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玉门山障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几多苍凉,几多悠远。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道出了边塞之地,西行万里的无限苍凉。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汉代敦煌郡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河仓古城因临河(疏勒河)而建,故称“河仓城”。河仓古城从汉代直至魏晋南 北朝时期(前104年—420年),一直是玉门关以西边防线上储备粮草、武器、军服的重要军需仓库。当年驻守玉门关、阳关以及长城沿线烽燧、城堡的军队均从这里领取给养,它还是汉帝国远赴西域使臣、商旅的重要补给站,过往军队、官吏连同随从马匹都在此地补充足够的给养,以备长途远征。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发现河仓

关于河仓古城的发现,也是费了一番周折的。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来到敦煌,对长城沿线烽隧进行考察和发掘。1907年5月,斯坦因在大方盘城的周围进行考察, 在其烽燧的灰烬中发现了4 枚汉简和1件有浮雕花纹的 铜带钩,将敦煌西北小方盘城(玉门都尉府)之东11.5公里处的大方盘城(昌安仓)定名为“河仓城”,将此城编号为“T18”。20世纪40代,我国的一些考古学家同样持“大方盘城”就是“河仓城”的观点。几十年来,“大方盘城”为“河仓城”的说法得到了广泛支持和传播,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敦煌研究院李正宇看着大方盘城在寒风中傲立的架势,觉得有点不对劲。在唐代史书中记述就已经“其城颓毁,其址犹存”的古城遗址,为什么1000年后,还挺立着六七米高的墙壁。带着满腹疑惑,他通过精确的计算和考证,发现大方盘城的大小是河仓城的两倍多,从沙州城到大方盘城这儿的距离也与《敦煌录》上记载到河仓城的距离也不同。李正宇先生终于下定决心要纠正一桩历史的错案,还大方盘城以历史的真实,它不是河仓城,而是“昌安仓”。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2005年七八月间,敦煌市博物馆原馆长傅立诚先生用谷歌电子地图察看敦煌西部长城沿线烽燧,无意中发现了在榆树泉盆地长城尽头有一座古城遗址。古城只残留四周的土垣,因土垣隐藏在高耸的芦苇丛中,不仔细找极难发现它的存在。后来他们兵分数路,历经艰险,终于在玉门都尉府以西的榆树泉盆地发现了这座古城,其位置、规模、保存现状,与敦煌文献《沙州都督府图经》《敦煌录》《沙州归义军图经略抄》中有关河仓城的记载是一致的。河仓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建在榆树泉盆地中央位置,加之四周芦苇茂密,周围是水湖、沼泽,又与北边不远处的疏勒河相连。因此,河仓城的得名应与疏勒河相关。而其北、南两边有长城沿线,附近有河仓烽。因此,此城的位置极为重要,既有湖泊作为天然保护屏障,又有重兵防护守卫其安全。从其选址、规模形制、地理位置、周围的防御守卫设施上来看,都是西汉时期西部边塞前沿的一处重要的军需储备库所在。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追根溯源

李广利两次伐大宛,都是从敦煌玉门关外出发的。第一次伐大宛兵败后,在玉门关外屯兵驻守,征粮备战,待再次征伐大宛。据《史记·大宛列传》载:“益发恶少年及边骑,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负私从者不与。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槖驼以万数,多赍粮,兵弩甚设,天下骚动。”李广利汉代屯兵处,就是榆树泉盆地一带的天然的湖滩牧场。为了征伐大宛的需要,建了这座粮仓。河仓古城成为李广利大军征伐大宛的重要粮食供应基地。《后汉书·明帝纪》载:“(永平)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彤出高阙,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骑都尉来苖出平 城,伐北匈奴。窦固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伊吾庐城。”永平十六年(73年),约为伊吾路打通之时。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又据《后汉书·西域传》载:“(永平十七年)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永平十七年(74年),窦固率大军再次北征,出敦煌昆仑塞,经伊吾,逾白山,过蒲类海,破车师,又在车师前后部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伊吾路则全 线贯通矣。至此,中原至西域主要由现瓜州县(安西)桥子乡一带的玉门关经昆仑塞前往,经敦煌出玉门关之路重要性则大大降低。后来因伊吾大道的开通,中原王朝之疆域已远达西域,敦煌已成为大后方,向西用兵主要沿明水、伊吾大道而行,汉长城随弃之不用,这座边塞仓城亦随之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到了唐宋时期,威震一时的河仓城早已成为一座荒城,随着时间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它只出现在历史文献之中,其状况仅为“莫知时代,其城颓毁,其趾(基址)犹存”了。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功用非凡

