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瓜州·安西

在古丝绸之路上,有着许多名胜古迹,一座座古城堡见证着历史的文 明。随着岁月的流逝,古城堡披上了沧桑的痕迹,显得悠远神秘,依旧可以看出曾经的辉煌,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2006 年初,安西恢复旧名 “瓜州”,一下子将遥远的古代和发达的现代联系起来,古老而又年轻的 瓜州散发着熠熠光辉。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位于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西段的瓜州因出产的蜜瓜独具特色,春秋时期就谓之瓜州,唐武德五年置县。康熙年间改名“安西”,取义“安定西域” 之意。瓜州在历史上属于边关重镇,历史遗存遍地,除了锁阳古城,还有榆林石窟、东千佛洞、桥湾古城、白虎关、破城子等五十余处古文化遗址。 破城子也叫长乐城, 是一处唐代古城遗 址, 从瓜州县城出发, 沿瓜敦(瓜州至敦煌)公路一路向南行驶,进入一片峥嵘崔嵬的山谷。走出峡谷,过了小桥,便是一望无际的草滩湿地。各种野草竞相生长,一人高的红柳花枝招展,风姿绰约的马莲花尽情绽放,宛若珍珠的牛羊游荡在空旷的绿地毯上。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古城雄关

天高云淡,草原辽阔;群山绵延,湖水湛蓝,十足的一派世外桃源风光。 一块黑色石碑上书“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破城子遗址”,石碑之后一座 废弃的古城赫然涌入眼帘。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此时定位仪地理坐标显示为东经 95 度 54 分, 北纬 40 度 18 分,海拔 1292 米。由于年代久远,古城残破不堪,当地人称 西出阳关寻故人·河西览胜 246 之为“破城子”或“常乐城”。这是一个方圆约二百多米的土城,城址墙 垣高大,夯土版筑。南北长约 250 米,东西约 147.7 米,底宽 4.5 米 ~6 米, 顶宽 3.2 米,高 4.8 米 ~7.5 米,总面积 36261 平方米。城池开北门,门外 有城。东、南、西墙保存较好,北墙破坏严重。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城为汉代广至县治所,唐代为常乐县治所,前后相沿历史近千年。《汉书·地 理志》谓之敦煌郡广至县;《后汉书·盖熏传》李贤注:“广至故城,在 今瓜州常乐县”。《重修肃州新志·安西卫》古迹条记:“汉广至县…… 后魏置敦煌、常乐二郡”;清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卷五广至条记:“北 周改大至,唐改常乐”等文献记载,该城起初为汉广至县治所,魏晋、隋 唐沿旧城置常乐县,东汉名宦盖熏即出生该地,官至汉阳太守。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破城子开北门,城内散见有灰陶、红陶片、黄釉瓷片、花纹砖块、房屋建筑遗迹及倒塌的土块。1968 年至 1970 年,当地群众在城东墙外挖防 空洞发现砖室墓,出土绳纹大陶瓮、水波纹陶罐、陶瓶、背壶、明器陶灶、 陶纺轮、五铢钱、铜箭头等物。城外北侧有小型庙宇建筑台基,当地百姓 称“望乡台”。城南一里许,有一处小型寺院遗址,建筑台基犹存,舍利 塔宛在,俗称“佛爷墩”。瓜州遗址众多,据说有遗址 55 处之多,遗迹 和城址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些为研究当时政治、经济以及古城形制 等方面提供了依据。1982 年,破城子被公布为第一批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6 年 5 月 25 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不远处的村庄就叫破城子村,应该是先有城,后有村,村名因城而得名。 古人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条件下,准确地预测出了农耕区与游牧区 的分界线,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上,则可耕作;200 毫米 ~400 毫米之间, 只能放牧;200 毫米以下,就是荒漠戈壁,但有水就有绿洲,也可以种庄稼。 古人自然没有如此神通的降水明细利器,但所修长城却精确区分出了农耕 和游牧两种文明形态。长城的功能是阻挡游牧民族南侵,以这样的功能来 看,如此分割也是在情理之中。在干旱少雨环境下,夯土寿命长久,异常 坚固;版筑技术过硬,千年不朽。在这人迹罕至、条件艰苦之地,夯出如 此巨大的坚固城堡,所耗人力财力自然不言而喻。建于唐代的破城子,远远比不上砖包明长城的端庄秀丽,但在荒漠戈壁上,在风雨旷野中,质地坚固的古城显得敦厚而朴实,用内在之坚韧迎接千年风雪挑战,这是它最 突出的特色,也是盛唐恢宏大气的一种体现。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城门南侧有一段马道,一米多宽,倾斜而上。当年驻守这儿的戍边将士便是从这里策马而上,日日夜 夜在城头观察敌情,巡视战事。顺着马道爬上城墙,扶着残墙,踏着瓦砾, 脚下踩着千年的积淀,眼前是无垠的戈壁、干涸的河道与历史的那一抹残 阳。西北本来就干旱少雨,大多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千百年来,一次次屯垦农耕和一年年过度放牧造成了植被的破坏,又因战乱不断弃荒,从而 加剧了沙漠化的进程。破城子出土过箭镞、铜钱、陶器、花砖、瓷碗,再 一次证明破城子其实不破,说明当年这里一派繁华。历经千年风雨的剥蚀, 岁月的洗礼,如今环顾四周,全然都是残垣断壁,废墟更有肥力,红柳燃 烧起一团团火焰,像在向世人宣誓自己的顽强,一支苍鹰在天空盘旋,展开理想的羽翼,给我一种莫大的勇气。“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一定来过这里,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写出如此恢宏大气之作,后来人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悟出边塞诗博大 深刻的意境。

