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清嘉庆十一年(1806 年)冬月,一辆马车行走在苍凉的河西走廊大地上,风扬起沙,打在车篷上簌簌作响。祁连山在冬日阳光下发出熠熠光辉,眼前是黄沙漫漫,身后是悠悠古道,一位老者坐在车上躬身远望,随行三人蹒跚前行,从他忧郁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内心的些许担忧和不平。这位老人就是云南按察使李銮宣,因不徇私情遭人诬陷,被朝廷流放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效力赎罪。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李銮宣(1758 年 ~1817 年),字伯宣,号石农,山西静乐人。他出生颇具传奇,相传一天夜里,天降大雪。李銮宣的爷爷李暲(曾任池州知府)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美丽的大鸟(凤凰)落在自家大门外,于是他一早起来,便开门看个究竟,只见一位俊俏的年轻女子站在门外,老人急忙把她迎进家中,好生招待一番,女子感恩不尽。原来此女为毗邻兴县书香门第世家孙扬淦之女,孙嘉淦侄女,因孙家落难,流落于此。兴县孙家门庭显赫,孙世荩贡生官至江西崇仁知县,诰赠光禄大夫。其子孙天绣廪生,诰赠光禄大夫。十分重视教育,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孙嘉淦、孙鸿淦、孙扬淦三人均进士及第,可谓“一门三进士”。孙嘉淦(曾任左都御史、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此女后来和李銮宣的父亲李学夫(例贡生候选部司务)喜结良缘,生下李銮宣。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李銮宣出世时,正是六月正午时刻,晋北几位赶赴太原府公干的县太爷正好经过汾河川东岸的静乐五家庄,忽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几位县太爷见一家大户人家门楼气派,器宇轩昂。遂下马停轿,跑到李家大门洞避雨。恰在此时,李銮宣呱呱降生。婴儿哭声传到大门外,其中一人惊奇地说:“这孩子长大后肯定位极人臣!”其余几人应声附和道:“是啊!定是贵人出生,人家一出世,我们这些芝麻官就给他守门!”后来,李銮宣果然高中进士,教授皇家子弟,官至云南巡抚。英雄有艰险,贵人多磨难。李銮宣三岁丧母,由祖母沈氏抚养长大,李家世代耕读,文风颇佳,祖母口授“四子书及声韵之学”、传授“经世致用”之道,这为李銮宣后来“进士及第”奠定了坚实的启蒙教育基础。后有寿阳学士祁韵士教授四书五经,学识日渐深厚,考试辄为第一。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李銮宣 13 岁就考取秀才,14 岁为补廪生,22 岁中举,因精通文史,国学基础深厚,人品口才极佳,被皇家选中,入京都景山学馆教授皇家子弟,颇有声誉,故人称“龙大人”(皇帝贵为真龙天子,皇子为龙子,教授皇家子弟者为大人,故称之)。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 年)李銮宣与同族兄弟李锡书(静乐县西河沟人)进京赶考,李銮宣考取庚戌恩科第二甲十一名进士。李锡书考取庚戌恩科第三甲五十名进士。父亲李学夫对他说:“汝曾祖、汝祖服官俱廉政,汝官监司,毋以贪黩堕乃家声。”还说“无察察之政者,有醇醇之德;无赫赫之名者,有冥冥之功。”銮宣谨遵教诲,志不敢忘。这些教诲,与李銮宣坚持“官瘦民则肥”的理念,“每饭未曾忘社稷”,“忠耿亮直,清正俭朴,颇有政声”的行为不无关系。32 岁的李銮宣进士及第后,即授刑部主事,自此步入仕途。乾隆五十七年(公元 1792 年),任职提牢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补安徽司主事。乾隆六十年(公元 1795 年),升任湖广司员外郎。他的祖辈世代为官,“皆清白吏”。在任期间,他清正俭朴。任秋审处总办时,京城“居所凡五迁”,原因皆由“俸钱入不敌出”,且“中厨无隔宿之炊”。为补家用,夫人竟偷偷典卖了心爱的钗环。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李銮宣“事必亲躬,执帚洒扫”,注重狱舍卫生,为囚犯买衣买药,调剂囚犯饮食。任职第二年春,京城爆发疫病,而囚犯皆安然无恙,当年冬朝廷考察列一等。