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静乐县康家会镇后曲卜村东北玉华山之巅,有一座宏大的城堡,当地村民称为——玉华寨。整个城堡全部用叠石垒成,雄浑大气,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大有“孤城上与白云齐”之感。城堡依托山势而建,顺着地形蜿蜒,城墙总体呈长方形,有的地方呈椭圆形,空中俯瞰,形似乌龟,城外边墙有瞭望口,射击孔;城内地势平坦,有独立石屋,环环相扣,互为依托。城堡巧妙利用地形地物建造,居高临下,虎踞龙蟠;视野开阔,攻守兼备。初步判断为古人类居住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据村中109岁的老者讲,玉华寨存在已久,从自己记事时起,老人们就讲述有关玉华寨的传说,说山上不仅有宏大的城堡,还有关帝庙、北齐庙、观音庙等众多庙宇,每当遇到干旱年景,附近村民就上山祈雨。

玉华寨是一处古代军事要塞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雄伟的玉华山

康家会镇后曲卜村频临碾河,背靠海拔1902米的玉华山,山峰距村5里之遥,山坡上森林茂密,灌木丛生,怪石嶙峋,皆为花岗岩石质结构。山顶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建于山顶的玉华寨面积足有足球场大,周长数百米。山寨经人工叠石砌筑,因山势而建,形成错落有致的台地,外围砌有坚固工整的石墙,周边设有瞭望孔,城堡之内建有数十间房屋,皆为石块砌成,足可容纳三五百人,严然是一处人类居住过人的寨子,玉华寨何于何时?其功能作用是什么?在《静乐县志》等古籍文献中均无记载。当地村民只知该寨年代久远,一辈辈口口相传,称之为玉华寨。

玉华寨顶部较为平缓,依地势分为三层,每层外围均有人工砌筑的石墙,最外石墙达5米之高,边墙上每隔一段就设置一个瞭望孔,科学合理,布局严整,显然是用于军事防御。城堡之北建有山门,山门亦为石砌弧形过道,门洞高约2.5米,宽约1.5米,长约2米,原本有大门,现只剩横梁。中层因势而建,是为瓮城,也可作缓冲带;内层建有房屋,皆为石头垒砌。登临城堡,四面八方数10公里范围之内的一举一动都在监视之中,选择此地可谓颇具慧眼,山岗之下就有泉水、小溪,以及滚滚碾河,可以就近解决生活用水,山岗周围的大片草场,可以用来放牧战马,没有相当专业的军事眼光,不会在此处设置关城,没有雄厚的实力基础,不可能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

从建筑设计来看,玉华寨极具军事防御功能,或许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修筑的山寨,据险守卫,与官府对抗;也许是附近村民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逃难避险,据守于城堡之内,从瞭望孔可观察敌情,大门一关,飞鸟难越,兵马难侵,处于寨中,居高临下,可以随时发起进攻,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玉华寨与石峁遗址存在联系

静乐是一方古老的土地,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风神山旧石器的大量发掘,见证了静乐人早在那个时期已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发现玉华寨,第一时间想到了石峁遗址。急忙找来石峁遗址图片一一对应,觉得两者很是相似。由于古代生产力低下,时有洪水泛滥,但又离不开水源,故在选择居住地时常常依山傍水,就是选择高地,山下有水,风神山遗址就在汾河西岸的风神山上,与玉华寨如出一辙。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大美静乐

玉华寨位于碾河北面玉华山上,非常适合古人类居住和生活,从山坡上沉积的砂石、鹅卵石判断,当时碾河床水位很高,由于长年累月的河水冲击,河谷变得更深,同时也说明远古时期碾河水量很大。当地村民在修房盖屋,田间耕作时经常发现一些远古打砸器,以及绳纹陶器,足以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居住,风神山遗址与玉华寨遗址极为类似,这与丁村文化一脉相承,若不是“丁村遗址”,“丁村文化”发现较早,最先命名,山西的古文化、古人类研究就要从静乐开始,“静乐遗址”和“静乐文化”也会写入史册。玉华寨遗址若真是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就说明静乐大地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就有人类居住,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石峁遗址1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石峁遗址2

