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我们的文化,体味文化的魅力—鉴赏《北方有佳人》(3)

调动我们的文化,体味文化的魅力—鉴赏《北方有佳人》(3)

黄丰收


调动我们的文化,体味文化的魅力—鉴赏《北方有佳人》(3)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从这里我们也能充分了解到,李延年对帝王的心理是非常了解的,甚至是为了自己的一家之私利,充分迎合皇上的享乐,迎合了皇上的私欲。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武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是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明明是教唆犯罪,而且自己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知道,但还是忍不住,这就是抵挡不住诱惑,这就是人之常情。这样内容的诗歌,这样写作方法的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唯一的一首。这也正是这首诗歌的不同凡响之处,完完全全的突破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突破了正统的传统的道德思想,把人的享受、人的感情放到了第一位。当然这只是作为帝王才会有这样的选择,“率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都是自己的,那么任何享受都要随着自己的心愿。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一个朝代只有开始的几代君王还是非常贤明的,越往后来越是昏庸荒淫无耻,这就是人性的劣根性。帝王在没有任何法律制度道德约束的情况下,只能是个人的劣根性的无限制扩大,极度的发挥。在这首诗歌中,我们的确能领悟到李夫人的美丽漂亮,但最重要的是我们理解到了李延年对帝王心理的把握,进一步理解到帝王的统治享乐心理,这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告人的一种思想,而且只能是皇上一个人这样做,别人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当然这首歌表现佳人之美,不像《卫风·硕人》等的传统的思维认知那样,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肖像描绘见长,而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突破传统的思维,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动用夸张、反衬时,又紧紧抓住了人们常有的那种“畏”而可“怀”、“难”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终于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打动了一代雄主的心弦。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首诗歌采用了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把民间音乐这种独特的充满新鲜感和狂野感的清新乐曲带进宫廷生活,这本身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就像我们现在,都市的流行乐听得多了,反而没有什么冲击,一种完完全全的民歌却能给人莫大的冲击力,这也是审美的疲劳吧,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中国人是非常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技巧的,什么话该说,什么时候说,如何说,说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说,我们都有非常的讲究,有些话根本就不用明说,但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要把这些补充出来,就要抓住说话人的精神实质,就能够产生共鸣,就能够理解他的思想,领悟他的心理深层的想法。任何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激发人的思考,这也就是作品具体的张力所在,要思考就要紧紧抓住作者的心理,根据大的方向,掌握思考的规律,掌握文化的基本精神。表面上看起来这首诗歌都是一些大话空话,但我们细细想来,在美妙的音乐的伴奏下,用我们的文化传统的思维,用我们的正常人的感情去慢慢品味,利用诗歌创作的规律,这里边的思想智慧是非常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俚歌   佳人   荒淫无耻   魅力   文化   劣根性   皇上   宫廷   美文   帝王   惋惜   诗歌   思维   传统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