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贵在创新

人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某种习惯。这些习惯和经验也可能是对我们有益的,但我们不能沉溺在这些习惯当中,因为一旦我们过于依赖某些经验和习惯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再有什么突破和创新了。

习惯要求人重复一切,就像钟表的走针,周而复始地围着一个轴心旋转。而创意则讲究的是与众不同。

一个什么事情都有一定模式、照着习惯走的人,其创意必定少之又少。

研究表明:100%跟着习惯走的人——创意为零。

9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10%的创意思维。

7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30%的创意思维。

5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50%的创意思维。

10%跟着习惯走的人——具有90%的创意思维。

因此,创意死于习惯,绕开习惯走一走,创意之泉便会飞花溅玉。

习惯以一种司空见惯的形态约束着人的思维,敢于对这种“司空见惯”来一点改变,奇迹便会发生了。

过去有一个火车站常在雨天提醒旅客:“请各位旅客不要忘记自己的雨伞。”这种提醒有些俗套,让人听了根本不会在意,遗忘雨伞的人照样不乏其人。

有一天,头脑灵活的广播员换了一种广播方式:“到目前为止,我站收到遗留在火车上的雨伞已多达3000把……请各位旅客留意。”

雨天本来容易使人感到烦闷,旅客听到这样不同以往的提醒,自然会格外留心。自此,旅客遗忘雨伞的情况果然明显减少。

无独有偶。一家植物园因常有游客折花,曾经在告示牌上写过这样一条告示:凡折花者,罚款10元。但依然有“爱花族”我行我素,折花的大有人在。一位管理人员对这种常见的“惩罚语言”大胆地进行了一下改革,他写道:凡举报折花者,奖励10元。这个小小的改变令折花者望而却步,因为过去折花只须防范管理人员,而今,所有的人都要加以防范,花木自然躲过了一劫。

上述两例,不过是在语言表述习惯上做了一点小文章而已。若是广开视野,在诸多习惯上都进行创新,就会产生奇妙的结果。

有人在年龄的算法上打破习惯,把年龄减去10岁,中老年人神采奕奕,显得青春不老,真的好像年轻了10岁一样。

有一位惯于用右手作画的画家突发奇想,他尝试着用左手作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他惊喜地发现,由于左右手的易位,竟然打破了许多不必要的条条框框,左手作画,大胆奔放,笔笔到位,墨趣横生,整个画面显得既厚重鲜活,又率真自然。

鸟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古来如此。但大画家毕加索却不理睬这一套,他的名画《和平》,鸟在鱼缸里,鱼却在鸟笼中。毕加索对这幅画的解释是,在和平时,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他以新颖的创意诠释了和平的真谛。

以上几例都是在习惯上变了一点点,而后创意花开。

既知创意死于习惯,人们就能自觉地避开习惯,让创意随意去来吗?也不是。因为习惯是长期积累而成,它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摆脱习惯绝非一日之功。再说,过去你穿着鞋走路,觉得非常受用,一旦鞋掉了,赤脚走路,也得忍受沙石硌脚的阵痛——改变习惯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创意罕有不请自来。

总之,创意死于习惯昭示的是这样一条真理:顺从习惯,创意便死水一潭;打破习惯创意便生生不息。

创新是发展的基本品质,不论我们是做学问,还是从事何种事业,要做到有所建树,就要敢于在无疑处存疑。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并力求证明之。重要的是坚持,坚持到底,找到一个结果,也给自己一个结论。

师古不泥,信而存疑,这是求真务实的基本方法。

学问在于求其精微,在于发乎前人之未发。名实相副,而不是装潢门面。但是,时下学术腐败,虚假文凭泛滥,对社会心态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似乎都需要有很高的学历,都需要有一个文凭的认可。

不必有学问,但是,必须有文凭;不必有德能,但是不可没有一个十分过硬的后台。不论是通过何种途径,没有人追究,只要搞到这样的一纸证书,就可用以作为资本炫耀,就可底气十足地招摇。似乎只要有了一张文凭,就可说明其素质、德才达到了相应的标准。然而,在他文凭的背面,真正的学问有多少?有谁知道,他付出的是什么?是寒窗苦读,是人民币,还是美钞?然而,没有真正的能力,何来在某个领域里的创新?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积极营造创新的氛围,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那么社会的发展才有光明的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德才   名实相副   装潢门面   毕加索   管理人员   创意   司空见惯   文凭   雨伞   美文   旅客   画家   学问   思维   习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