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海拔1300的石峁村,有一处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的石城遗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石峁遗址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窗口,可能是夏早期中国北方的中心。据专家研究有很有可能是黄帝的都城昆仑城。这个曾经的"石城"寿命超过300年,在石峁城的石墙之间发现玉器,包括玉铲、玉璜,这些玉器与和田玉惊人的相似。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美玉1

197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发掘出殷王武丁(公元前1324—前1266)之配偶妇好之墓,出土随葬器物1927件,有礼器、仪仗、装饰、赫然日用品等,玉器有青玉、墨玉、白玉、黄玉等,数量颇丰,造型优美,雕刻细致,玉之圆润,经考古专家考证和研究,这些玉来自遥远的新疆和田一带。那就是说明在遥远的古代,甚至更远的上古时期,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起源之时,中原与西域早就有着深刻、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已经有一条或几条稳定的玉石之路,从昆仑山沿着一条固定路线东进南下中原各地。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美玉2

玉石在远古时期作为通灵天地的神器,古人对它非常崇拜,作为玉华寨的“玉”极有研讨价值,很有可能与先民崇拜玉石有关,玉华寨很可能与石峁遗址一脉相承,都是古人类活动遗址,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玉华寨的“玉”字大有考究

静乐位于汾河上游,作为汾河文明的发祥地,古文化遗迹丰富,隐藏在山野的古遗迹很多。听闻距静乐县城东北四十里,康家会镇后曲卜村东北的高山之巅有一个神秘的山寨——玉华寨。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远古人类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石器

当听到这个名字时,我的心头禁不住一震。之前考证过的一个地名跃入脑海——玉石窑山,以“玉石驼峰”最为壮观。“玉”者,指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玉”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为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后引申为色泽晶莹如玉之物,代指道德高尚,品质优良之人。“华”,荣也,美丽而有光彩之物。《尔雅·释草》曰:木谓之华,草谓之荣;《诗·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国古称华夏,今称中华。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玉石之路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发现玉质晶莹圆润,质地坚硬,击之发声,可以作为观赏和劳作的工具,最为重要的是古人把玉看成神器。《越绝书》曰“夫玉亦神物也”,指玉器可以禘上帝和百神。《说文解字•玉部》说:“巫以玉事神”让神与人沟通,巫师就用玉来祈求神灵。再到后来,玉成为了权力的象征,富贵的代表,功勋的奖赏,人们生要带来,死要带去,由此产生了影响深远的玉文化。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敦煌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

舜摄政时把不同的玉圭颁给不同级别大员,以示级别;大禹治水成功,尧以玉圭赐之,以示奖励。大禹征苗,所带信物便是天子所授之玉,夏启曾戴玉环,佩玉璜;商将鼎与玉视为国之重器,商纣王登鹿台焚身,佩戴玉器有千件之多,中国古代君王、贵族下葬往往以玉石陪葬,最为著名的是汉代金缕玉衣。中国古代的玉石,主要有产于昆仑山麓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和辽宁的岫山玉。其中知名度最高、最为美观大气的就是和田玉,从商代开始一直到清代,3000多年间一直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成为华夏文明高贵典雅的象征,精神寄托之所在。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玉门关遗址

玉华寨年代久远,是碾河流域先民崇拜的圣山,向往美玉的有力佐证。从山顶石块垒筑的生活遗址来看,可以追溯得更加久远,由于时光流逝,碑石记载的玉华寨周围的山村有的已经消失了,上面所有的名字都成了古人。探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古碑中自然有许多“天地悠悠”的乐趣。有待我们深入探讨,起到更大更新的发现。

玉华寨四块石碑考证探析

玉华寨山高林密,灌木丛生,整个城堡隐藏在茂盛的绿植中,惟有高耸的边墙蜿蜒起伏,异常醒目。据村民们说:玉华寨曾有一座古老的寺庙,有关帝庙、北齐庙、观音庙等,塑像、彩绘、建筑造型,新颖别致、金碧辉煌,但历经风吹雨打,时光洗礼,早已难寻踪影,如今尚存四块石碑。分别为《重修玉华寨碑记》,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修玉华寨碑记》,立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玉华寨碑记》,立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重修玉华寨关帝庙北齐庙碑记》,立于同治二年(1863年)。四块碑高均在1.5米以上,宽0.8米以上,字迹清晰,依稀可辨。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玉华寨边墙