清贫没有让他产生过丝毫动摇,正如其诗所云:“八口饥寒且勿顾”,“好守金刚不坏身”。嘉庆三年(公元 1798),李銮宣擢升为浙江温处兵备道,“多施惠政、肃吏革弊”,“不受一无名之钱”,使得“吏胥无威权”、“官府绝苞苴”,莅治六载,振兴文教,与前观察秦小岘瀛有“前秦后李”之称。他廉洁勤政,努力减轻百姓负担,温处百姓感念于此,将其肖像绘于江心寺,日日供奉。其德行在温处传开后,甚至连“坏人”也为之感动,浙东匪首蔡牵即严令部属,只要李銮宣在温处为官,就绝不许惊扰温处百姓。庚申年 6 月,浙江东部连日暴雨,洪水肆虐,泛滥成灾,许多村庄庐舍被冲刷一空,处州尤为严重。李銮宣当即废止一切杂税,冒雨多日与百姓一起抗洪抢险,并下发钱粮全力赈灾,使成千上万的百姓得以救助。正如他任温处兵备道时的前任秦小岘所评价的那样:“以余所识天下士大夫至多,而忠耿亮直,足以任国家之事无如公者。”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嘉庆九年(公元 1804 年),李銮宣升任云南按察使,其间一边侍奉父亲养病,一边忙碌工作,作为“刑曹老吏”的李銮宣常常“执谳牍于药灶厕牏之侧”,丝毫不敢怠慢。嘉庆十年八月,云南大涝,淫雨六十天不见天日,洪水肆虐泛滥,昆明、安宁、宜良、晋宁等地“茫茫一片江湖”,颗粒无收。百姓风餐露宿,“卖儿鬻女草间活,乞人稠比愁人稠。”李銮宣带领僚属发动民众夜以继日排疏积水,搞生产自救,并想办法赈济灾民,稳定难民情绪。然而云南地处边陲,天高皇帝远,一些官员却不仅收贿冤狱、草菅人命,甚至瞒报灾情,照常催征租税。巡抚在草草视察灾情后却回衙大摆酒宴,并请李銮宣参加,李銮宣到达宴会现场,面对云南的众多高级官员怒斥道:“何人肘系屯田印,竟说今年麦有秋?”然后拂袖而去。同年冬末,李銮宣复审(原审为建水县令)上报的一命案被刑部发回要求重审,这本是刑事案件常有的情况,巡抚却觉得有机可乘,串通钦差捏造事实、故弄假象,以李銮宣“偏听舛错”,奏请朝廷“议请革职”。清廷不究事实真伪,偏信钦差巡抚所奏。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嘉庆十一年(公元 1806 年 6 月),李銮宣被迫离滇,众多百姓捧樽酒跽(上身直起而跪)于道左,并凑金银 300 两愿与李公作路费,李公热泪盈眶,以诗答曰:“我有舌田能养父,不劳道左馈兼金。”“出滇城,沿途几乎家家户户炷香于炉,注水于盂,设镜于几”,滇民以原始朴素的方式表明李公在任时清如水、明如镜,并祝其一路平安。然而,巡抚在得知李銮宣离滇“送者如堵”时,非常嫉恨,担心李銮宣入朝揭发自己的罪过,于是恶人先告状,以“有心积压”诬陷李銮宣对革职不满,未能按大赦期限审完所有案件,请求清风流人物廷加重处罚。当李銮宣行至磁州(今河北磁县)时,便接到清廷“遣戍新疆迪化”的谕旨。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新疆地处边远,成为朝廷流放官员的理想之地,新疆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也成就了他们的理想人生。有清以来,翰林院学士纪晓岚、翰林院编修洪亮吉、宝泉局监督祁韵士、闽浙总督邓廷桢、两广总督林则徐,他们或受人排挤,或遭人污蔑,带着怨气赶赴新疆,在壮美山河面前,忧愁怨恨逐渐烟消云散,在大自然风光的陶醉之下,心胸逐渐开阔,不再执著,选择放下,寄情山水,吟诗作赋。是新疆独有的自然人文景观浸润了灵魂,涤荡了他们内心的苦闷与愁绪,贬官们迫切地想要找到情感宣泄的闸门,于是描写边疆自然景物、边地风光的诗作应运而生。戈壁、沙漠、天山、大雪、大风、纪功碑等迥异于内地的自然、人文景观都给诗人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公元 1807 年,李銮宣历经数月,一路上餐风露宿,终于达戍地迪化。“将军已失封侯印,犹有南山射虎心。”李銮宣谪戍新疆期间,一路上饱览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写下了二百余首诗,涉及思乡念家、遭际感慨、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多彩,思想意境高远。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清代西域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李銮宣感情充沛,悲天悯人,特别注重亲情,在遭遣戍之后,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便显得愈加凝重,跃然纸上。