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说到陆地丝绸之路的开辟,我们都会想到西汉“博望侯”张骞;说道海上丝绸之路,那一定是明代大航海家郑和。张骞两使西域探出“一条路”, 一条联通亚欧大陆,引领亚欧繁荣的“古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拓出 “一条带”,一条飘荡在“海上的丝绸之路”,他们为现今实现“一带一路” 宏伟构想和蓝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张骞与郑和都是中国乃至世界史 上伟大的探险家和文化使者,但是我们却忘了东晋的一位高僧——法显。 法显(334 年 ~420 年),山西人,东晋高僧,中国佛教史上著名高僧, 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他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从陆 路前往天竺,又从 海路返回中国求法的大师,也是杰出 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399 年,65 岁 的法显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 经西域至天竺寻求真法戒律,游历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 30 余国,前后历时 13 年,将大量梵文经典和佛教文化引入中国, 著有《佛国记》,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法显本姓龚,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出生之后,父母也担心他会夭折,三岁剃度宝峰寺, 成为小沙弥(小和尚),专心研读佛经。此时的中华大地,已经分为南北两区。西晋亡于建兴四年(316 年),次年晋元帝即位,是为东晋。草原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北方政权轮番更迭,历经后赵、前秦、后秦、北凉, 皆尊崇佛法。南方则是“衣冠南渡”的北方达官显贵、文人学士,富商巨贾, 他们为了躲避战乱迁徙江南一隅,将中原先进的科技、文化、佛教传播到 南方。“南朝四百八十寺”,一时之间,僧侣剧增,寺庙林立,南北大地 寺庙林立,佛法盛行,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正统的佛法和戒律很少, 僧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的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肆意妄为,特别是上层僧侣依附皇室,拥有大量良田美宅,极欲 穷奢,无恶不作。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法显 20 岁那年,受比丘戒(和尚成年后,履行的一种仪式)。从此,他对佛法信仰有加,坚贞不渝,年纪轻轻就成了一名求思深湛,而又异常虔诚的佛教徒。且对自己要求严谨,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他在研读佛法之际,常慨叹律藏残缺,誓志寻求。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 年),65 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 62 个 春秋。多年的学法阅历,使他深切地发现几经转译的佛经多有缺失,且有谬误,现行的佛法已经和时代脱轨,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 这种混乱状况,他决定西行天竺(古代印度)寻求真法和戒律(经、律、论), 以维护佛教的“真理”,矫正时弊。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 慧嵬四人从长安起身,一路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卓绝的远征。 次年,他们到达张掖(今甘肃张掖市甘州区),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 宝云、僧景五人,组成了十人的“巡礼团”,一行到达敦煌时,得到敦煌 太守李暠的热情款待和资助,又有一位名叫慧达的僧人加入其中,11 人的 西行团队准备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法显等五人先行, 智严、宝云等人紧随其后。白龙堆沙漠气候干燥,时有热风流沙,旅者经 此多被流沙吞没,酷热击倒。《佛国记》载:“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 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他们冒险直前, 历时 17 个昼夜,行走 1500 里,终于渡过了险象环生的“沙河”。到达鄯 善国(即楼兰古国)后。接着西行抵达茑夷国(今新疆焉耆)。在茑夷国两月有余,宝云等人赶到。智严、慧简、慧嵬三人返回高昌(新疆吐鲁番) 筹措行资。僧绍随西域僧人去了罽宾(在今克什米尔)。法显其余七人得到前秦皇族苻公孙的资助,穿越塔克拉玛沙漠向西南进发。“行路中无居民, 沙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七人走了 35 天,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打破了“进去出不来”的骇人传说,到达西域佛教中心于阗国(今新疆和田), 观看了佛教“行像”仪式,三个月后继续前进,翻过葱岭,渡过新头河到 达那竭国。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法显和慧应、宝云、僧景等人则经宿呵多国、犍陀卫国到了弗楼沙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慧景到那竭国后一病不起,道整陪他养病。 慧达一个人去了弗楼沙国与法显会合。