展向“五一”献礼运动中,提出“半山区与河争地,向水要粮,土石山区逢山开路,遇沟搭桥;黄土丘陵区蓄住天上水,一滴水一粒粮。”解放以来,堡子会乡南枪杆大队在队长段二孩、段三、二锁等村干部积极分子带领下,长年累月他们亲自带头,身先士卒并发动会子湾、南石洼、横泉、南枪杆四个村的社员们栉风沐雨,起早贪黑。聚集山涧泉水,挖渠开濠引水上山灌溉农田、杏园,这年秋天,南枪杆社四亩山药盖起二层楼,预计亩产一万五千斤;在不能种植庄稼的山坡上种植了数万株杏树,使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美丽多姿的杏花园。春天杏花怒放,花满山崖,夏天杏果成熟之时,山涧碧水潺湲,山坡累累果实红黄相间。在绿叶映衬之下,芳香怡人、美不胜收,成为南枪杆一道靓丽的风景。因此,1960年把“南枪杆水上山”也定为静乐八景之一。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河岔土高炉:1958年10月,静乐县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动员中学、高小师生分别投入大炼钢铁和农业生产的通知》,全县师生闻风而动,静乐中学14个班的学生随即投入大规模的生产劳动,奋战在大炼钢铁和农业生产的最前线。炼铁炉前白天黑夜轮流倒班,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全县办起27座大型土高炉,已完成5270吨钢的任务。1960年4月停产。“河岔土高炉”作为当时全县27座大型炼钢炉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被载入当时的静乐八景之一,也算是对静乐大炼钢铁的一个记忆了。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西河沟水土保持:1960年1月6日,城关火星公社西河沟管理区“一炮炸成个小水库”。11日,县委要求从本日起至25日,全县动员五万劳动力拿下二百个水库。而当时城关火星公社“西河沟水土保持”作为全县样板工程被列入静乐八景之中。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郭家庄果园:1960年4月全县各公社大办林场。规划了“桃杏山”、“松柏山”、“核桃山”、“榆槐沟”、“杨柳带”......计22670亩。静乐南乡“郭家庄果园”就是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被选进静乐八景之中。


流年岁月中的“静乐八景”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景

1960年确定的静乐新八景,随着1961年5月,静乐、岚县分县,恢复原建县制。这个八景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之中,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杨秀川 王彦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静乐   兴县   岚县   城关   静乐县   娄烦县   堡子   枪杆   高炉   水土保持   大坝   果园   全县   流年   美文   水库   水利   岁月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