探寻真相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诗人视死如归的决心和所向 无敌的气魄,让后人崇拜有加,感叹千古。 “汉有河西地,设阳关、玉门关以为门户”,隋、唐移玉门关于晋昌东, 有的学者认为早在东汉永平十七年(74 年)玉门关即已东迁。破城子很可 能是唐玉门关遗址,对此学术界意见并不统一,他们对隋、唐移玉门关于 晋昌东(今瓜州一带)这一说法没有争议,主要是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瓜州双塔水库下淹没的双塔堡就是唐玉门关。还有一部分学者则坚持认为破城 子才是唐玉门关真正的遗址。无奈时光流逝,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近百年来,不少学者致力于唐玉门关的研究,但众说纷纭,难以得出一个定论。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1996 年 8 月,敦煌研究院李正宇先生来瓜州考察。李先生根据《瓜州都督 府图经·卷第三》所载瓜伊驿道加以推测,认为唐玉门关应在锁阳城、北 桥子及踏实破城子之间三角地带范围内,据此推断出破城子就是唐代的玉 门关。我同意李先生的看法,破城子和锁阳城以及肃北的石包城遥相呼应, 呈三足鼎立之势。当年锁阳城作为瓜州最高行政驻所,破城子离锁阳城不 远,又和石包城相连,破城子聚险可守,可以有效地拱卫和支援锁阳城。 它是一个延伸的桥头堡,是一个插入前沿阵地的楔子,更是贯穿河西走廊 东西的一个据点,更是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破城子作为西防回鹘,南拒吐蕃,北挡突厥的重要城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直有重兵把守。这里既是兵站,也是东西南北商贾往来的补给站。曾为历代军事 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在苍茫的历史烟尘中,破城子已经不只是马背 上的货物,不只是驼铃声的悠扬,不只是羌笛中的哀怨,也不只是今人凭吊的沧桑,它是壮士戍边的城堡,诗人抒情的篇章,商旅打尖的驿站,英 雄效命的疆场,文明交汇的纽带,民族融合的宝地,中华文化的传承,历史悠远的记忆,沧桑岁月的见证。 可以想象一下,强汉盛唐,激情飞扬,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旗帜高 扬的激情时代。那时的武将不惜死,效命沙场,那时候的文人气冲斗牛, 壮歌天涯。中国的西北边陲,其时正是振起大漠雄风,战旗猎猎飘扬,塑造铁血男儿的理想之地。卫青、霍去病、李广、张骞、班超……一路走来, 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王昌龄、岑参、王之涣、王翰、高适……一路高歌, 奋笔疾书,流传千古。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陆游的一曲《诉衷情》,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只可惜南宋偏安一隅,西北边 疆已经不属于汉王朝之地,再也不能在河西走廊建功立业,再也不能远涉 西域开疆拓土。所谓的远大的理想只能是单枪匹马戍守“梁州”。梁州曾 是古九州之一,在陕西汉中一带,那里是中原腹地,但孱弱的北宋王朝,在金国铁骑的践踏下,导致靖康之耻,割地赔款,一再忍让。那卑躬屈膝 的姿态,那不思进取的懦弱,那屈辱至极的局面,让人捶胸顿足,心痛不已。 不但丢掉了黄河南北大片领土,丢掉国都汴州不算,还丢掉了长江之北大 片国土,只能退守杭州,建立了偏安一隅、苟延残喘的南宋王朝。宋高宗赵构苟且偷生,醉生梦死,无意北伐,“直把杭州作汴州”。