弗楼沙国是北天竺的佛教中心,慧 达、宝云和僧景参访佛迹之后便返回中国,慧应在佛钵寺病逝。法显独自 去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合,此时,由当初出行的 11 人只剩下了三人, 相互协助一起南度小雪山(即阿富汗的苏纳曼山,“大雪山”即喜马拉雅 山)。小雪山常年积雪,三人爬到山顶,突然寒风骤起,慧景被寒流袭击 冻死,法显与道整化悲痛为力量,奋然前行,两人翻过小雪山,到达罗夷国。 又经跋那国,再渡新头河,到达毗荼国。接着走过摩头罗国,渡过蒲那河, 进入中天竺境内。法显和道整用了四年多时间,游历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晋元兴三年(404 年),法显、道整来到佛教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 城的祗洹精舍”。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过很长时间,法显还参访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维罗卫城”。此地僧人对中土高僧法显不远万里 的求法精神深表钦佩。晋义熙元年 (405 年),法显到了佛教极其兴盛 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学习梵书梵 语,抄写经律,收集了《摩诃僧祗律》 《萨婆多部钞律》《杂阿毗昙心》《方 等般泥洹经》《綖经》《摩诃僧祗阿 毗昙》等六部佛教经典,一共住了三 年。道整仰慕巴连弗邑的沙门法则和 众僧威仪,留住这里不再回国。法显志存高远,一心想着将戒律真经带回祖国,一个人继续远行。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他用两年时间周游了南天竺和东天竺,又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印度泰姆鲁克) 写经画(佛)像。法显眼中的印度,一切都是那样新奇,摩柯萨陲王子“舍身饲虎”和尸毗王“割肉贸鸽”让法显深受感动。法显遍游了北、西、中、 东印度和恒河流域诸地,居留五年,学习梵语梵文,研究佛教经典,广寻 圣地佛迹,深受当地人士和众僧的赞许。《佛国记》载:“彼众僧叹曰: 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上相承,未见汉道人来到此地也。” 东晋义熙五年(409 年)年底,法显离开多摩梨,搭乘商舶,纵渡孟 加拉湾,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王城的无畏山精舍求得了《弥沙 塞律》《长阿含》《杂阿含》《杂藏》四部经典。至此,法显身入异城已 经 12 年之久。他无时不在思念遥远的祖国,总想把真经戒律带回东土。 11 人的“巡礼团”,或留,或归,或亡,今日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形影 相吊,心中涌起无限的悲伤。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据此看来,法显一行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渡过黄河,翻越乌 鞘岭,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茑夷国(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印度 河流域,经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 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 揭陀)首都巴达 弗邑(今巴特那) 留住 3 年, 学 梵 书佛律。与他同 行的僧人或死或 留天竺。法显由 海路回国,由东 天竺著名海港多 摩梨帝(今加尔 各答西南之德姆 卢克)乘商船到 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停留 2 年, 续得经本。此时的法显已经 70 多岁,以这样的高龄像来时那样翻越高山雪岭、穿越茫茫沙漠,一定凶多吉少。自己的性命不重要,重要的是求取的真经戒律难以带回祖国,自己该何去何从?归国之路又在哪里?只能寻求别的途径回国,他决心乘商船走海路,把这些历尽千辛万苦寻求到的佛 典经律带回祖国。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东晋义熙七年(411 年)八月,法显携带经卷,乘商舶循海东归。舶行不久,即遇暴风,同行商人以为是这位崇信佛法的高僧惹怒了海神,法 显险些被他人当做异教徒扔进大海,幸得一中土商人仗义执言,才保住身 家性命。在汪洋大海经过 105 天的艰苦航行,于 412 年 12 月底抵达了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法显在这里住了 5 个月之久,后经学者们 研究,这个地方乃是中美洲洛杉矶到墨西哥的耶卡普尔科一带。也就是说, 法显早在 412 年就首先到达了美洲,成为中国第一个到达美洲的先行者。 比 15 世纪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到达美洲要早 1080 年。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后继续北航,于义熙八年(412 年)达青州长广郡(今山东半岛的青岛崂山),太守李嶷听 闻法显从海外取经归来,亲自赶到海边迎接,高僧明侣奔走相告,惊叹不 已。在李嶷太守的支持下,当地百姓为法显集资修建了一座石佛寺,即现今崂山著名的“潮海院”。现在的潮海院系按照古样式重建,其正殿廊道 还挂着法显的画像和法显西行图。院中有四株古老的银杏树,据说是法显 当年所种。法显后从山东半岛沿陆路而行,途经江苏彭城(今徐州)还参 与设计建造了龙华寺。后人记载说,法显“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陆东基 堪中,其石尚光洁可爱。”徐州龙华寺在《佛学大辞典》中称“实乃中国 第一佛寺矣”。经过京口(江苏镇江),于义熙九年(413 年)到达建康 (今南京)。