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旧社会静乐人家土炕上都铺着一张芦苇席子,谓之“炕席”,下面铺毛毡,上面铺苇席。新时代土炕上面铺上了漆布或油布,有的人家炕上放置桌子,既可用来吃饭,还可以让小孩读书写字,一举两得。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炕席是用芦苇制作的,成片的芦苇生长在洼地、湿地,秋天芦苇金黄,芦花飞舞,铺天盖地而来,犹如天降大雪。深秋收割芦苇,初冬农闲织席。那时,织席人家的院子里堆着一堆一堆的芦苇,破篾子的破篾子、织席子的织席子,忙忙碌碌、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娴熟的苇子匠是破芦苇子的好手,更是编织芦苇席子的好把式,据说能在月光下织出整齐的席子来,娴熟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只见他嘴里叼着旱烟杆,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用满是老茧的双手破芦苇,编席子。在他的带领下,有徒弟,甚至年轻媳妇、姑娘也来参加。她们一边忙着手里活计,一边唠着闺中秘事。那细长柔韧洁白的苇篾子在她们的怀里跳动着,在她们的手里缠绕着,根本不用眼睛看,在谈笑风生中,身后已经是一大片金黄的炕席了。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编苇席很费工夫,而且技术含量的活,工序也很复杂,从割苇开始到最后编成成品前后要进行繁杂的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不能马虎。深秋收割苇并整理成捆,等待秋阳将苇杆晾干即可破苇,用小镰片一分两瓣,也有三破的,就是一分三片。然后洒上水浸泡一晚,用石碾来回反复碾压,直至又脆又硬半圆形的苇篾变成绵软柔韧平展的苇眉子。之后是分苇,按照长短分头苇、二苇、三苇、短苇,分别捆扎好。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在编席中根据不同的部位使用。整个席子分三部分:席花、大纹、边花。席花最常见的是双纹、三纹、人字、十字、三角,也有"金砖墁地"、"满天星"、"四门守城"、"炉盘席"、"垫席席"、"双喜临门"、"凤凰双展翅"等等。然后按照挑一压一、挑二压二、隔二挑一压一等方法进行编织、整个过程保持手势一致,一般是左手抬、右手压。保证四边齐,席花紧密,尺寸足够。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然后是包角收边,双手紧密配合,紧紧扳稳两角的茬口,两手交换,将角茬口藏于角内,俗称"三圪按"。然后用撬席刀子将角捣平,使角平展,角度为90度。之后将苇席压平,再打磨干净确认光滑无痕将苇席卷成一个筒,用麻绳捆扎好,方才大功告成。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新苇席铺在炕上,顿时满屋生辉、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夜晚,睡在热乎乎的炕席上,闻着苇子的味道,一定会做个好梦。小孩子光屁股睡在炕席上,一觉醒来,脸上、胳膊上,屁股上就会深深地压出明显的席子印。

鹅城记忆 非遗传承 一张苇席

苇席后来逐渐被油布取代。编织苇席作为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代表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传承,现在只有少数人编席匠。而今的油布颜色鲜丽,光洁方便,有暖暖的橘红、浅浅的蓝和看上去很静谧的淡绿。图案也丰富多彩,不但有四季牡丹,每一块油布就是一幅美术作品,色彩层次分明,光泽亮度鲜明,不易剥落褪色,且美观大方、经久耐用,可铺用十几年之久,博得了人们的喜爱,一直是大多数人家炕上的主要铺物。

(王彦峰 杨秀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苇席   鲜丽   炕席   茬口   苇子   土炕   平展   油布   席子   柔韧   芦苇   娴熟   工序   技艺   美文   炕上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