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白马庙山为静乐县寨峁山主峰,其状高耸入云,视野宽阔,森林密闭,风景优美。山顶有一庙宇,称之为白马天神庙,相传为供奉晚唐名将高思继所建。高思继骑白马跨银枪,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号称五代十国第一枪,为后唐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皇帝敕封为白马天神。民间也有高思继保薜平贵争西一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庙宇海拔高程1980米,周边分布有双路、娑婆、娘子神及康家会四个乡镇的数十个村庄,我的家乡崔家沟就坐落在白马庙山的西坡脚下,距庙约10里之遥。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小时候常跟母亲经此山去娑婆乡于家峪村松家泉看望外婆,出门便开始爬山,经10里长坡到达山顶,然后向东穿梭于相连的各山岩之间,行走约10余里平缓的山路便能看到东碾河的娑婆川,再下行10余里陡峭的山坡便是外婆村。寨峁山方圆几十里内是没有村庄的,只有山顶这座古刹的遗址有过人为的建筑。蜿蜒的山岩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花草灌木,坡面和沟底便是成片成片的油松、落叶松、山柳和桦树;夏天的山岩到处是各式各样的鲜花,五彩斑斓的花朵铺满草地,紫色的野花最为迷人,这种高贵的颜色只有高海拔的山区才可见到。秋天的山是丰硕的果园,满山的茧茧、醋溜溜、油皮皮挂满枝头,饿了渴了便可直接食用,母亲常说“饱山饿城”,不用花钱也可塞满一肚;不知名的小鸟自由地飞翔,狍子时不时成群集队从眼前掠过,野猪、狼也偶有出没,七十年代时还有两只豹子被打猎者误击,所以,上山之人寥寥无几,一路是很难遇到其他行人。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高中毕业后我回村劳动了两年,也曾去过白马庙山。有一年春季队里牲畜缺草,村里组织了10余名青壮劳力住在白马庙山附近割草,我便是其中之一。当时我们经常休息于庙宇遗址间,各自叙述着长辈们有关庙宇的传说。有的说建庙时村民们正在发愁瓦如何搬运上山,见一群羊站在瓦堆前不走,便一个羊背上扣了一片,羊群排着队直达山顶的寺庙,解决了人们搬运的难题;有的说天神庙原来塑有一匹高大英俊的白马,夜晚经常去农户地里偷吃,老百姓便进庙将其四蹄钉在了地上,从此庄稼再没有遭到折害;还有的说寺庙院内有一深井,贴着耳朵便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好事者将麦芒倒进去,若干天后便从邢家沟县城水源地流出等等,听起来都觉得神乎其神。但我印象最深的是亲眼目睹了遗址中横躺着的几块碑,有块上面尽是刻着“呵、咪、吒、吮、嘛”等带有“口”字旁的字,只觉奇怪,却因念不通也理解不了意思则罢。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2019年在整理我们村吕氏家谱时,因祖传的神子文革时被毁,曾祖以上的名字都无人知晓,有人告诉我白马庙山碑上有许多人名,那是包括崔家沟在内八个村修建时的布施,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我便决定去一试。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深秋的一天,我带着侄儿吕天俊,外甥刘志峰从崔家沟出发,一路爬山而上,由于多年很少有人上山,原来的路杂草丛生,已经看不出路的样子。走了一个多小时近乎一半路程时觉得腰酸腿困,便坐下来喘了喘气,看着多年前走过的地方,不觉勾起了很多的回忆,特别是我去世四十多年的母亲,那小脚爬山时艰辛的样子历历在目,眼里不由得噙出了泪花。又过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爬到山顶,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树林,满山遍野一片绿色,那里或许也有我在泉庄上初中时,学校组织勤工俭学栽过的几株。