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什么是学问之道呢?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此“放”的含义是丧失,即学问之道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把我们丢失的心找回来而已,即“致中和”,“致中庸”,“致良知”等“中道”的学问。

老子也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南怀瑾大师说:“每个人,平常都生活在散乱或昏迷的现状中,此心犹如鸡飞狗跳,并不安静在本位上,所以只要能收得放肆在外的狂‘心’,归到本位,就是真正学问修养的道理了。”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古代做学问的人往往都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为什么呢?

孔圣先师曾说:“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问”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主要是为我们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教育,狭义的“学问”仅仅包括科技文史学之研究,并非古人所说的“学问之道”。《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大”是无穷的意思,“学”是学问,“大学之道”就是研究无穷无尽的学问;“明明德”即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在于点燃内在的一盏明灯【今生:点燃一盏心灯 】;“亲民”即社会人群的共同进步,“明明德”就表示了不是用社会或国家的力量对个人加以改造和灌输,而是对个人固有的本自具足的智慧予以启发和觉悟,是开发心中无尽的宝藏,是天性的自我发现,自我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大学问”。【生命的感悟:用生命唤醒生命,开启内在无尽宝藏 】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任正非曾经评价现代教育:“中国现在的教育还是沿着工业社会那种教育方式,主要以培养工程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所以人工智能在中国不可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学家,需要大量的超级的计算机,需要超级能力的连接、超级的程序,这些地方来说中国还是一个在科技上起步的国家。”

学问之道带给我们什么?

古之研究学问大多涉及到“道、德、法、术、势、器”,乃至于“人性”,研究易理、天文、占星学、风水学、经史学、中医药、治学、兵法、帝王学、画技、书法、琴技等等。

研究学问之道真正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01:研究学问之道,求学修身,以正其心,明心净心,破迷开悟。

正如阳明先生所说:“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君子只担心学问没有修好)。但求学问往往对不同人会有不同反应,如孔圣先师所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意思是说:“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对于那种困而不学的人。明明已经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感到非常困难了,却仍然不愿意花很久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上,而是以懒为荣,“混”日子。这种人,按照孔圣人的看法,是属于最下等的不可救药的人。

学问之道可以让我们更懂得什么事情才有“价值”?在这件事情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这件事可以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或者凭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得到些什么启示等等。

02.学问之道对我们观念的影响深远,修正“错知错见”。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东方女孩在教室里学习

正确的“三观”以及“正知正念”犹如建设人生高楼大厦的设计图纸,犹如是钢构骨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是非对错,智慧的选择我们有心中更有数,为自己的人生坦途撑起一片天。错误的观念则导致人生的崩塌。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建筑师一生都在为别人造房子,临退休时老板让他再设计建造一栋,让他好好干,是非常重要,结果他因为自己快退休了对自己放松了要求随便建造了。建好之后,交给了老板。在他退休的那一天,老板把那所重要的房子送给了最重要的他,结果他懊恼不已……

这便就是错误观念的影响。

03.学问之道让我们更懂得了如何做学问和做人,再去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将更有助于在事业上的成就。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女孩在教室里举起奖杯

我们现在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内心往往是比较涣散的,所谓“时间的碎片化”,实际上是我们的专注力不足,稍微篇幅较长的一些文章往往就没有耐心看下去了,更别说是看书了。亦或在工作岗位时间久了,容易形成“工作倦怠”,变成“老油条”了等等。这便是对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意义认识不深。如果我们懂得了“本自具足的智慧”,“专注的力量”,“明心净心”的功夫,乃至“生命的意义”等,将更有助于我们在事业上的成就。若能够以我们最专注的技术,埋头苦干,做到精致,做到透切,做到完美,就能把一件事做到出色。【进步:每天仅仅需要努力一点点 】

04.学问之道可以让我们掌握规律-宇宙间的规律: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比如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坠,物极必反等;

比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

比如行为作用与反作用,我们分享什么就得到什么,越分享越收益,就如授课的人往往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样。

曾经在网上流行的一段话,这也规律:

农业时代,男人就是力量,牲口就是财富。

工业时代,知识就是力量,技术就是财富。

后工业时代,资讯就是力量,人脉就是财富。

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力量,眼界就是财富。

当今时代,信念才是力量,智慧才是财富。

未来时代,境界才是力量,觉悟才是财富。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东方女孩在教室里学习

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往往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也是规律,可以理解为“天道”。强势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而破格获取的文化,即期望被救赎,违背“道”之变化。

综上所述,我们就会发现,“舍得”是规律,“因果”更是规律。

所以我们看到强者有敢于“舍”的格局,敢于在因上舍,却在果上随缘,因为强者相信规律,相信“天道在,事竟成”。

一部电视剧《天道》让我们明白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而是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掌握它的人往往都是做局的高手,领悟它让我们看清了做局高手隐藏的秘密,这样还能上当受骗吗?

05.学问之道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智慧,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家校共育”之求知篇:学问之道

从我们人类有历史记录以来,那些拥有大量资讯的人往往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大学文凭也意味着我们比其他人可能掌握着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掌握知识的竞争优势正在迅速消亡。因为资讯、知识、信息等都在网络上已经变成一种完全免费的东西,就像空气一样。所以在未来较之拥有创意、智慧、境界与格局和抵抗挫折的能力的人,乃至进行组织与整合的人更能够适应于未来。那些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已经逐渐变得廉价,网上也已唾手可得,其实智能AI比我们更懂得记忆和重复性做事。真正拥有智慧的人才能够掌控未来、预测未来。

对于未来,我们之所以有时候显得恐慌和担忧,恰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未来趋势,没有智慧去预测不确定性的未来,是对无知的恐慌和担忧。学问之道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智慧与洞见,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


其他敬请关注:

“家校共育”之玄德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孔圣先贤:一生修行的功夫(1)

孔圣先贤:一生修行的功夫(2)

苦难:才是人生的真谛

感恩心:生命的起航

恭敬心:为人处世的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先贤   学问   太极   先师   不确定性   天道   美文   强者   规律   智慧   力量   未来   生命   财富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