《重修玉华寨碑记》 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盖闻天地之间无不有神,无不有人;精笃之至,人即为神;昭格之下,神可通人;仿神之为,灵昭昭也。况桂籍司其掌握,异姓同心共济者乎?本玉华寨旧有神堂殿宇,民安物阜,神实佑之。众村公议,新建庙宇塑像,旧基重新苐力,御于昨岁,不逾时而巍然焕然,受神之佑,可预卜无疆矣。落□落成,故立石刻铭,以志不朽云。

各村纠首(略);泥瓦匠 木工 画师(略)

大清乾隆贰拾柒年柒月初九日 立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椭圆形工事

《重修玉华寨碑记》 立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

静邑东路治城四十里曰玉华寨,山势耸特,林木蓊翠,东南之近复引水泉泻出于石间者,斯真洞天神府,一方之伟观也!先民因依之地建关帝庙、泰山庙于兹山之巅,亦以风景极佳堪为神灵棲休之地。如数十年前有牧人失火,树木焚死者十方七八,迄于今而萌蘗复生,材木不可胜用,乃又屡被无耻之徒斧斤伐之,不数年而仍然濯濯然。武生巩高峻,余兄也,曰是不可以坐视,妥(绥)集众村公议,罚被□献戏三场钱十千,以为金装圣像、修理碑石之费,而犹未已也;又众村捐粟数石,置一焚香修火之,人使洒扫殿宇,经理山林,庶不至如徒之侵伐。因刻于石,以志不朽!

各村纠首(略);泥瓦匠 木工 画师(略)

利润村儒学生员巩高士撰

大清嘉庆二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 立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石碑

《重修玉华寨碑记》 立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

是庙者,静邑东距之胜境也。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有古人作之於前,不可无今人继之於后也。

是庙创建无稽传,有明嘉靖间钟铭,一云观音祠,而不言今。兹神亦不知何说,第后虽屡次葺补,然规模卑狭不足以壮神威,人心有不悦则神灵所尔妥。季夏众村公议重修,增其式廓,新建正殿四楹。东三楹为关帝庙,西一楹为天齐祠。圣像栋宇则金碧光辉之,又东建禅室二楹,为焚香修火人居。因将庙西之杨桦树木刊(砍)伐变价为工程费用之貲。众村人运土、运水无不乐从,较之往昔,诚焕然一新矣!季秋告厥成功,因镌於石,以志不朽云。

各村纠首(略);泥瓦匠 木工 画师(略)

利润村廪膳生员:巩高士熏沐撰书

大清道光十一年岁次辛卯八月吉日

重修玉华寨关帝庙北齐庙碑记》 立于同治二年(1863年)

忆山寨之所昉,神圣之由来。在昔应有铭於石者,愚固不敢妄拟焉。特记今日之事,以垂於后世云。大抵神功因人力而显,人力借神功而成。兹者林茂树森是神功也,修残补缺是人力也。人之有力赖神功以庇之,宜其为神功用之。自道光十一年创建正殿四间、东廊二间至今卅余年矣。庙宇将倾,垣墉已颓,观者莫不叹焉。于是,合十二村之人民,会处公议,仍旧迹而庙貌,欲观其新粧;灵形而神塑,欲增其大焉。特虑神功无涯而人力有限,未可轻举其事。因将山木之成材者间而伐之,以木易钱,足备木石丹青、一切上下转运之费,人如此祷,神即此应。既定其议,遂督其工。各秉虔心,共勷盛事。所以不日而大功告竣。是可知人力之中神功寓焉。因勒石以显神功之大。以见人力之齐耳!是为记。

各村纠首(略);泥瓦匠 木工 画师(略)