近看,灌木杂草把整个树木之间塞得满满当当,比起记忆中,树多了许多,山绿了许多,就连前几年在山上修建风电时的临时道路也被杂草淹没,连同寺庙遗址都找不到踪迹。我们三人来回穿梭于草丛之中,终于在一片小树林中找到寺庙遗址。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寺庙掩映在树林草丛之中,周围有许多野猪搂草打卧的痕迹,深怕从寺庙中冲出来袭击。经过一阵惊扰,确定安全后我们才回到寺院。遗址足有亩数,四周围墙都有石坎,近年来善施者在北边建起了两眼石窑,供奉着两尊神像,还有一个能移动的神坐木架。在院内草丛中我们找到了两桶石碑,经仔细辨认,较早的一块是道光二十七年立,距今已有173年的历时。碑志由元洛寺住持僧性达旺云弟子农缙居撰写,介绍寺庙即供白马天神,但年久失修,八村竭财补修,定会感动神灵,保一方平安健康、风调雨顺。寥寥数语,前因后果交待得清清楚楚。碑中八村即为安子上、北石栈、刘家庄、崔家沟、季家沟、南石栈、李家岩、赵家沟等村,是本庙的创建主体。碑的背面为八村之外的捐款村及人名,合村捐款、纠首牵头的有双路镇泉庄、安子坪、程子坪、元洛、斗康、狼儿沟、岔口、南沟、双路、下双路、土沟、马家湾、西沟、中庄、樊家村等15村;娘子神乡庙沟、布袋沟、杨家沟、细香岩、安子梁、王家沟、曹峪、东沟子、乔家沟、刘家村、水泉湾、西会、周家庙、娘子神、狼窝、邢家沟、黑汉沟等17村;娑婆乡里货郎沟、常湾、堡子会、兴旺庄、官地、娑婆、大神沟、大会、对子沟等9村;段家寨乡段家寨、贺丰2村;鹅城镇魏家坪;康家会镇曲卜;以及现已无法考证的安子村、王家村、老成渠、混泉村、胡家岔等5村,共计50村;另有15个商铺268名个人。本庙涉及村多,捐款人多,足可见当初规模之大,影响之大。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另一块为光绪二十四年立,距今也有122年的历时。碑志由陈聚安撰写,讲到白马行祠位于芦芽山脉,岑山之主,距县城五十里。由于圣像破损,民心不安,故补修正殿,新建山门马棚,求神道保佑。碑的背面为捐款捐物村及个人名单,主要为上述创建本庙的八村及个人,碑中赫然有我祖父吕成元的名字,是崔家沟村纠首之一。我们拍了照片及进行了抄录,遗憾的是唯独不见以前那块刻有“呵、咪、吒、吮、嘛”等字样的碑,在寺院的各个角落找了半个多小时竟都无果,也可能埋在庙院土中,也可能砌入石窑的地基,那可能是白马天神庙最早的一块,或许最能说明创建时间,或许还有我高祖以上的名字。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看碑结束已是下午二点,我们稍作休息,吃了点干粮便走到最好的观景位置向西眺望。秋天的能见度格外清朗,远处层层迭迭的山峰,漫漫无际的土地一直能望到天边;近处风神山、天柱山、四棱山、芦芽山、荷叶坪以及汾河尽收眼底;鹅城镇、段家寨乡、辛村乡、王村乡均可目睹,双路乡、娘子神乡的大部分村庄更是一目了然。近处看,那满坡的树木被秋风染成各式各样的颜色,收割了庄稼的黄土,没有收割庄稼的绿地,像一幅水彩的油画五彩斑斓、美不胜收。大家感叹大自然的奥妙:崇山峻岭装扮了世界,河流纵横哺育了生物,广袤无垠的土地滋养了世代繁衍的人们。身处其境顿觉心胸开阔、心旷神怡,忘怯自我、融于自然,给人一种不苟功利、顺应规律、善待生命、平和处世的精神力量,或许这正是古人建庙於此的真正目的。

静乐寨峁山 白马天神庙

起身走时,再回头留恋一遍,唉叹自己已是60多岁的人了,山高路远,恐难再来,一种忧伤袭上心头。更没有想到是我的家乡崔家沟竟在去年年底因地质灾害整体搬迁到县城,整个村庄已复垦为耕地,崔家沟村将在全省的行政区划中消失,白马庙上也将成为永远的记忆。

(吕有宽/文 杨秀川/图) 二〇一九年十月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东沟   天神   白马   碑志   静乐   成片   庙宇   近处   庄稼   草丛   娘子   寺庙   遗址   美文   村庄   县城   山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