西汉王朝与匈奴之间战事频繁,河仓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仅城内有守军,城外的戈壁高地上,专门筑有仓亭燧守护河仓城。一旦外敌来袭,即可点燃烽火。汉代的长城每隔5里到10里就有一处烽燧,每个烽燧都驻有一定数量的军卒,他们兼有屯田和戍边双重职责,遇到敌情,白天燃以烽烟报警,晚上则用积薪举火报警。根据入侵敌人数量的多寡,烽烟和炬火的燃放地点、燃放规模、燃放程度也都有详细的规定。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河仓城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驻守玉门关、阳关、长城烽燧一线官兵,以及西进东归将士的所需粮食、衣物以及草料供给,全部从此库中领取。把仓库建在河谷地带,一是考虑戈壁滩上风沙太大,仓库如果建在高地上,很容易被大风刮倒。二是为了方便运输。这些物资并非常人所想象的由驼队、马车穿越戈壁沙漠运输至此,而是利用靠近疏勒河的优势,先将粮草从各地征调至酒泉、敦煌后,由负责漕运的军卒从疏勒河上船运而来,囤积于此。然后再根据沿线各驻守部队的需要,一一分配后,再船运而去。这样做,既提高了速度,又降低了风险,还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三得。遗憾的是,河仓城遗址没有发掘出多少有价值的文物,2000多年前,河仓城是否有过金戈铁马、烽烟四起的战争,我们无从考证。只能望着日渐干涸的疏勒河,想象在那遥远的年代,这里河面宽阔、船只往来,一派和平繁华的景象。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悠悠往事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代,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王朝的版图,汉帝国在这里设立郡县,并先后在公元前118年和公元前111年两次大规模移民实边。与此同时,还设立官田,调集几十万部队、戍卒到边地开展“军屯”。这的确是中国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笔,兵不血刃,河西走廊一线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在汉王朝多年的经营之后,从此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在记录这些伟大时代的伟大事件时,却一般不会记得个体的存在和感受。在移民中,有灾民、贫民,还有囚徒和贱民,他们背井离乡,远赴边塞绝非个人心之所愿。而那些戍边的将士,除了要从事农业生产外,还必须时刻警惕敌人的来犯。“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戈壁荒滩,荒芜寂寥;河西之苦,苦极天下。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今天的我们完全无从想象戍边生活的基本场景。那些远离故土亲人,孤独而艰辛的边关岁月。“将军 百战死”“寒光照铁衣”“一将成名万骨枯”,能留在浩如烟海的史籍里的,只有惊心动魄的外交斡旋和金戈铁马的沙场喋血,只有王侯将相的丰功伟 绩,只有达官显贵的豪言壮语。而作为小人物早已被历史所遗忘。“可怜 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关于古代的边地生活,特别是戍边将士的生活状态,史书中鲜有提及。只有在边塞诗人的诗作中才可以看到,只能从大量的边塞诗中感受个中滋味。从汉到清末,移民和戍卒们成千上万,他们默默地走来,又默默地死去。“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是何等的悲壮,几多的凄凉。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盛大敦煌