定邑儒学生员 巩星熏沐谨撰

本邑居士 谢瑶熏沐敬书

大清同治二年七月初旬四日

据村民一代代口口相传,玉华寨年代的非常久远,至少说明在明代城堡之内就建有庙宇。道光十一年碑文记载:“是庙创建无稽传,有明嘉靖间钟铭,一云观音祠,而不言今。”可知明嘉年间这里的庙有“观音祠”,说明是佛家庙宇,且可以追溯明之前乃至更加久远的年代。在嘉庆二十五年碑中记载:静邑东路治城四十里曰玉华寨,山势耸特,林木蓊翠,东南之近水泉泻出于石间者,斯真洞天神府,一方之伟观也!足以见证玉华寨当时是古木参天,泉水淙淙;景色迷人。在乾隆二十七年碑中记载:“玉华寨旧有神堂殿宇”;在嘉庆二十五年碑中载:“先民因建依之地而关帝庙、泰山庙于兹山之巅”;综上所述,玉华寨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从后来的“关帝庙”“天齐祠”“道士刊运杨桦木树大小千株”可知这里到了清代就成了道观,有道士居住。从这四块碑文和人们的传说可知玉华寨寺庙是由周边十多个村共同修建,共同管理,包括这里的山林利用。这些村包括李家墕、寨沟、照夥村、铺湾村、杨将堡、庙沟村、利润村、东岭村、后曲板村、前曲板村、刘西村、安庆村、煖泉村、赵黄村、冷泉村、井沟村。其中后曲板、前曲板即为现在的后曲卜、前曲卜,李家漹即为现在的李家岩,东岭即为现在的东里上,冷泉铺即为现在的铺上村,在沟即为现在的寨沟。还有碑中提到的煖泉村、井沟村、杨将堡,均已无法考证。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苍松

玉华寨碑文语言精炼,文采出众。如:在乾隆二十七年碑中写到:“盖闻天地之间无不有神,无不有人;精笃之至,人即为神;昭格之下,神可通人;仿神之为,灵昭昭也。”在道光十一年碑问中记载:“是庙者,静邑东距之胜境也;然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有古人作之於前,不可无今人继之於后也。”在同治二年碑文中写道:“大抵神功因人力而显,人力借神功而成,人之有力赖神功以庇之,宜其为神功用之”。突出天人合一,彰显敬畏天地之意。情景交融,语言精辟。从撰写碑文的儒学生员、廪膳生员、本邑居士、定邑儒学生员可知清代静乐在科举制度下,岑山书院、恒麓书院所培养的人才在乡村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比如撰写碑文之类。从各村纠首在管理地方庶务,从事公益事宜等方面,比如“公议禁山碑记”中,明显看出当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和信仰追求。

玉华寨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明代古钟不见踪影,庙宇荡然无存,只有高大的寨墙和四块石碑诉说着曾经的荣耀和辉煌。

玉华寨《公议禁山碑记》意义重大

玉华寨碑志有别于其它地方的一共同特征,那就是四块碑中均提到保护山林植被。嘉庆二十五年碑中记载:“数十年前有牧人失火,树木焚死者十方七八,迄于今而萌蘗复生,材木不可胜用,乃又屡被无耻之徒斧斤伐之,不数年而仍然濯濯然,遂集众村公议,给肇事者以处罚。”同治二年碑阴则直接刻有《公议禁山碑记》,规定“凡放畜入山林,斧伐大小木植,查明具官罚伐钱三千文整;”同时对知情不报、偷放伐木者,同样给予处罚。是我县目前发现最早的民间禁山公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特别是在《重修玉华寨关帝庙北齐庙碑记》之《公议禁山碑记》中记载:“凡放畜入山林,斧伐木大小木植,查明具官罚伐钱三千文整;查明人使用倘有放一偷同罚,恶徒不罚合社禀官训谥。”说明这一时期从民间保护林木逐渐从单纯的禁止逐渐发展“惩官判断”。可以窥见民间护林意识已经逐渐影响到官府参与林木保护。

《重修玉华寨关帝庙北齐庙碑记》之《公议禁山碑记》:

盖问而知之,凡事不可举。凡放畜入山林,斧伐木大小木植,查明具官罚伐钱三千文整;查明人使用倘有放一偷同罚,恶徒不罚合社禀官训谥。前洎三十七年庙於风雨漂泪,公议因 塞,杨桦木功成刊(砍)伐通利,大小木九百九十二件,按大小木植,披壹村按股公开,木匠伐木三股利过件,按件壹十二村,每村通利,过大小木植二百六十六,重村木植三千二件重修。每一村排一工,每一工排水五担,每一工排土廿担,金粧献战功大小。以旧建新,每村摊钱柒仟文,二年至三年五月初九日写禅修龙泉置镌仙此功。杂用一切花费钱捌拾肆千文整,奉神讨贴,众村纠首开刻於后(略)。

大清同治二年七月初旬四日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环形工事

这是静乐首次发现的一块禁山碑,对于保护环境,爱护林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木保护碑刻的发现,成为研究静乐的林业发展演变、生态变迁和护林等学科研究中的重要原始文献,其在文物、学术等方面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说明在清同治年间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立碑石以示警戒。此碑宣传了民间林木保护思想,也体现了村民护林的强烈意识。《重修玉华寨关帝庙北齐庙碑记》林木保护碑条规从“凡放畜入山林,斧伐木大小木植,查明具官罚伐钱三千文整;查明人使用倘有放一偷同罚,恶徒不罚合社禀官训谥。”。说明这一时期从民间保护林木逐渐从单纯的禁止逐渐发展“惩官判断”。可以窥见民间护林意识已经逐渐影响到官府参与林木保护。

山西静乐发现一座宏大叠石垒城 疑为古人类遗址或古代军事要塞

眺望远方

这种立碑撰文于寺庙,首先是基于警示后人,说明玉华寨一带森林茂密,有人上山砍伐树木,寺院、道观为信徒们诵经、祈福;文人游览观光之所,矗立于寺院的护林碑容易被人们看到。经过这些人的诵读、传播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村民保护林木的自觉性。再者碑刻源于“万物有灵”的民间崇拜,从主观上会使山民崇拜神灵,百姓在这种思想的感召和驱使下,认为树木有灵性,碑刻有警示作用,关乎自己和家人乃至本村命运,在碑文的警示下默默相约成规,不再砍伐树木,产生爱树禁伐的自我约束意识,逐渐转化成爱林、护木的责任和义务,客观上起到了保护树木及山林避免被破坏的作用,进而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玉华寨《公议禁山碑记》的发现,对于我们现在治理山川,保护林木永远有警示的价值和意义。

玉华山横空出世,东碾河亘古悠远。深秋之际,独立山岗,迎着呼啸的风,放眼望去,视野开阔寂寥。天阔地远,一览无垠,天蓝的出奇,地绿的诱人。陶醉于这蓝绿的天地之间,呼啸的山风,芬芳的花香,动听的鸟语,此起彼伏的虫鸣。把我的情思一下子拉到了悠远的古代。大有一番“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感慨。虽然玉华寨最早的残碑发现于明代,但石头垒砌的遗存显然更加久远,那一堆堆、一列列石头垣墙,是先人们筑石垒城的有力见证;那规整的山门,整齐的石墙,很像几千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或许是古人为了躲避战乱逃往玉华山,用石块垒砌一个个堡垒,用以抗击土匪袭扰,也或许就是土匪,在此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对抗官府。遥想当年,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居住在玉华寨的古人是如何把一块块大石排列到这巍峨的山巅!从哪一块块碑石记述了不知道多少次重建寺庙的艰辛。

夕阳西下,一只苍鹰盘旋天空,闭上眼睛,仿佛听到了那远去的鼓角争鸣,战旗猎猎之声,苍鹰成为城堡真正的主人,尖锐的鹰唳一次次将玉华寨城的千秋美梦惊醒。神秘的玉华山,有待我们进一步考证发掘。

(文图 王彦峰 吕有宽 杨秀川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静乐   关帝庙   遗址   乾隆   叠石   生员   碑记   发现   北齐   碑文   山西   要塞   林木   神功   山林   玉石   美文   宏大   村民   城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