在《客舍》中写道:“客舍不知亲健否?白云黄鹄古今愁。”初到新疆的李銮宣,面对荒凉的戈壁、无边的大漠,写下了著名的《瀚海歌》,诗中九个“无”字连用,真实地再现了大漠的荒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内心情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苍茫的瀚海、无垠的戈壁、巍峨的天山,凛冽的冰雪,娇艳的雪莲,朴实的百姓,成群的牛羊等西部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深深地打动了他,彻底震撼了心灵的世界。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他开始超越自我,从个人身世浮沉中解脱了出来,灵魂和精神随同辽阔的西北,壮美的山河、造化的神奇融为一体:“积雪巉岩万万古,其鳞之而玉龙舞。有时天亦被雪遮,一片空蒙迷仰俯……群山莽莽入关去,武功太白皆儿孙。亥、章不能步,神禹不能导。”巉岩参差,如鱼龙浮动的鳞片,大雪弥漫,使人迷失在天地之间。《山海经》中以善行走而闻名的大臣竖亥、大章在此也只能望而却步。诗人采取亦实亦虚的手法,突出山之雄浑、雪之浩大。他在返回中原途中,再次望见这巍峨的博格达峰时,怀着难舍的爱吟唱道:“巡檐不觉吟兴豪,慷慨悲歌金石裂。夜烧昆仑万年火,烛天之焰罡风簸……弹指一别已十日,回首漠漠空烟云。烟霏微兮云演漾,峰头白雪遥相望。相望何如相对时,望山别山吾有诗。”诗人流放大西北,每日与大山相对,博格达峰已成了他心中的坐标,个人的偶像,倾诉的知己,励志的丰碑。它在诗人眼中绝不只是一个景观,一种符号,而是一个有灵魂,有灵性,有精神,含有无限语码的情感寄托。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东归对于遭贬谪的李銮宣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但真的要离开时,还真有些舍不得。昔日的回忆涌上心头,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李銮宣谪戍新疆之后,诗风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世态的炎凉,人生的悲凉,命运的淡泊,视野的开阔,意境的提高,思想的升华,五味陈杂,一股脑地涌上心头,胸中不尽激情豪迈,万语千言喷薄而出。悲壮与慷慨毫不亚于盛唐边塞诗人岑胜、高适、王昌龄。是屡屡遭受小人诬陷,是自己难以同流合污,是秉性刚直不阿,是新疆这片神秘的热土激发了诗人心中压抑的情绪,这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在他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巡檐不觉吟兴豪,慷慨悲歌金石裂。……噫吁嚱!浩浩落落撑莙嶙,石交耐久我与君。弹指一别已十日,回首漠漠空烟云。”“春风吹沙陀,千里郁苍苍。南山白雪白,北山黄云黄。云黄黄不散,雪白白有芒。”(《下库舍图岭入巴里坤界二首》其二)裴岑碑又称《镇海碑》,是东汉永和二年(公元 137 年)八月裴岑所立纪功碑。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于清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由岳钟琪驻军在巴里坤石人子乡石人子台村发现此碑后,移至于将军府,后又转移汉城北关筑亭保护。碑文 60 字:“惟汉永和二年八月,敦煌太守云中裴岑将郡兵三千人,风流人物诛呼衍王等,斩馘部众,克敌全师,除西域之灾,蠲四郡之害,边境艾安,振威到此。立海祠以表万世”。在他抚碑怀古纪汉唐的诗作中,悲壮情怀常常借助英雄主义情结得以抒发:“竟断匈奴臂,穹碑勒此间。星弧弯夜月,铁马驻天山。斩馘诛呼衍,全师入汉关。至今扪古碣,血渍土花斑。”(《巴里坤城北寻汉永和二年碑》)“吁嗟乎!我生游屐畴能量,尻舆神马,山南山北罡风吹。纪功伐石亦何取,犹胜秦皇无字碑。”(《登库舍图岭观唐贞观十四年碑》)“天地留残火,山河空劫尘。废兴无岁月,板筑有遗民。莽莽轮台路,茫茫塞草春。夕阳城一角,且复驻征轮。”(《古城》)流放新疆的遭遇,使他的情感从内抑转为外放,含蓄内敛转为豪迈激越,抒发了效仿古代英雄的豪情壮志,彰显出一种悲壮的情怀。