敦煌的文物太多了,古城、古道、古烽燧、古石窟,古佛塔、佛像星罗棋布,这里曾经是汉代通向西域和中亚的西大门。自从汉武帝辟路通疆,汉唐时期一直是西陲重镇,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北宋,这里都保持了相 当地辉煌与繁荣。“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这里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线,出关茫茫戈壁,黄沙万里,一派异域风光,心中不免伤感。边关重地,英雄豪杰辈出。时光流逝,一切故事渐渐成了传说,任后人笑谈春风秋月。游人的疑问是这里虽然地势险要,扼守交通 咽喉,但如此荒凉的土地,如何能承载守关将士的生活?古代阳关、玉门关、锁阳古城、桥湾古城、河仓古城等故址,不是像现在这样极度的干旱,根据考古和现在成片的盐碱地和生长茂盛的芦苇来看,当年疏勒河水量充沛,不仅能养得起一座规模不小的城池,而且还可以养育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城池。在一块硕大的绿洲盆地上,守关军士依水而生,其乐融融,生活方式和内地没有什么不同。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旅人,在一座掩映在绿洲中的城 池中,补充给养,交流货品,然后分头踏上自己理想的征途。河仓城北的古疏勒河道完全可以承载商船航行,古代的商贾、征夫、戍卒在碧波荡漾的疏勒河道,撑舟行船,运输粮草,撒网打鱼,对唱互答,此乐何极。就 在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还利用这个河道运输军粮。如今的古河道已干枯成盐碱湿地,弱小的疏勒河已近干涸,只有苇草还在疯狂生长,暗示出这条废弃的河流古道下面还有丰富的地下水,似乎可以感觉到这条大河年轻时所拥有的力量。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戍守边疆的士卒远去了,心怀发财梦想的商贾远去了,激流暗涌的岁月远去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远去了,时光随着漠风匆匆远去了,一切的一切都远去了,远去了鼓角争鸣,远去了大漠孤烟,远去得无影 无踪,远去得悄无声息,唯有芦苇、红柳和甘草,一如既往地陪伴着这座 千年古城。如今的河仓城,独立于戈壁滩头。在它不远处,还建有几座守 卫河仓城的烽燧,如城堡眼眸一般,警觉地瞭望着,守卫着。满目残垣断壁, 坚毅地立在茫茫戈壁的历史中,带着强烈的西部风情。古疏勒河畔的河仓古城,历经两千多年时光流逝,经受两千多年风吹雨打,消失在历史的风尘变迁中。留给世人沧桑悠远,古朴坚韧的印象。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疏勒河水

疏勒河,这条西部最为出名的河流,河西走廊不能没有它。没有祁连 山,就没有疏勒河,没有疏勒河,就没有大大小小的绿洲。严格地说是没 有祁连山的雪域冰川,就滋养不出疏勒河。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疏勒”一词,最早起自疏勒国,是“有水”的意思,疏勒河在西汉叫籍端水,《汉书地理志》载:“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泽,溉民田。”唐代又称“独利河”,元、明时期叫“布隆吉尔河”,清代至今称其为疏勒河。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南麓昌马峡谷,沿途吸收了昌马河、冥水、榆林河、党河、宕泉河、南湖等众多支流,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全长1000多公里,流域面积6万平方公里。在千里疏勒河故道边,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古代绿洲,从东向西依次有:昌马、渊泉、锁阳城、石包城、瓜州、敦煌、阳关、多坝沟及 古玉门关等,其中敦煌是最大的一块绿洲。疏勒河犹如一根巨大的葡萄藤, 把沿途的许多零散绿洲串联起来,把一条条自由流淌的河流吸收起来壮大自己,也把丰富多彩的文化整合起来,滋养了一座座边塞古城。它哺育了一代代戍边将士,它丰饶了一片片绿洲农田,孕育出一个个辉煌的文明,造就了高度发达的敦煌文化。没有它,西部的历史就会改写。疏勒河的秘 密全在它的方向上,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河流都是向东流去,自东向西的河流在中国并不多见。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日月往西,疏勒往西,万物往西。一路向西曾经是唐玄奘取经的道路,也是花开菩提的方向。老子当年归去化胡,亦是 向西。两千年前,它一路向西,在山洪暴发,水量充沛的时候,不仅能供应沿途绿洲和人民生活生产用水,还能流到神秘的罗布泊。疏勒河,这位 在蒙古语中被人称为“有水”的河流,在人类拦河截坝,大量垦荒,过量用水之后,慢慢地停下了它西行的脚步。在更早的中古突厥语里,疏勒则是一条来自雄伟大山的河流,这座雄伟大山就是祁连山,而“连”在蒙古 语里是“天”的意思,你如果把“祁连”二字用汉语快读,它也会变成“天”,祁连是天,天也是祁连。两种民族,两地相隔,两种语言,两个血统,为什么在给一座山的命名上,竟然是如此的不约而同。比老子归去化胡更早的是疏勒河,比霍去病征伐匈奴更早的是疏勒河,比元二使安西更早的是疏勒河,比唐三藏西天取经更早的还是疏勒河。疏勒河是一个久远的传说,疏勒河是一个伟大的传奇,过去的两千多年里,它至少养活了超过一百座 城池。在它们之中,汉唐古城就有四十多座,河仓便是其中之一,此外还包括绿洲上众多的人口,玉门关附近守卫汉长城的那些士卒。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临河之仓