其时,东晋最为著名的佛教活动家、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为 法显大师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法显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义熙十四 年(418 年)又来到湖北荆州(今湖北江陵)辛寺,在这七年当中,法显 一直紧张艰苦地翻译佛教经典,共译出《摩诃僧祗律》《僧祗比丘戒本》《僧 祗比丘尼戒本》《大般泥洹经》《杂藏经》等五部六十三卷,计一万多言。 他翻译的《摩诃僧祗律》,也称大众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对后世中 国佛教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抓紧译经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历时 13年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当他完成《佛 国记》后,深知生命已经走到尽头,最后一次礼拜佛祖。对于一个僧人来说, 生命的目的就在于圆满成佛。自踏入佛门以来,法显始终追随佛祖的脚步, 没有片刻的懈怠。元熙二年(420 年),一代大师法显在荆州江陵的辛寺 里悄然逝世,享年 86 岁。 《佛国记》又名《法显行传》《法显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 竺记》。它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佛国记》不仅是一部传记 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是研究当时西域和印度历史极 为重要的史料。法显西行印度时,正是印度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芨多王朝” (320 年 ~480 年)超日王在位时期,但关于“芨多王朝”古史中缺乏系统 的文献记载,超日王时的历史,只能依靠《佛国记》来补充。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中国西域地区的鄯善、于阗、龟兹等古国,湮灭已久,传记无存,《佛国记》中所记 载的正是这些地区的真实情形,可以弥补史书中的不足。《佛国记》还详 尽地记述了印度的佛教古迹和僧侣生活,因而后来被佛教徒们作为佛学典籍著录引用。《辞源》云:“《佛国记》是我国现存有关海上交通 最早而详细的记录。”是中 国南海交通史上的鸿篇巨 制。中国与印度、波斯等国 的海上贸易,早在东汉时期 已经开始,而史书上却没有 关于海风和航船的具体记 述。《佛国记》对信风和航 船的详细描述和系统记载,成为中国最早记录海上航行的珍贵典籍。《佛 国记》是一部集地理、历史、社会、宗教之大成的杰作,具有极高的科学 价值。 佛教当初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法显时代,是一个关键时刻,也是一 个转折点,过去是别人送进来,现在是自己去求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法显以 65 岁的花甲高龄西行求法,前后历时 13 年之久,游历 30 余国,历经艰险,矢志不渝,完成了穿行亚洲大陆,又经南洋海路归国的远途陆海旅行壮举,回到祖国时已经 79 岁。在这 13 年当中,法显跋山涉水,经沙漠, 过戈壁,翻雪山,涉草地,航大海,经历千难险阻,备受艰辛劳累。正如 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方获《方等般泥洹经》《摩 诃僧祗律》《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论》《摩诃阿毗昙》《弥沙塞律》 《长阿含》及《杂藏》等梵本多部。且全部翻译成中文,在中国佛教史上 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 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斯里 兰卡史学家尼古拉斯·沙勒说:“人们知道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 第一个名字是法显。”季羡林云:“法显之所以高出众人之上者,因为他 是有确凿可靠证据的真正抵达天竺的第一人。”

东晋法显 中国“一带一路”的首位领航人

法显是“一带一路”的领航人。因为从古至今舍身求法者,只有法显 一个人是从陆路出发而从海路返回,自此,没有第二个人。西汉张骞有“凿 空”西域之功,而无航海记录。唐玄奘西行求法,亦无航海记录,时间也比法显晚了 230 年。玄奘曾说:“昔法显智严,亦一时之士,皆能求法, 导利群生,吾当继之。”由此可见法显在玄奘心中的尊崇地位。明代航海 家郑和虽七下西洋,却没有走陆地丝绸之路。相比之下,法显不仅有穿行 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翻越葱岭、游历中亚、西亚、天竺诸国的记录,同时又是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航道的探险者。《佛国记》是中国历史上最 早的远洋航线航程指导书,法显为郑和下西洋指明了航向,法显是海上丝 绸之路的开拓者。1600 年来,法显始终没有被人们遗忘。他所著的《佛国 记》,更是代代相传,被翻译为英、法、日,印度文等多国版本,为中外 文化交流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要弘扬坚定不移、舍身求法、 百折不挠、虚心好学、眷念故土的法显精神,这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 化,发展繁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彦峰 杨秀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东晋   求法   塔克拉玛干   中国   西行   天竺   西域   佛教   海路   戒律   印度   僧人   丝绸之路   高僧   佛法   首位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