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盘古开天辟地,为西北大地创造人间仙境,高山、冰川、雪山、河流、森林、草原、丘陵、戈壁、绿洲和沙漠,不同的景观汇聚在一起,实属罕见。李銮宣对江布拉克有诗曰:“天山如连鏊,势压坤轴断。初阳射其巅,云与雪争烂。猎猎罡风吹,玉绳亘天半。山脚石骨苍,山腰岚气变。阴晴倏显晦,光景异昏旦。连延数千里,绝塞恢壮观。有客赋东归,晓过奇台县。溥源麦气浮,坤堄炊烟散。野泉分瀱汋,草树杂葱茜。征车似雁行,蓦冈浮涉涧。生还岂偶然,年光逐飞电。祁连高巍峨,横挂一匹练。”把天山的雄壮景观和自然风光表现得淋漓尽致。海拔 1585 米的巴里坤湖由四周泉水汇流而成,水域面积达 800 多平方公里,民间称为“西海子”,李銮宣对这一高原湖泊赞美有加:“鹳鹤盘空起,鱼龙得气酣。尾闾何处泄,不必注东南。”将巴里坤湖神话,赋予灵性。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嘉庆十三年(公元 1808 年),体仁阁大学士朱珪联名上奏,为李銮宣“湔血”(洗刷罪名),使其得以从新疆返回内地。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 年),谪戍迪化(乌鲁木齐)的李銮宣往返中原,复出后担任天津兵备道,嘉庆十六年(公元 1811 年),天津城南洼地荒滩每年“潮至则田没于海,潮去则水无所归”,李銮宣以工代赈,疏浚河道,身影不离码头工地,面对一些官员勾结商人贪图谋利,以征税之名盘剥和骚扰船民,李銮宣十分气愤,怒斥贪官奸商,写下“官瘦民则肥,吏静民自安”的条幅悬于暑衙大堂。嘉庆二十一年(公元 1816 年),李銮宣升任四川布政使。由于巡抚未到任,他纵览全局,整饬吏治,倡廉反贪,杜奔竞为务,数月间须鬓皆白。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嘉庆二十二年( 公 元1817 年)秋,就在朝廷表彰其励精图治,有功地方,当升迁云南巡抚诏书下达时,李銮宣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卒,享年六十岁。李銮宣为人刚介,有气岸,且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为官 23 年,竟遇朝廷 20 次任命升迁。他 13 岁考取秀才,14 岁即为补廪生,22 岁考中举人。后赴笈抵京,在北京景山学馆教授过皇家子孙。自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 年)进士及第被授刑部主事。嘉庆三年(公元 1798 年),擢升为浙江温处兵备道,在任六年,修明文教,颇有政声。与前任无锡秦小岘(瀛)并称“前秦后李”。后又调任云南按察使,因不徇私情遭人诬陷,被流放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嘉庆十四年(公元 1809 年)复出后,被赦返乡为父守孝。守孝终重新启用,任户部主事。嘉庆十五年调任坐粮厅官职。翌年,被提擢为天津兵备道。其后,历任直隶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四川布政使,云南巡抚(未到任),其足迹东至浙江,西至乌鲁木齐,北至天津,南至广东、云南,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勤政爱民,兴利废敝,造福当地,民众拥戴。离开时“送者如堵”。任期间,清正俭朴,一直过着清贫生活。因教授过皇家子孙,后世称“龙大人”。

龙大人西行 一代廉吏李銮宣西贬路上的壮美绝唱

李銮宣不仅是清官,更是学者、诗人,其书斋名“坚白石斋”,“坚白石”即白玉石,白玉耐火,泽美而不趋,坚而自守,洁而不污。李銮宣将“坚白石”作为室名,是追求人格的至上至善至美,他的学生将他留下的 1000多首诗付梓成书,将其命名为《坚白石斋诗集》。翻开《坚白石斋诗集》,我们仿佛看到一须发皆白的老翁,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神态安详地向我们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巴里   嘉庆   西行   乾隆   按察使   迪化   天山   刑部   巡抚   壮美   新疆   云南   进士   绝唱   朝廷   美文   公元   诗人   大人   路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