河仓河仓,临河之仓,真正守卫河仓城的应该是疏勒河。汉魏的军队 守了数百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对河仓而言,那段时光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只有疏勒河,见证过它的全部,包括秘密的和公开的,包括欣喜的和悲伤的,包括伟大的和渺小的。最难忘的是当年守城的士卒吃完最后一顿饭,喝了最后一次酒,在一个大雪天,或许是黑夜,急匆匆丢下一切,撤离河仓城,那个盛过军粮的饭碗至今丢弃在疏勒河边,那些来不及带走的小麦、谷子、青稞已经炭化,丢弃的营房历经岁月洗礼残破不已,斑驳 陆离。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古人牵着骆驼,赶着马车,从河西走廊东部,甚至更远的中原,翻山越岭,越过沙漠戈壁,走过沼泽碱滩,顶着严寒酷暑艰难前行,源源不断地运来了粮食、衣物、兵器、草料,储存在这里,又从这里源源不断地 发放给守卫长城烽燧的将士……河仓城自汉代到魏晋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秣的重要军需仓库。把守玉门关、阳关、长城、烽燧以及西进东归的官兵将士全部从此库中领取粮食、衣物、草料供给,以保证他们有旺盛的战 斗力。河仓城是古代中国西北长城边防至今存留下来古老的、规模较大的、罕见的军需仓库。今天,面对断墙林立的河仓古城,凝视碧天黄沙的丝绸古道留下的两道深深的车辙,昔日古仓繁忙的情景呈现在眼前。西出阳关,唯余凭吊。

河仓古城 疏勒河畔一座隐蔽的军需仓库

如今,河仓城作为大戈壁怀抱中的一个秘密“军需仓库”,早已失去了当年军需仓库的显赫地位。“西出阳关”,一种苍凉的感觉涌上 心头,沉思凭吊是最好的选择。一波波的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他们不 是考古者就是游人,考古者为了发掘和发现,旅游者为了猎奇和探险。只 有一种人能和河仓古城贴心相谈,那就是诗人,是作家,诗人多愁善感, 善于抒发胸臆,作家思维敏捷,善于发现和记录。只有他们是古城真正的 好朋友,他们用文字记录下古城的一切,他们的作品能唤醒在岁月中丢盔弃甲的守城人,让古城永远活着,让疏勒河静静流淌。

(王彦峰 杨秀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疏勒   军需   玉门关   玉门   阳关   疏勒河   古城   西域   敦煌   烽燧   伊吾   边塞   长城   戈壁   河畔   美文   绿洲   仓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