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早在汉代之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但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大而昌盛的政权经营和管理,常常因为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纠纷和战争被迫中断,只能走走停停,断断续续,没有得到繁荣和畅通。张骞通西域之后,兼之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河西走廊完全控制在汉帝国之下,汉帝国和西域,以及帕米尔以西诸多国家建立了通商关系,才使得这条横贯亚欧的大通道发展壮大,畅通无阻,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强盛的匈奴

秦汉之际,北方草原最大的游牧民族匈奴逐渐强盛起来,匈奴最初以“獯鬻”“猃狁”“俨狁”“荤粥”“恭奴”等名称见于典籍,后来的史书统称为“匈奴”,春秋战国以后,匈奴形成众多的奴隶制小国,其国王称“单于”。楚汉战争之际,冒顿单于羽翼丰满,四处出击,乘机扩张势力,他向东吞并了东胡,向西赶走河西走廊的大月氏,向南兼并河套地区的楼烦、白羊,并不断侵扰山西、陕西、河北、甘肃西北部,后来又进占北方的浑庾、屈射、丁零(位于贝加尔湖周围)、鬲昆(叶尼塞河与鄂毕河上游)、薪犁,成为一个疆域广阔,部落众多,兵多将广,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史 记·匈奴列传》)的强大奴隶主军事强国。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匈奴是马背上的民族,人人皆会骑马射箭,经常率领强悍将兵,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财物。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刘邦领32万大军迎战,结果被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七日之久,后来暗中遣人纳贿于冒顿的阏氏夫人,始得解围。之后的汉惠帝、吕后、 汉文帝、汉景帝虽然对匈奴恨之入骨,由于国力孱弱,骑兵较少,面对声 势浩大,来去如风的强大对手,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与之周旋。但贪婪的匈奴仍寇边不已,时时困扰着汉帝国。文帝时代,匈奴骑兵甚至深入甘泉,进逼长安,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安全。强大的匈奴还将势力延伸到西域一带,他们雄踞河西走廊,拉拢西域诸国,切断丝绸之路,啸聚西域大地,让汉帝国很是头疼。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广袤的西域

“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 阳关(今甘肃敦煌西)以西,葱岭(帕米尔高原)以东,昆仑山以北,巴 尔喀什湖以南,即汉代西域都护府的辖地,今天的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 还包括葱岭以西的中亚细亚、西亚、印度、高加索、黑海沿岸等地,包括了今天的阿富汗、伊朗、乌兹别克至地中海沿岸,甚至到达东欧、南欧。西域以天山为界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沙漠绿洲 边缘、准格尔盆地周围,或天山北麓山谷、河流地带。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西汉初年,西域有 “三十六国”:南缘有楼兰、鄯善(在罗布泊附近)、菇羌、且末、于阗(今和田)、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北缘有姑师(后分前、后车师,在今吐鲁番)、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温宿、姑墨(今阿克苏)、 疏勒(今喀什)等,称“北道诸国”。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后蒲额和东西且弥等。居民大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除生产谷物以外,有的地方还盛产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饲草苜蓿。畜牧业有驴、马、骆驼。此外,还有玉石、铜、铁等矿产,他们已懂得用铜铁铸造兵器。匈奴贵族势力伸展到西域之后,在焉耆等国设有“僮仆都尉”(管理和统治西域诸国的匈奴官员),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史载:“赋税诸国,取畜给焉”,对天山南北各个城国进行残酷的奴役压榨和剥削。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富足的西汉

匈奴贵族凭借西域丰厚的物资做后盾,常常向中原地区“攻城屠邑,敺略畜产”。这不仅给西域人民和中原汉地 造成极大的破坏,而且中断了西域地区和中原的联系,阻塞了中西交往的通道。汉帝国历经“文景之治”,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力逐步强盛起来,史载:政府“鄙都庾廪尽满,而府库余财”,甚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在民间,是“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以至“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与聚会,守闾阎者食粱肉。”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建元元年(前140年),年仅16岁的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雄才大略,很想凭借雄厚的物力财力,及时反击匈奴的侵扰,从根本上解除来自北方的威胁和边患。他想孤立和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力量,首先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然后配合军事行动沟通西域往来贸易,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最后彻底战胜匈奴,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这的确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使得一代英才张骞得以施展宏图,建功立业。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张骞通西域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以一个小小的郎官身份应汉武帝招募,率领100 多名随行人员,由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使团西行进入河西走廊,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途中不幸遇上匈奴骑兵,张骞等人被俘虏,押送匈奴王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面见军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军臣单于得知张骞欲出使月氏,就对张骞说:“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张骞一行被扣留和软禁起来。匈奴单于为软化、拉拢张骞,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但均未达到目的。张骞“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忘记汉武帝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在匈奴留居了十年之久。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元光六年(前129 年),监视松弛,张骞逃出匈奴控制区。但在留居匈奴期间,西域的形势已发生了变化。月氏的敌国乌孙,在匈奴支持和唆使下西攻月氏,月氏人又被迫从伊犁河流域继续西迁,进入咸海附近的妫水地区,征服了大夏,在新的土地上另建家园。张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车师后没有向西北伊犁河流域进发,而是折向西南,进入焉耆,再溯塔里木河西行,过库车、疏勒等地,翻越葱岭,直达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戈壁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加之匆匆出走,物资准备不足。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猎杀禽兽聊以充饥。在这次艰苦的行军路上,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因疾病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张骞到达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重重 酬谢。大宛王早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和强大,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作梗阻碍,未能实现。汉使的到来,使他非常高兴,加之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于是答应了张骞的要求,派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不料,这时大月氏人,由于新的国土很是肥沃,物产也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已无寇扰,无意向匈奴复仇。张骞在大月氏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大月氏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势力,改变了行军路线,计划走塔里木盆地南部,昆仑山北麓的“南道”,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通过青海羌人地区后归汉。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凿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丝路大繁荣

元朔三年(前126年)初,匈奴为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张骞趁机和堂邑父逃回长安。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共 历时十三年。出发时一百多人,回来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两人。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 “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未完待续 请看下集)

(王彦峰 杨秀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西域   塔里木盆地   城固   鄯善   库车   单于   月氏   葱岭   天山   河西走廊   帝国   汉武帝   汉朝   匈奴   丝路   骑兵   美文   繁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