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岳王爷那“壮 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那“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宏伟 志向只能成为梦幻泡影。只好“怒发冲冠”,也只能“空悲切”。陆游正 是生活在那个如同丧家之犬的南宋时代,他以身许国而无门,他报效国家 无路,对沦丧后的大片国土,自然只有梦中去寻觅了。在陆游的梦中,一 定出现过春秋的霸主雄风,战国的列强争锋,强秦的万里长城,大汉的铁骑精兵,盛唐的繁花似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重文抑武的宋王朝自从 建国的那天起就边患不断,四面楚歌,北有强辽,西有大夏,西南有吐蕃、 大理,后来又有强悍的女真在白山黑水建立的金国,群雄虎视眈眈,列强 时时觊觎。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软弱的北宋王朝虽然占据中原沃土和锦绣江南,但由于重文轻武,军备废弛,只能采取和和打打,打打和和,且战且退,割地赔款的战略, 北宋同时和大辽、西夏作战,后期又与金国交锋,连年战争,早已让孱弱 的北宋不堪一击。不知道那些脑满肠肥的统治者脑子里那根神经出了问题, 丝毫不知唇亡齿寒的宋,竟然联合金兵灭了辽,金国随即恩将仇报,翻脸 不认人,挥师灭了北宋。后来蒙元挥师南下,南宋再一次上演愚蠢的一幕, 又联合蒙古铁骑灭了金,消灭一个强敌,继而又出现了另一个更大的强敌, 才出狼窝,又入虎口,蒙元更加残忍,不给南宋一点情面,“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早已无望,崖山之战,南宋彻底覆灭。凶残的蒙古铁骑所向披靡, 中华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直到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北逐蒙元, 设九边固守大明疆域,大将冯胜筑嘉峪关,聚险守卫。虽然“西线无战事”, 但也造成了固步自封的局面,从此只能“西北望,空悲切!”明末天下大乱, 群雄四起,李自成、张献忠势如破竹,明王朝内忧外患,加之吴三桂关键 时刻倒戈一击,清军顺势入关,随即一统天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闪 亮登场,中华版图也由此确定了下来,多民族的组合的中华民族进一步形 成。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268 年后清朝覆灭,历经民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直到新中国建立后, 强边固防,我们懂得每一寸土地都来之不易,每一寸土地都带着血光和历 史并肩而行,眼前的破城子仅仅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一具遗 留残骸,一株不起眼的小草,一片飘零的落叶。 羌笛悠悠,风声呼呼……归途中,越野车像脱缰野马在荒原上奔驰, 扬起滚滚烟尘让人恍然如梦,顷刻间回到黄沙滚滚,两军战尤酣的古战场。

破城子 河西走廊进入青藏高原的咽喉要地

破城子,一座残破的边城,历经两千年的风雨沧桑,见证过金戈与铁马, 品味过辉煌与暗淡。昨日与明日,前瞻与回顾,理想与现实,天荒与地老, 传说与史实都汇聚在这里。破城子一言不发,静静地耸立在荒野上,千年 不倒,巍然屹立,像一个巍峨的历史坐标。

(王彦峰 杨秀川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城子   河西走廊   玉门关   安西   盛唐   青藏高原   敦煌   锁阳   王朝   要地   铁骑   南宋   北宋   咽喉   遗址   美文   古城   千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